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郭冀川
截至6月29日,申萬行業醫藥生物板塊已有4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26家公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如醫美產業鏈上游的昊海生科,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600%,創新型疫苗研發公司康希諾預計上半年扭虧。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醫美消費市場的空間巨大,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9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從521億元,增長至1521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25%左右。而且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美消費市場,作為醫美的上游供應商,會充分享受到行業的成長紅利。
張翠霞說:“因為醫療科技創新與醫美產業結合,促使過去高端的醫美服務走向普通消費級,帶來了空前的發展前景。A股真正意義上的醫美核心上市公司,往往是該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因此能夠實現業績的突破并被資本認可。同理,當醫療科技與消費相結合,往往會引發行業的規模化成長,如眼科、牙科等領域都擁有相似的邏輯,消費醫療領域公司的半年報業績和市場表現值得關注。”
研發型醫藥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同樣亮眼,以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的康希諾,2017年以來持續虧損,今年上半年公司首次扭虧為盈,A股年初至今累計漲幅也超過100%。
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認為,創新藥研發型公司雖然是高風險高回報的企業,但得益于我國鼓勵醫藥研發的政策引導,無論從稅收還是產業支持上都對相關公司提供了豐厚的政策紅利,使得這類公司能夠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支持下高速成長。
龔濤對記者表示,近年來多家研發型藥企成功上市,甚至在未盈利情況下登陸資本市場,在資本支持下加速研發成果轉化,實現了業績的落地。對此,投資者應該在看清醫藥創新大方向的情況下,投資高成長潛力的公司,并且做好分散投資的策略。
記者梳理已發布業績預告的醫藥生物板塊上市公司發現,醫藥類公司的業績表現,要優于醫療服務類上市公司,甚至部分醫療服務類公司今年持續虧損。龔濤認為,目前下結論醫藥類公司中報好于醫療服務類公司為時尚早,因為部分民營專科醫院上市公司并未公布業績預告,他們才是醫療服務行業的龍頭企業。
森瑞投資醫藥研究員田新杰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從業績增速上看,因為醫藥類公司去年受疫情影響較大,因此隨著經營的好轉同比增速較快。所以需要與2019年的基數情況去對比,尤其是隨著集采常態化,對醫藥類公司業績壓力更大。
田新杰說:“受集采影響較大的醫藥類公司,市場對其業績和投資預期比較低,總體來看公司未來參與集采品種越多,風險就越大,所以他們能夠享受到的市場紅利是在不斷衰退的。一些醫藥類公司積極投身研發,而國內的創新藥目前處于爆發和部分新藥剛落地的階段,業績兌現的還不多,雖然給投資者和市場很大的信心,但同時藥品市場份額的競爭也更加激勵,同樣需要注意泡沫和業績虛高的風險。”
(編輯 孫倩)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