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藥物創新環境持續優化,上半年獲批上市的國產1類新藥數量已與去年全年持平,全年獲批上市的創新藥數量無疑將再創歷史新高。同時,創新藥資本市場熱度不減,7月8日,康諾亞成為了今年第7家成功上市的創新藥企業,下半年創新藥企業IPO依然火爆,逾10家企業有望陸續登陸資本市場。
在7月2日至7月8日的新發布周期內,來自信達生物、百奧泰、三生國健等的創新藥項目獲批臨床,我們將其納入了“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截至7月8日,“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報1799.15點,在最近一個發布周期內上漲了1.6%。
藥物開發回歸臨床價值
目前,“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追蹤的成份樣本共941個,其中超過470個創新藥的適應癥集中在抗腫瘤領域,占比超過50%,同時基于同靶點的研發同質化程度高,這是我國創新藥研發暴露出的短板。
近日,藥審中心發布了《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下稱《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核心內容是要求新藥研發“以患者需求為核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指導原則》對藥物研發企業的影響如何?企業如何應對政策環境的變化?對此,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國內腫瘤藥研發企業的核心管理人員。
在亞盛醫藥董事長、CEO楊大俊看來,《指導原則》是鼓勵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藥物創新原則具體的落實。“從某種角度講,《指導原則》讓藥物開發回歸到臨床價值,回歸到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這是做新藥的根本。”
同時,《指導原則》也給藥物研發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楊大俊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以前可能做創新藥的人少,做創新藥的相對優勢比較明顯,現在進一步鼓勵支持原創后,進入原創靶點賽道的企業會多起來,對于一直堅持原始創新的亞盛醫藥來說,未來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速度和效率也非常重要。
在康辰藥業董事長王錫娟看來,《指導原則》中提到“新藥研發的核心目標是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因此應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以此引導藥物研發”,這不僅是監管機構對醫藥研發企業的要求,也是醫藥研發企業對創新藥研發的理念與操守。
王錫娟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創新藥研發的紅海主要集中在腫瘤藥研發上,而當前國內腫瘤藥研發還是以me-too和fast-follow模式為主。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失敗的研發項目相對較少。但是,當國內醫藥研發資源一哄而上時,會使得我國創新藥領域“供給側”矛盾突出,first-in-class和me-better等高端的好藥新藥嚴重不足。
“創新藥研發不應為創新而創新,藥物研發的目的是為了真正解決患者的實際需求。”王錫娟說,醫藥研發企業從品種立項到臨床前研發,再到臨床開發的整個研發階段,都需要充分且全面考慮臨床價值和臨床優勢。目前,國內多數醫藥研發企業里,臨床前研究與臨床研究涇渭分明,將臨床評價納入品種立項和臨床前研究評價中來,這是國內創新藥研發理念的重大突破和挑戰。
康辰藥業產品戰略發展中心總經理黃憗認為,《指導原則》可能會成為產業的轉折點,從以前以創新為中心,變成了以滿足臨床價值的創新為中心。
“對于真正做創新藥的公司,其實已經在按照《指導原則》執行了。”他說,部分腫瘤賽道的競爭已成紅海,但還有很多細分領域,雖然現在屬于冷門,但只要有臨床價值,能夠滿足患者需求的,都是值得布局并堅持的。他還建議,中國的制藥企業從跟隨邁向并行,要加快補技術和投入的短板,同時還要加強對中國治療現狀的理解,花更多的功夫去研究患者、研究醫療、研究醫生是怎么治療疾病的,思考如何能幫助到他們,這樣才能得到醫生、患者和市場的認可。
創新藥企密集上市
隨著新藥審批的明顯提速,諸多未盈利創新藥企業的核心產品陸續獲批,這些企業相繼步入了商業化階段。同時,資本市場繼續為創新藥企業敞開大門,不少公司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7月8日,創新藥公司康諾亞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上市當天,康諾亞股價漲27.58%,總市值達184億港元。在港交所上市后,康諾亞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包括康諾亞在內,今年以來A股和港股共迎來7家創新藥企業成功上市,分別是康諾亞、和黃醫藥、科濟藥業、兆科眼科、賽生藥業、百克生物和歐林生物,募資總額超過140億元。
在這些企業中,既有產品成熟的企業,如和黃醫藥、百克生物,也有尚未進入商業化階段的企業,如康諾亞、科濟藥業、兆科眼科。
其中,和黃醫藥目前已擁有3款創新藥物產品,分別為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和賽沃替尼,公司預計在2024年或2025年有望達到收支平衡。
百克生物是國內知名的疫苗生產企業,目前已有水痘疫苗、狂犬疫苗以及凍干鼻噴流感疫苗3種已獲批的疫苗產品,同時還擁有14項在研疫苗。
科濟藥業是國內CAR-T第一梯隊企業,公司計劃在2022年上半年向中國國家藥監局提交其首個產品CT053的上市申請,于2023年向FDA提交生物制品許可申請。
康諾亞已建立了一條包括單克隆抗體、雙特異性抗體、抗體偶聯藥物等的創新差異化產品管線,核心產品CM310處于II期臨床研究階段。
下半年,逾10家創新藥企業有望陸續登陸資本市場,其中,騰盛博藥有望本月在港股上市,華蘭股份、倍特藥業、拓新藥業有望登陸創業板,金迪克、華納藥廠、仁會生物、成大生物、匯宇制藥、上海誼眾、百濟神州等創新藥企業有望登陸科創板。
新發布周期內,來自信達生物、百奧泰、三生國健等14個創新藥項目首次獲批臨床,我們將其納入了“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獲批臨床的創新藥數量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
此外,部分創新藥企業引進的首創品種近期取得積極進展。
7月6日,思路迪醫藥宣布,其3D229注射液獲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批準,加入全球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
和鉑醫藥7月6日晚間公告其在研產品巴托利單抗針對中國全身型重癥肌無力(gMG)患者的II期研究的積極結果。II期研究數據表明,在統計學和臨床獲益層面,巴托利單抗均顯示出優于安慰劑的臨床改善,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據悉,巴托利單抗為中國第一且唯一進入臨床階段的FcRn抑制劑,有望成為填補gMG患者目前治療空白的新選擇。公司表示,巴托利單抗III期臨床試驗預計將在2021年下半年啟動。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