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近幾年,家電美容儀呈爆發式增長,小家電市場細分領域再迎活力。而美容儀行業“鎳”超標的爭論自去年10月起一直未停息,此事近來終于迎來定論。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強標處進一步確切回應:GB28480-2012《飾品有害元素限量的規定》的適用范圍中明確界定了該標準適用于除珠寶玉石以外各種材質的飾品,家用美容儀不是飾品,不是該標準的規制范疇。
但是,針對美容儀產生的爭議仍頻頻發生。對此,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檢測所所長魯建國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容儀屬于小家電產品品類,但取得相關技術的檢測認證非常重要。近年來,美容儀市場呈現快速發展趨勢,行業部分標準依舊缺失,有待完善。”
美容儀從無序競爭走向有序生長
近年來,家用美容儀市場發展較快。目前,美容儀行業有超過8萬家企業,市場規模超60億元。但縱觀整個行業的發展,時間較短,僅有不到10年的時間,美容儀品牌也正從無序競爭走向有序生長。行業中的虛假宣傳問題、產品良莠等不齊問題依舊存在,技術標準缺失引發的爭議也時常發生。
2020年10月份,央視一則關于美容儀的報道提及測試的10款美容儀有6款“鎳超標”,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容儀還能不能買,使用到底安不安全?”頗受消費者關注。
針對此事,今年2月底,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美容及其他器具分技術委員會高度重視,對“關于家用電子美容儀相關標準信息咨詢”進行回應:家用美容儀推薦標準,是于2019年正式實施的GB/T36419-2018《家用和類似用途皮膚美容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規定,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國家鼓勵采用推薦性標準”。
該文件同時指出,對于GB28480-2012《飾品有害元素限量的規定》,“標準適用于各種材質的飾品(珠寶玉石除外)”,同時建議,該強制性標準是否用于電子美容器的問題應向國家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咨詢。
近日,作為國家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強標處進一步確切回應:GB28480-2012的適用范圍中明確界定了該標準適用于除珠寶玉石以外各種材質的飾品,家用美容儀不是飾品,不是該標準的規制范疇。
至此,歷時近半年的家用美容儀行業“鎳”超標爭論迎來大結局,“鎳超標”事件塵埃落定。但為何市場上關于美容儀的爭議仍頻頻發生?
中國本土企業軟權力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錫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容儀市場近兩年快速發展,但標準卻難以統一,出現越來越多的消費糾紛,倒逼行業加快建立更加完備的標準體系。對于包括家用美容儀這樣的新興產品、品類,相關政府機構、行業組織要及時厘清監管、約束的邊界,做好清晰的技術界定,及時有針對性的制定好標準體系。對于涉及消費者健康、安全方面的產品,爭取做到標準先行,而不是產品先行,提高市場準入的門檻。”
呼吁美容儀材料標準盡早出臺
魯建國認為,“鎳超標”問題正是由于美容儀材料安全相關的標準相對滯后引起。目前我國并無美容儀鎳超標的相關標準,事實上國外也沒有。
據了解,當前全球鎳標準要求最為嚴苛的歐盟鎳標準REACH法規,該法規其主要針對四類物品,穿透皮膚的物件(如耳釘)、穿透身體的物件、長期直接接觸皮膚的物件(如手表表帶)、長期直接接觸皮膚的電鍍產品(皮帶扣),顯然,這并不適用于美容儀。國家盡早出臺美容儀材料相關標準,成了眾多企業關心和呼吁話題。
魯建國認為:“目前相關標準還在完善之中,企業和協會應該起帶頭作用,積極參與標準定制。”
據了解,作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牽頭推出了針對家用美容儀的團體標準。威凱檢測聯合了企業、醫院、檢測機構等多方共同參與團體標準制定,包括雅萌(碧捷(廣東)潔凈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多家單位。
該團體標準涵蓋了家用美容儀的4大方面:衛生安全的評價、產品性能評價、人體皮膚安全性評價及人體功效性評價,其中人體功效性評價為核心參考依據。隨著相關標準的出臺,相信美容儀行業發展將愈加規范。據了解,此標準正積極立項為國家強制標準或行業推薦標準。
周錫冰認為,“鎳超標”事件的發生對整個行業發展有推動作用,美容儀主要作用于人臉皮膚,此次事件也反映出多方對安全事件的關注和敏感。美容儀材料等方面的標準應該盡早出臺。
(編輯 上官夢露)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