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近期,多家光伏公司頻頻“打卡”,發布了電池轉換效率的新紀錄。
多家企業發布
電池效率紀錄
通威集團發布消息稱,7月,通過電池制程工藝創新,通威太陽能利用PERC量產設備,使得M6大尺寸全面積電池轉化效率可達23.47%,創造了M6大尺寸全面積產業化PERC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
PERC是目前主流的光伏電池技術,但業界普遍認為,光伏電池將由P型向N型轉變,而TOPCon以及HJT等典型的N型電池技術則有望取代PERC技術。但PERC電池現存產能規模龐大,技術路線的切換并非一朝一夕,電池廠商仍然在對PERC技術進行改進。關于發布PERC電池轉換效率紀錄的情況,通威表示,一方面,公司專注于當前主流PERC技術,通過疊加其他工藝技術進行提升和優化,以提高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公司繼續加大對電池新技術的跟蹤和研發投入。
數據顯示,通威HJT電池研發產線于2019年6月正式運行,目前HJT電池最高轉換效率已達到25.18%;其TOPCon技術采用210尺寸PECVD隧穿氧化/多晶硅沉積設備和工藝,研發線平均電池效率達到24.10%。據悉,通威將建設1GWHJT及1GWTOPCon中試線。
7月12日,晶科能源宣布,繼近期創造了大面積N型單晶硅單結電池25.25%的測試紀錄之后,公司開發的高效組件最高轉換效率達到23.53%,刷新了公司2021年1月創造的23.01%的組件效率紀錄,該組件采用晶科先進的TOPCon電池技術和新型組件封裝技術。
緊隨其后,愛康集團也發布消息稱,愛康iCell異質結電池單批次平均效率達到24.85%。記者注意到,相比之下,愛康在異質結電池上格外押寶,今年6月,愛康集團董事長鄒承慧與各經營團隊簽訂了任務書,涉及異質結電池研發、組件生產,以及異質結組件訂單銷售。具體來看,愛康異質結電池2021年底量產平均效率要達到24.7%,單瓦成本下降至0.33元,良品率超過99%;組件生產工廠年內生產1GW異質結組件,且電池自給率達到50%以上。此外,鄒承慧要求2021年底實現1GW異質結組件銷售任務。
除了上述幾家公司以外,隆基股份也在上個月發布了多款電池轉換效率的新紀錄,其中,N型TOPCon轉換效率達25.21%,P型TOPCon效率達到25.02%,HJT電池效率達到25.26%。
異質結電池
有望快速降本
在眾多光伏電池技術中,HJT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項。記者注意到,近期關于HJT的進展也不少,例如,安徽華晟異質結項目研發的166尺寸單晶HJT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5.23%,而安徽華晟的目標是實現25.5%的HJT量產效率。
今年4月,安徽華晟500MW異質結電池、組件項目正式投產,根據彼時的消息,華晟異質結電池的日均產量水平在2萬片以上,平均效率可以達到24.12%;此外,華晟計劃在今年啟動二期2GW電池、組件項目建設,“十四五”期間,在宣城完成至少10GW的產能布局。
無獨有偶,7月8日,總投資25億元的中蘇湖廣實業有限公司年產5GW單晶HJT電池片項目落戶江西玉山。據悉,該項目一期投資10億元,用地100畝,將建設50000平米標準化廠房,4條行業領先的全自動生產線,爭取在8個月內完成項目建設并實現滿負荷生產。
初創企業在布局新型電池技術路線上的步伐則更為激進。以上述兩家企業為例,安徽華晟成立于去年7月,距今還不滿一年;中蘇湖廣實業成立于2017年,此前在光伏行業也顯得名不見經傳。相比之下,大企業在此番光伏電池技術的轉型中就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畢竟PERC電池現存產能規模龐大,如果全部推倒重來,沉沒成本必然十分巨大;當然,規模領先的電池企業也已經啟動了前沿技術研究,例如通威、隆基、愛旭等企業。
隆基股份的態度就很典型。在上個月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董事長鐘寶申表示,隆基會率先投產TOPCon電池,至于其他技術的電池會不會投產,以及什么時候投產有待進一步評估。他還表示,異質結電池的量產要著眼于產品未來的競爭力,但目前還有很多限制因素。
這一考慮背后的邏輯在于,TOPCon電池與PERC電池生產過程中可以共用一部分生產設備。因此,將PERC生產線改造為TOPCon生產線可以避免成本全部沉沒,升級改造成本較低,同時還能實現電池效率的提升。但若要改造為HJT產線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記者從產業內獲得的信息顯示,目前1GWHJT產線的成本大概在4億元左右,而1GWPERC產線的成本僅2億元出頭,當然,業界對于HJT技術的降本仍然較有信心。根據安信證券的測算,今年底,HJT成本與當前TOPCon相當,到了明年底,就能做到與當前PERC相當。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