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隨著一系列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政策落地實施,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以下簡稱“滬市”)ETF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勢頭——市場規模迅速擴張、產品體系愈發多元,投資者的收益獲得感不斷增強。
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滬市掛牌ETF數量達638只,規模突破2.7萬億元,相較于2023年底大幅增長77%。
滬市ETF市場顯現多重積極信號
近年來,隨著新“國九條”、“科八條”、《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相繼落地,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指數化投資理念逐漸被市場廣泛接受。
受益于此,滬市ETF市場呈現出多重積極信號。具體來看,一方面,規模與質量同步提升,權益類ETF規模穩步上揚,截至目前,滬市股票型ETF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此外,旗艦產品表現突出。例如,滬深300ETF總規模達8000億元,較2023年底增加2.33倍;科創50ETF總規模達1700億元,上證50ETF總規模超1500億元。
另一方面,低風險、穩收益產品持續擴容。首先,存量產品受到市場高度青睞,規模不斷擴大。例如,截至目前,滬市債券型ETF規模突破1800億元,較2023年底增長2.3倍。
同時,為適配不同投資者的風險收益偏好,新推出的產品也取得良好開局。例如,近日上市的滬市首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規模已達120億元。
此外,投資者參與ETF產品投資的熱情顯著提升。數據顯示,2024年底滬市ETF參與賬戶數已接近1000萬戶。
科創板ETF產品體系不斷豐富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通過不斷優化科創板ETF產品體系,持續引導市場資金流向新質生產力領域。
數據顯示,自“科八條”發布以來,已有32只科創板ETF在上交所上市。同時,還有54只科創板ETF獲批,獲批產品數量較“科八條”發布前增加翻番。
截至目前,首批科創200ETF、科創板人工智能ETF、科創板新能源和科創板芯片設計ETF已相繼推出,為市場提供更多元化的科創板投資工具。
2025年開年以來,新質生產力發展領域的上市公司表現出色,滬市科創板寬基產品收益在A股市場中領先。數據顯示,科創50、科創100和科創200收益率分別達到9.6%、15.7%、16.3%。滬市核心寬基如科創50、上證180、上證50自2024年以來的收益率分別達到27.2%、15.1%、13.6%。
此外,滬市ETF還通過積極實施分紅,進一步優化投資體驗。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17只ETF實施分紅,分紅總額達65.6億元,已達去年全年的37%。其中,華夏滬深300ETF(26.8億元)、南方中證500ETF(15.9億元)和華泰柏瑞上證紅利ETF(10.2億元)位于上市ETF分紅金額前列。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入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為ETF市場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底層資產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ETF將在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等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編輯 張偉)
00:07 | 上市券商一季度或迎“超預期開局”... |
00:07 | 中小銀行密集下調存款利率 2%以上... |
00:07 | 年內93家A股上市公司擬購董責險 同... |
00:07 | 商業銀行頻頻調整積存金起購門檻 ... |
00:07 | 第二批保險系私募基金迎新進展 超... |
00:07 | 出口轉內銷撬動消費新藍海 |
00:07 | “果鏈”企業需以自主可控實現硬核... |
00:07 | 量化交易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 |
00:07 | 金融支持促消費大有可為 |
00:07 | 讓首發經濟在各地“生根” |
00:07 | 火車票預售火爆 “五一”黃金周旅... |
00:07 | 多地專項債“自審自發”改革試點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