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當前,我國正處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并購重組作為企業加強資源整合、實現快速發展、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助力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發重要。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力度大、針對性強的并購政策陸續出臺,市場已確立了以產業整合為核心的并購邏輯。從實際效果來看,一個個典型案例的接續落地,不斷激發資本市場活力,為產業以及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展望未來,在監管與市場的協同發力下,并購重組市場有望進一步活躍,迎來更多優質典型的并購重組案例的高效落地,進一步服務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和鏈主型龍頭企業,繼續堅定培養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實現高質量發展。
高效率推進重組交易落地
近年來,監管頻頻點題并購重組在產業高質量發展當中的重要作用,先后出臺定向可轉債重組規則,適當提高輕資產科技型企業重組的估值包容性,優化完善并購重組“小額快速”審核機制等,展現出開放、包容的監管態度,不斷優化并購重組政策環境。
例如,2024年9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并購六條”)圍繞“提升監管包容度”提出,充分發揮市場在價格發現和競爭磋商中的作用,支持交易雙方以資產基礎法、收益法、市場法等多元化的評估方法為基礎協商確定交易作價等。
在“并購六條”統籌指導下,上海證券交易所堅持市場化方向,優化重組審核機制,提高重組審核質效,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并購重組提供高質量監管服務,推動更多的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聚集,以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數據顯示,“并購六條”發布以來,滬市公司合計新增53例重大資產重組,其中主板35例,科創板18例,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項目密集發布的同時,審核周期進一步縮短優化。“并購六條”發布后,相關項目從正式受理到注冊完成的時間主要集中在3個月左右,審核時間較2024年之前呈現明顯縮短趨勢(平均時長約5個月),并購重組效率持續提高,充分體現了監管層對并購重組的堅定支持。
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大有可為
日前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提出,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隨后,中國證監會召開黨委會強調,要做好民營企業股債融資支持,以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為著力點,抓好“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實施意見等政策落實落地,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加快培育耐心資本,吸引更多優秀民營企業借助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事實上,并購重組作為重要資本運作手段,不僅是民營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以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重慶兩江新區龍盛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項目為例,本次交易為打造“鏈主+優質配套”而設立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公司,其主要資產打造了全球標桿性智能電動汽車數字化工廠,實現關鍵工序100%自動化;運用質量自動化測試技術,實現100%質量監測追溯,充分體現了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新質生產力鮮明特征。
通過本次交易,上市公司能夠實現重要生產基地從租賃模式到持有模式的轉變,解決問界品牌“制造在外”的情況,上市公司業務與產品和標的資產深度協同,切實將“并購六條”強鏈補鏈、做優做強的引導政策落到實處,有利于上市公司面對增量市場保持先進生產力和生產端資產完整,從而高效推出增量產品促進整體經營戰略實施,持續實現豪華品牌高水平突破,為業績長期增長奠定核心基礎,為投資者帶來更大的價值回報。
在“并購六條”政策引導、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賽力斯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成功注冊,標志著滬市并購重組推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這是資本市場和監管部門推動產業整合和資源優化配置、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典型案例。本次交易也是資本市場加大力度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和鏈主型龍頭企業,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和增強市場吸引力的有力體現。
(編輯 孫倩)
00:07 | 上市券商一季度或迎“超預期開局”... |
00:07 | 中小銀行密集下調存款利率 2%以上... |
00:07 | 年內93家A股上市公司擬購董責險 同... |
00:07 | 商業銀行頻頻調整積存金起購門檻 ... |
00:07 | 第二批保險系私募基金迎新進展 超... |
00:07 | 出口轉內銷撬動消費新藍海 |
00:07 | “果鏈”企業需以自主可控實現硬核... |
00:07 | 量化交易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 |
00:07 | 金融支持促消費大有可為 |
00:07 | 讓首發經濟在各地“生根” |
00:07 | 火車票預售火爆 “五一”黃金周旅... |
00:07 | 多地專項債“自審自發”改革試點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