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12月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事實上,不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產業聯動,都是一個多要素協同作用的過程,資本要素在其中扮演著尤為關鍵的角色。
近年來,資本市場不斷提升“含綠量”,助力實體經濟綠色轉型跑出“加速度”。一方面,其借助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和多元化產品體系有力支持綠色企業融資和再融資,以個體企業的發展壯大帶動整個綠色產業領域的蓬勃發展與轉型;另一方面,其積極通過完善綠色指數編制與發布、制定綠色投資評價標準與指標框架等手段,引導資金向綠色企業合理配置,推動綠色產業規模化發展。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隨著綠色轉型的深入推進,資本市場在綠色產業發展中將呈現產品多元化、服務專業化、標準規范化、國際合作進一步深化等發展趨勢。
多元化融資渠道及工具
支持企業綠色發展
對于綠色轉型而言,全國整體目標明確。但受發展程度、資源稟賦和技術水平等因素影響,各區域、各行業、各企業環境治理成本和減污降碳潛力不盡相同,碳減排能力和推進進程存在較大差異。
在此背景下,我國構建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彰顯出巨大優勢,其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生命周期的綠色企業打造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搭建了功能各異的發展平臺,在很大程度上對上述差異起到了彌合作用。
以環保企業(申萬行業一級)為例,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37家環保公司通過資本市場首發募集資金合計達853.02億元。這些企業分布于主板市場(66家)、創業板市場(49家)、科創板市場(18家)以及北交所市場(4家)等不同板塊。
與此同時,綠色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證券(以下簡稱“ABS”)、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基礎設施公募REITs”)等一系列豐富多樣的資本工具更是為綠色企業拓寬了融資的邊界與維度。
2024年4月份,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多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等,再次明確進一步加大資本市場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力度。
從實際成效來看,以基礎設施公募REITs為例,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場累計有9只綠色轉型相關REITs產品上市,包括7只能源基礎設施類REITs,2只生態環保類REITs,合計發行規模220.83億元。
在宋向清看來,資本市場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基礎設施公募REITs等金融工具,將社會閑置資金引流到綠色低碳、環保等領域的企業和項目,為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和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資本市場將進一步促進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研發更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如開發更多與碳排放權掛鉤的金融產品,滿足不同市場主體的綠色融資需求。
強化綠色投資導向
加速資源向相關產業匯聚
事實上,資本市場對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作用,不僅體現在為綠色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上,更體現在其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產業的關鍵職能方面。
以指數投資為例,監管機構與市場主體攜手合作,精心編制了一系列聚焦綠色產業的指數,進而開發出多個有關指數基金和ETF產品,吸引了大量長期資本流入,在資本市場中形成鮮明的綠色投資導向。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已有深證綠色建材、深證綠色農牧、深證綠色化工等6條名稱中有“綠色”的指數“上新”;同時,還有科創ESG等6條名稱中帶“ESG”的指數發布。
同時,監管還通過科學構建綠色投資評價體系,制定嚴謹、合理、全面的綠色投資評價標準與指標框架,對企業綠色發展水平、環境績效等進行系統評估與評級,為投資者決策提供權威參考依據,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發展表現卓越的企業,激勵企業強化綠色轉型意識,提升自身綠色核心競爭力。
今年4月份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息披露制度。4月12日,滬深北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要求重要指數成份股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最晚需在2026年4月30日前首次披露。同時,鼓勵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自愿披露也需要符合指引要求。
東源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劉祥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扮演著資源配置的核心角色。其通過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產業,資本市場可以有效促進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助力企業實現綠色轉型。同時,資本市場還可以通過綠色投資評價體系,引導投資者關注和投資于綠色企業,形成資本和綠色產業之間的良性循環。
宋向清表示,未來綠色產業發展將促使資本市場推出更多樣的綠色金融產品,如綠色指數期貨、綠色產業供應鏈金融產品等,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同時,對綠色產業的投研、風控、評估等服務將更專業,會有更多專注綠色領域的金融機構、咨詢公司出現,提供如綠色項目可行性分析、環境風險評估等服務。資本市場對綠色產業的界定、信息披露要求等將更嚴格統一。在全球綠色轉型大背景下,資本市場在綠色產業發展上的國際合作將增多,如聯合開發綠色項目、互認綠色金融標準等。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