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今年以來,在政策利好、資金改善、公司提質等多因素推動下,上市公司估值得到一定修復,滬深300指數、上證50指數等重要指數漲幅均超過30%。但也需要意識到,估值提升是一項長期且持續的工作,從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以下簡稱“滬市”)上市公司表現來看,其估值尚未回歸到合理區間。
目前,市值管理、并購重組、分紅回購等一系列政策窗口已經打開,是市場重新認識頭部公司投資價值的重要契機,長期低估的頭部公司(市值在500億元及以上,下同)有望成為本輪市值提升的主導力量。
頭部公司估值處于偏低水平
從實際情況來看,滬市頭部公司目前估值水平相對偏低,市場對相關公司的價值還沒有充分挖掘和認識。
從結構分布來看,滬市公司估值高低與規模大小呈反向關系。滬市頭部公司整體市盈率為11.40倍(剔除負值,下同),低于500億元以下中小市值公司水平(22.15倍)。其中,市值在50億元以下、50億元至100億元、100億元至500億元、500億元至1000億元及1000億元以上市值的公司平均市盈率呈逐步下降趨勢,分別為26.25倍、25.78倍、20.51倍、17.66倍、10.85倍。
招商證券分析認為,由于投資者對彈性的天然偏愛,市場往往給中小盤公司更高的估值溢價,這就導致統計出各行業頭部公司的平均估值基本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并且對比港股和美股市場,A股對小盤股的估值溢價明顯更高。
中國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2024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上表示,A股、H股以及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代表新質生產力方向的企業占比持續提升,從估值水平看,與新興經濟體相比,仍然處于相對歷史低位,這為外資長期配置提供了更優選擇。
低估值代表藍籌價值股與科技制造企業擁有更高性價比。從行業來看,滬市頭部公司主要分布在銀行、石油石化、交通運輸等優質大盤藍籌公司,同時也有半導體、機械裝備、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傳統經濟在頭部公司中占據主導地位。
上述大盤藍籌的估值中樞相比新興科技行業來說偏低,市場一定程度上低估了這些公司作為中國核心資產的價值。從市凈率角度來看,500億元以上公司市凈率1.14倍,低于500億元以下中小市值公司的1.85倍,其中銀行、建筑等行業的頭部公司每股價值遠低于每股凈資產。
有專業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對這類公司價值判斷還比較片面,存在不合理的估值折價,突出表現為既沒有深刻理解公司在體制機制、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優越性,也沒有充分衡量其在服務ESG、踐行國家戰略、引領科技創新中所發揮作用的價值。
多方面邏輯支撐
市值提升未來可期
整體來看,滬市頭部公司已經具備較高性價比,無論是同行業、跨市場,還是與歷史周期對比來看,都顯示出了相對突出的長期配置價值。并且,隨著政策環境的進一步明朗和宏觀經濟的預期改善,這些低估值優質公司的價值回歸是值得期待的。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鮑雁辛認為,在未來成熟的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體系之中,估值提升有望重點集中在兩大權重領域,即大盤藍籌價值股與科創龍頭股。
目前,價值投資理念逐步得到市場認可,引領資本市場估值理論新方向,市場投資主體和市場生態都發生了積極變化。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資本市場政策文件,主要集中在活躍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優化市場結構、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方面,旨在建設培育鼓勵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
例如,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推動中長期資金投資規模和比例明顯提升,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更加合理。
著眼于“長錢更多、長錢更長、回報更優”的總體目標,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的投資理念正在加速形成,投資者逐步走向理性,更多關注企業中長期給股東創造回報的確定性、穩定性和持續性,而非所謂的主題投資。
除了市場投資理念變化外,頭部公司價值回歸還具有多方面邏輯支撐,既有經營業績支撐因素,又有估值修復因素。近年來,隨著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滬市頭部公司整體處于穩定發展的上升通道,具備良好的單體盈利能力,國際競爭力總體穩中有升。盈利持續性方面,超85%的滬市頭部公司近五年連續盈利,高于滬市非頭部公司的66%。接近四成滬市頭部公司近三年凈利潤連續增長,高出其余滬市公司22個百分點。
經營韌性方面,滬市頭部公司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速高出其余公司6.5個百分點,其中在電力設備、有色金屬、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等行業的凈利潤復合增速均高于同行業其余公司超10個百分點。
業績變化趨勢方面,近五年來,境內外各主要市場均呈現V型走勢,具體表現為2019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放緩,2020年達歷史低點,2021年快速回升。其中,滬市頭部公司表現出更高的業績穩定性,凈利潤波動明顯小于其他市場。
從國際競爭角度來看,滬市頭部公司也已躋身前列,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力量。傳統行業中,滬市銀行、能源、公用事業等行業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在世界排名均位于行業前五。在電信服務、汽車與汽車零部件行業中,滬市公司相較境外上市公司也有一定競爭力,機械設備、生物醫藥、半導體等新興行業滬市頭部公司亦有望在未來成長為掌握國際話語權的龍頭企業。
過去頭部公司普遍更關注主業經營,在公司市值管理方面缺乏制度性、體系性的建設和實踐。前期,證監會制定市值管理指引,對主要指數成份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長期破凈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計劃等作出專門要求。對于頭部公司來說,將更加積極主動關注估值,加強公司價值宣傳。
有專業人士認為,估值高低是市場對上市公司認可程度的直接體現,即使報表數據再出色,如果市場對企業缺乏了解,估值也不會高。因此,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和信息溝通至關重要。頭部公司應當進一步做好講好“資本市場故事”,積極開展與市場的溝通互動,通過業績說明會、組織投資者走進公司等方式加大價值傳導,推動頭部公司的估值合理回歸。
(編輯 張鈺鵬)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