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預計過TWS耳機銷量會增長,但沒想到增長這么快。”安克創新耳機事業部總經理高巖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2019年,公司TWS耳機銷量接近200萬部,同比增長近200%;今年上半年銷量繼續高增長,隨著下半年傳統旺季到來,預計銷量增長可觀。
TWS耳機市場規模高速增長,讓高巖享受到增長紅利。日前,市調機構Canalys發布報告稱,一季度,全球市場TWS耳機出貨量為4380萬部,同比猛增86%,占有38%的市場份額,成為最大的智能音頻設備品類。多位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雖然目前TWS耳機市場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增長可期,但也要警惕一旦行業在未來幾年進入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小公司將遭遇很大挑戰。
高速增長
2002年,高巖進入到耳機行業,已在音頻行業干了19個年頭。最開始,他在外企做研發、銷售管理,再到國內代工廠管理耳機產品線。2017年,高巖加入安克創新,負責公司耳機BG業務。加入安克創新的第一年,高巖負責的事業部研發團隊僅20人,僅僅三年過去,研發團隊便已達100多人。
2016年9月,蘋果發布第一代AirPods,良好的用戶體驗與蘋果生態讓Airpods成為爆款,帶動TWS市場迅速增長。2017年第四季度,高巖團隊進入到TWS耳機領域,面向海外市場,推出兩款TWS耳機,即真正無線立體聲耳機。他們推出的TWS耳機反響不錯,以每部99美元以上的價格賣了二十多萬部。
各大芯片廠商也紛紛順應TWS耳機趨勢,推出一系列支持TWS耳機的解決方案。國盛證券鄭震湘在研報中表示,TWS耳機方案現在百花齊放,已有8大芯片品牌推出18款解決方案。其中有絡達、恒玄科技、賽普拉斯、瑞昱、高通等。此外,還有不少芯片原廠正在趕來的路上,眾多方案角逐,豐富了品牌商與消費者的選擇。
“以前的藍牙耳機,有很多難題,比如天線難調,功耗高,雙發技術沒那么成熟。TWS也以轉發模式為主,信號從手機先發送到左邊耳機,再從左邊耳機轉發到右邊耳機。從去年開始,陶瓷天線技術飛快發展,同時雙發技術開始普及,信號直接傳送到左右兩邊耳機,延時降低;再加上手機紛紛取消3.5mm耳機孔,結合降噪技術TWS耳機可以支持更高清晰度的通話質量,功耗水平降低,價格也拉了下來,消費者就更愿意接受TWS耳機。”中科藍訊技術總監吳瀚平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隨著中國內地公司發展起來后,供應鏈也成熟起來,TWS耳機市場一下子就爆發起來。
市調機構CounterpointResearch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TWS耳機市場規模達1.2億部,預計2020年將達2.3億部,同比增長90%。市調機構Canalys也預測,2020年TWS耳機出貨量有望超過2億部。
紛紛進場
“由于手機銷量增長乏力,而可穿戴產品有故事,有未來。蘋果把TWS耳機市場規模做大后,三星、華為、小米、OPPO和vivo都在做TWS耳機。”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從去年開始,手機廠商加速發布TWS耳機。2019年3月,蘋果推出AirPods2,10月,蘋果又發布AirPodsPro。從安卓廠商來看,2019年6月,華為發售FreeBuds悅享版,9月發布FreeBuds3;11月,榮耀發布Flypods3。小米2019年9月發布小米Air2。此外,OPPO和vivo去年均推出旗下首款TWS耳機。
“手機終端品牌在耳機銷售上有渠道優勢,有品牌影響力;TWS耳機既有終端品牌發力,未來也有傳統聲學公司加入,一起把行業蛋糕做大。”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稱,目前做TWS耳機主要有四類:一類是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第二類是索尼、JBL、鐵三角、漫步者等傳統音頻公司;第三類是愛奇藝、酷狗、網易云音樂等互聯網公司;第四類是白牌耳機,主要集中在華強北。
目前,蘋果在TWS耳機市場仍然領先。Canalys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蘋果TWS耳機出貨量為1810萬部,同比增長60%,市場份額為41.4%。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預測,2020年AirPods出貨量將達到9380萬部,今年下半年將迎來強勁增長。
東吳證券指出,今年5G換機潮會進一步帶動TWS耳機消費需求,AirPods仍會保持高端TWS耳機的主導優勢。但隨著非蘋果TWS耳機的技術攻破,中低端TWS耳機將會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市場整體會出現“百花爭艷”的現象。
CounterpointResearch認為,TWS耳機市場的增長勢頭與十年前的早期智能手機市場相似。2009年至2012年的智能手機市場復合年增長率為80%,2019年至2022年TWS耳機市場預計也將以80%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行業未來增長可期,資本也追捧TWS耳機產業。數據顯示,目前TWS產業鏈有20家公司,2019年,15家公司股價漲幅超過60%,其中11家公司股價漲幅超過100%。今年上半年,20家公司中,11家公司漲幅均超過10%,但也有8家公司股價下跌。
TWS耳機產業鏈在二級市場行情火爆,讓機構忙個不停。數據顯示,20家TWS產業鏈公司中,2019年,機構調研13家,其中6家公司獲100家以上機構調研;今年上半年,機構調研了12家公司,5家公司獲得90家以上機構調研。
分享盛宴
從2019年至今,佳禾智能、海能實業、朝陽科技等TWS耳機產業鏈公司實現上市。恒玄科技目前正在闖關科創板,安克創新創業板IPO申請已獲受理。某TWS耳機產業鏈公司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上下游創造了很多上市公司。“我們知道有三家產業鏈公司,正在準備上市。”
從生產端來看,蘋果AirPods的暢銷讓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兩大代工廠成為受益者。歌爾股份董事長姜濱在6月11日的可轉債路演中表示,近幾年來由于智能手機行業增速放緩給公司經營管理帶來了很大挑戰,也影響了公司凈利潤率和毛利率表現。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公司毛利率出現了企穩,費用情況得到了良好控制,凈利潤率也出現了回升。
多家券商研報指出,目前在AirPods代工領域,歌爾股份僅次于立訊精密,是蘋果AirPods第二大生產商。光大證券指出,歌爾股份也是國內安卓高端TWS耳機的最大代工廠商,具有行業領先的整機制造能力以及聲學器件材料供應。姜濱還表示,從目前看,二季度TWS耳機出貨量略好于預期。
佳禾智能的主要客戶有華為、安克創新、Harman、Skullcandy、Panasonic等。佳禾智能董事長嚴文華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今年上半年,公司TWS耳機出貨量同比增長近50%,下半年預期會持續增長,預計無線耳機占全年總營業額的85%,其中TWS耳機占比超過一半,未來三至五年都是上升趨勢。”
有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手機ODM廠商聞泰科技和華勤通訊目前也在布局TWS耳機業務。
樂心醫療于2019年6月通過全資子公司中山樂恒收購聲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切入TWS耳機業務,目前,聲源科技已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今年5月,樂心醫療發布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5.97億元,其中1.68億元用于TWS耳機生產線建設項目。
“我們看好安卓系TWS耳機業務。”樂心醫療副總經理兼董秘丁蕓潔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聲源是屬于方案、技術研發公司,之前沒有生產線,生產主要是委外,公司收購聲源后,會在生產、渠道、客戶拓展等方面賦能聲源,共同開拓TWS耳機市場。
此外,5月21日晚,卓翼科技發布定增預案,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2.2億元,其中3億元用于廈門TWS耳機等物聯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東吳證券指出,隨著TWS耳機市場需求的持續提升,產業鏈相關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欣旺達在TWS耳機電池領域優勢地位顯著,客戶拓展穩步推進;藍思科技入股豪恩聲學受益TWS耳機市場發展;環旭電子深耕SIP技術,該技術在TWS市場應用廣泛;兆易創新在NORFlash、NANDFlash等存儲器領域布局完善;圣邦股份是本土模擬IC龍頭,電源管理IC廣泛應用于TWS耳機……
注意風險
德邦證券TMT行業分析師雷濤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TWS耳機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以AirPods來看,目前在iPhone端,滲透率還不太高,大約在15%左右,如果iPhone取消耳機孔,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高。從安卓系來看,這兩年才開始導入TWS耳機,雖然單體價值量不如AirPods,但是體量會更大。
“目前可能有上千家公司在做,白牌產品也多的超乎想象。只要有啟動資金,可以找到幾乎各種配套廠商把TWS耳機做出來。”高巖直言,從發展階段來看,目前TWS耳機處在風口上。風口過來,野蠻生長,很多人投資、很多公司在投資,市場現階段一片火爆,但長遠來看,最終還要靠專業立足。在代工環節,大品牌像蘋果、華為一定會找極為專業的代工廠,來控制品質和成本。因此,放眼未來幾年,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小公司將遭遇很大挑戰。
“雖然TWS耳機種類比較多,但一定要做出足夠領先的產品才能發展壯大。這就需要很強的系統性研發和營銷推廣能力,這種能力也不是一般小公司具備的。行業一旦在未來幾年進入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大概率很多因風口而起的小公司會逐漸出局。”高巖說。
“TWS耳機行業要看技術創新能力,以及與大品牌的配套項目合作能力。”嚴文華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做TWS耳機需要很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ID、結構、工藝、品質、軟件、硬件、測試等工程技術人員樣樣不能少,大品牌的一個項目需要有200多個工程技術人員專門對接。小廠的資金、研發能力受限,一年后就會顯現底氣不足。”
“對于我們合作廠商來說,要跟著大客戶走,幫它們量身定做。公司有100多人的預研團隊,時刻關注行業技術動向和更新迭代,能夠為客戶提供更新的產品方案。”嚴文華認為,未來兩到三年,隨著低價空間收縮,消費越來越理性,小型TWS耳機廠越來越難生存。
從產業鏈來看,雷濤認為,TWS耳機產業鏈公司關鍵要看是否能給大廠做供應鏈。如果不能進入大廠,那么在需求側一旦低于預期,會出現很大問題。
廣證恒生提示,要注意TWS耳機銷量不及預期、上游產能供應不及預期、競爭加劇導致利潤承壓、新產品訂單獲取不及預期等風險。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