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經歷連續回調的半導體板塊,昨日震蕩上行。受我國智能手機產量出貨量下滑及蘋果手機銷售不佳等信息的影響,此前電子板塊整體回調幅度較大。而其中“受傷”最重的無疑就是半導體板塊,回調幅度達16%,估值大幅回落。
不過,從基本面來看,2017年我國半導體產值估計將達到5140億元的規模,年增率達到18.6%,自2010年以來已連續第八年維持雙位數成長,顯然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仍處在持續上升的軌道。而國家針對半導體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碼。在產業高速發展、政策利好等因素共同助力的背景下,估值回調充分的半導體板塊正重新被部分機構所看好。
逆勢走強
昨日,經過前期大幅回調的半導體板塊逆勢走強,在兩市整體不振的大背景下震蕩走強,板塊中多數股票上漲,受到市場關注。
數據顯示,昨日半導體板塊以1.80%的漲幅高居67個主題行業中的首位,板塊中正常交易的45只股票中的39只出現上漲,其中盈方微午后更是直線漲停。
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半導體板塊的企穩回升代表的不僅僅只是板塊的充分回調,而是多方面因素共振的結果。此前,受我國智能手機產量出貨量下滑及蘋果手機銷售不佳等信息的影響,電子板塊回調幅度較大。2018年1月以來電子指數延續調整態勢,與上證50和滬深300指數走勢大幅偏離近15%。二級板塊中,半導體板塊調整幅度最大,達16%,板塊估值水平大幅回落。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國家大力支持、產業高速發展、技術進步等因素推動下,半導體行業2018年景氣度將持續回升,相關上市公司在短期和中長期機會也將更加明顯。
而就在昨日板塊回升的同時,主力資金也開始呈現凈流入。隨著本周以來兩市回調的加劇,資金也開始在獲利較多的藍籌板塊與成長板塊間進行調倉,從昨日主力資金的流向情況來看,資金加倉成長股的趨勢進一步顯化。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昨日半導體板塊以7281.11萬元的主力資金凈流入金額位居104個申萬二級行業中的次席。由此可見,在整體弱勢的氛圍中,主力資金對于板塊后市仍具有較高期待。
前景看好
近年來,半導體產業進步及成長速度有目共睹,針對半導體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不斷加碼。在產業高速發展、政策利好以及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共同助力下,我國半導體行業成長勢頭迅猛。
銀河證券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較快發展。根據WSTS及CSIA的數據統計,2011-2016年中國的復合增速超過17%,與此同時,全球的復合增速不足5%。2017年,在存儲器需求爆發的拉動下,全球半導體景氣程度得到了大幅回升。根據Gartner發布的報告,2017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4197億美元,同比增長22.2%,其中供應不足局面推動存儲芯片收入增長64%。而根據CSIA公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數據來看,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集成電路銷售額達到3646.1億元,同比增長近25%,環比持續提升,考慮到半導體行業四季度為旺季的情況,盡管存儲器景氣回升對我國拉動偏小,但受益于景氣回升,預計2017年全年我國半導體行業的銷售增速有望超過25%。
浙商證券表示,我國半導體產業處于上升軌道,2017年我國半導體產值估計將達到5140億元,年增率達到18.6%,維持2010年以來連續第8年雙位數成長的態勢,顯然我國半導體行業發展持續處于上升的軌道。而大基金的注資也正在推動國產化的加速,2017年11月底,大基金已實際出資約人民幣794億元,成為IC領域快速投資促進上、下游協同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在大基金的帶動下,各地提出或已成立子基金,合計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相當于實現近1:5的放大效應。目前大基金二期已經在募資中,預計大基金二期籌資設立方案總規模為1500-2000億元。一期、二期及撬動地方產業基金,整體規模有望接近萬億級別。
分析人士指出,半導體被稱為國家工業的明珠,也是信息產業的“心臟”,因技術門檻高,前期設備資金需求大,長期以來成為我國科技的“痛點”。從“十二五”到“十三五”,半導體已被明確列為中國重點發展產業。在政策的支持之下,我國半導體產業進展加速,加上新型計算架構浪潮的推動,當前我國半導體產業正在迎來彎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