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連連下跌的美股,來自華爾街的警告之聲越發響亮。
截至美國時間12月19日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0.49%,創近一月新低;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0.9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則為1.49%。這是美股連續四個交易日出現下跌,整個華爾街可謂陰云密布。
當天,華爾街大空頭、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分析師MikeWilson警告投資者,近期美股的拋售行為,更多的是股市對即將到來的盈利衰退的展望。他判斷,未來美股走勢“可能與2008~2009年發生的情況相似”,或引發美股創新低,且相比上次金融危機,美聯儲的手腳更受束縛,可能會對盈利下滑的局面坐視不管。
綜合國際投行及國內券商的主要觀點,可以發現,機構普遍認為當前美股定價尚未反映盈利下行預期,明年第一季度還會經歷一波“業績殺”。不過,在此之后,隨著美聯儲加息見頂并可能轉向降息,美股有望重拾升勢。
華爾街空頭警告
MikeWilson在12月19日表示,美國股市將迎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企業利潤也將遭遇同樣的命運。他認為,即將到來的企業盈利衰退“可能跟2008~2009年的情況類似”,這可能會令股市再創新低,而且其結果將“比大多數投資者預期的要糟糕得多”。
這位分析師曾在今年年初準確預測了美股拋售潮,并在10月宣布暫時轉為多頭。本月早些時候,他又調轉槍頭,認為10月以來的美股反彈已經結束,建議投資者獲利了結。在他看來,盡管眼下通脹已開始從歷史高位回落,但美國經濟最近出現的疲軟跡象實在令人擔憂。
據摩根士丹利團隊預測,2023年美股的每股收益將為180美元,遠低于市場普遍預期的231美元。考慮到目前股票風險溢價低于2008年8月,但估值卻更高,預計標普500指數明年可能會跌至3000點,這意味著仍需在12月19日收盤點位上再下跌超過20%。
瑞銀集團美國及全球股票策略主管KeithParker也在最新觀點中指出,2023年第二季度美國經濟將出現衰退,因此明年基本上是在緩解通脹和金融形勢,與即將到來的增長和收益沖擊之間的競爭。但他同時預計,美聯儲將在第三季度大幅降息,美股隨后啟動復蘇,至2023年底,標準普爾500指數可達到3900點。
高盛的策略師同樣對美股的下跌風險保持警惕。高盛研究部近日在研報中指出,盡管全球許多股市的估值都偏低,但美股估值仍處于上世紀90年代末科技泡沫的峰值水平。即便考慮到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更為樂觀,且上市公司整體構成不同,這一特殊表現仍舊難以解釋,尤其“在大型科技公司的利潤率承壓,導致裁員和投資下降的情形下”。
據高盛研究部預測,受財政緊縮和通脹急劇上升的沖擊,美國經濟通脹調整后的實際個人收入目前正在回升,預計明年將以超過3%的速度增長。基于上述情況,美國或將勉強避免陷入經濟衰退。即便如此,投資者在股市觸底前消化美國衰退可能性加大的風險也很高,因此基本情景假設是2023年收益持平。
美股盈利壓力巨大
悲觀的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對美股業績究竟影響幾何?
天風證券研究所宏觀首席分析師宋雪濤表示,由于預測衰退最準確的指標——10年期與3個月美債已然倒掛,2023年美國經濟大概率出現衰退(未必是深度衰退)。只要美聯儲能夠在一季度停止加息,避免倒掛進一步加深,較扎實的企業和居民基本面可以避免經濟陷入深度衰退。
具體到銷售收入、利潤率和回購三個方面,宋雪濤預測,明年美國企業收入增速將有小幅正增長2%,企業利潤率繼續回落至11.8%,企業回購減弱繼續拖累,預計2023年EPS增速或降至-5%。雖然明年美股業績不會出現深度衰退,但仍較當前市場預期的5.5%有較大下行空間,判斷美股短期仍不具有配置價值。
“在以往美國貨幣政策轉向之前,市場大多都會較美聯儲早很長時間發出信號。”近日在解讀美聯儲12月會議時,太平洋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尤春野提到,盡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言論相對偏鷹,但隨后的市場表現顯然認為美聯儲的高利率難以持久。預計明年一季度美聯儲仍會繼續加息,但二季度有望停止,而下半年則很有可能會轉向降息。
尤春野認為,此前美股的漲跌主要反映了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博弈,但對未來經濟下行帶來的盈利端的壓力定價不足。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經濟指標開始亮出“紅燈”,未來美國股市會逐漸受到來自盈利端的壓力,這將會給美股帶來二次探底的風險。
中信證券海外策略分析師王一涵近日也在展望2023年美股市場時提到,當前至明年一季度,美聯儲的持續貨幣緊縮料將推動美股進入交易衰退預期階段,市場震蕩下行。二季度美股料將踏入衰退周期的“上半場”,隨著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或市場衰退預期加劇,美股盈利或遭到進一步下修。當前2023年標普500指數的盈利及營收增速預測分別為0.9%、2.9%,幾乎為零增長。
不過,他同時表示,在衰退周期的“下半場”,貨幣寬松以及衰退結束的預期料將帶動美股開啟上漲行情。尤其2015年以來,美股市場結構已逐步轉向以成長性板塊為主導,使得美股更受益于流動性寬松的預期。屆時,可關注受益流動性預期轉暖的科技龍頭,以及受益經濟復蘇預期走強的金融板塊。
美股IPO正逢寒冬
需要注意的是,美股二級市場的情緒低迷,同樣將IPO市場拖入了冰水。
Wind數據顯示,以美國三大交易所統計的2022年前三季度美股市場IPO募集事件共為169起,同比減少77.88%,平均每月僅實現19起,而去年同期平均每月的IPO項目數為85起。融資總金額為201億美元,同比減少91.93%;且IPO體量普遍較小,多數不及0.5億美元。
而在SPAC方面,前三季度美股SPAC上市數量共78起,融資總額128億美元,均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同時,海外監管的不確定因素使得中資企業赴美上市的節奏放緩,2022年初以來中概股僅落地14單赴美上市項目。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即便頂著市場的低迷勢頭成功上市,不少新股如今也面臨著巨大的股價壓力。Wind數據顯示,在2022年美股上市的435只新股中,共有38只目前股價不高于1美元;若放寬到2美元來看,則有84只新股處于危險線上——股價長期低于1美元,很有可能觸發交易所的摘牌通知。
不過就在上周,在美中概股的退市風險出現了緩和征兆,這對中資企業保留在美上市地位,重啟赴美上市,也許是一個好消息。12月15日,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公告確認,2022年度可以對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完成檢查和調查,撤銷2021年對相關事務所作出的認定,中概股集體退市風險暫時緩解。
國泰君安證券新股首席分析師王政之對此表示,早期美股因市場層級完善、上市標準多樣以及上市周期較短等優勢,吸引了諸多中國企業上市。隨著中概股監管環境趨嚴,退市數量顯著增加,中概股步入寒冬。審計底稿是否能夠由美方獨立調取是中美雙方分歧的核心所在,主權問題以及保密要求造成雙方跨境監管合作爭議,是否能夠就這一問題達成協議是合作順利進行的關鍵。2022年12月,雙方就審計監管達成初步合作,進一步合作動態還需密切關注。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