本報記者 彭衍菘
臨近年底,不法分子的詐騙活動愈發猖獗,多家基金公司紛紛發布公告,提醒投資者警惕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義從事詐騙活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這些不法分子通過各種手段誘騙投資者,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嚴重破壞了金融市場的秩序。
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在進行基金投資時,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謹慎對待各種投資機會,切勿因貪圖高收益而輕信陌生人的推銷和承諾,避免遭受不必要的財產損失。如發現可疑情況,應及時與基金公司客服聯系確認,或向公安機關、監管部門舉報。
詐騙套路多
多家基金公司緊急提醒
12月12日,圓信永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告稱,近期發現有不法分子假冒本公司名義,以提供非法網址鏈接以及虛假二維碼、APP等不法手段誘騙投資者,牟取非法利益。
(圓信永豐基金公告截圖)
此前,紅土創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匯安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基金公司也發布過防范不法分子詐騙的提示公告。
(紅土創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告截圖)
不法分子的詐騙行為手段多樣,極具迷惑性。不法分子通常會先通過各種社交平臺、QQ群、微信群、短信群發等方式,發布推廣基金等的投資信息,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吸引受害人關注,并引導其添加QQ、微信好友或加入特定的群聊。
隨后,他們會偽裝成“理財顧問”或“股票大師”,謊稱擁有“內幕消息”,能夠為受害人提供高額回報,還會展示虛假的投資成功案例或盈利截圖,誘導受害人在其提供的包裝成正規金融平臺的虛假網站或APP上進行投資。
為了進一步騙取受害人信任,詐騙分子往往先讓受害人“嘗點甜頭”,獲取一定的投資收益并能夠順利提現,待受害人受大額“回報”誘惑上鉤,持續加大投入后,便編造種種理由拒絕提現,最終造成受害人的財產損失。
(圖片來源:上海反詐中心微信公眾號)
“假冒基金公司進行詐騙,是一個典型的民刑交叉問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樓秋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種詐騙行為既可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也可能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規定構成民事侵權。
“火眼金睛”
看清詐騙套路
為了防范不法分子的詐騙活動,圓信永豐基金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提示,投資者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請投資者務必提高警惕,切勿相信非法網站、公眾號、APP等,防止個人信息及投資信息泄露,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二是謹防以“退款”“回款”等名義實施詐騙、騙取投資者錢財的行為。
三是請廣大投資者提高警惕,注意辨別真偽,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謹防上當受騙。如投資者發現異常情況,請及時通過基金公司官方客戶服務電話聯系確認。如有財產損失,請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南華基金公告截圖)
此外,南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匯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基金公司還鼓勵廣大投資者通過手機官方應用市場下載并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提高對騙取個人信息和錢財的非法活動的識別判斷能力,保護自身隱私與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投資者若遭遇此類詐騙并遭受損失,應通過何種法律途徑維權?樓秋然表示,一方面,投資者可以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通過固定相關證據、提供相關線索等方式協助公安機關盡快破案,以盡可能地挽回自己遭受的損失。另一方面,投資者也可以自己在法院對假冒基金公司的個人或者機構提起民事訴訟。當然,無論采取何種救濟手段,投資者保護自己的最佳路徑還是應該提升防范意識,盡可能地將損失消弭于事前。
(編輯 郭之宸 上官夢露)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