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午后指數強勁拉升并未消除投資者對后市的憂慮——白馬股頻頻遭遇“估值殺”,市場風格切換卻是“千呼萬喚不出來”,投資者一時間迷失了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基金經理表示,在沒有增量資金入場的背景下,A股市場的“估值殺”將會成為常態,本質上并不區分白馬股或成長股。而所謂的“估值殺”,其實不過是又一輪“高預期——資金扎堆——股票大漲——不及預期——資金逃離——股票下跌”周期的重復上演而已。
目前,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將“風格均衡”視為今年A股市場的主旋律。有基金經理指出,今年市場風險偏好會更為均衡,去年一邊倒傾向白馬股的局面將有所改變,中小盤成長股會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白天鵝秒變黑天鵝
白馬股股價步入下行通道,并非始于“五一節”前后。早在今年1月,諸如格力電器等去年漲幅驚人的白馬股就已出現連續拋售,股價節節下挫。但擊碎投資者幻想的最后一根稻草,顯然是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披露后白馬股此起彼伏的暴跌。短短一周多時間,白馬股的“保護色”褪去,估值溢價的基礎動搖。
上海某基金公司權益投資部總監認為,從股市運行規律分析,白馬股今年以來的頻頻重挫,對應的是去年波瀾壯闊的上漲,其實是一個正常現象,但在市場情緒影響下,會有階段性放大的現象。他表示,去年底有很多基金經理提醒投資者,白馬股估值進入“泡沫區”,繼續上漲將脫離基本面,投資進入到不確定性的博弈階段。但當時市場情緒較為亢奮,對于這些提醒并不在意。
事實上,中歐基金王培此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白馬股估值重構或告一段落。在2017年白馬股整體從估值相對折價到相對溢價,完成了估值國際化提升到跨年風格切換的跳躍。其作為一個整體,在2018年本身的超額收益空間并不大,而風險則存在于各個層面,包括公司事件、政策影響、行業周期變化等。
一些基金經理觀測到,此番白馬股股價暴跌的同時,成交量驟然放大,資金離場現象明顯。以格力電器為例,在2017年年報宣布不分紅后,預期落空導致短短兩個交易日內,二級市場成交量超過270億元。中信保誠基金量化投資部副總監楊旭指出,在去年一波強勁上漲之后,低估值藍籌股普遍走到高位,資金流出明顯,而且在諸多風險事件爆發后,低風險偏好投資人有離場跡象。
“買點”還是“拐點”?
在連續殺跌之后,白馬股不再享受估值溢價成為市場共識。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放量下跌后,目前價位的白馬股究竟是提供了低位入場的“買點”,還是出現指明方向的“拐點”?
在采訪中,記者可以明顯感受到,雖然此前早有心理預期,但對于下跌速度之快、成交量之大,許多基金經理還是措手不及。在他們眼里,二級市場股價波動的超預期,比業績變化超預期更需要關注,而演變成投資策略,卻在不同基金經理間出現了明顯分歧。
部分對風險控制敏感的基金經理選擇了控制倉位、規避風險。海富通基金經理黃峰對記者表示,今年的市場環境相對復雜,針對當前市場存在的不確定性,可考慮調減部分倉位以應對風險的發酵,同時采取相對均衡的配置。
但在依舊重兵駐扎白馬股的基金經理看來,市場顯然有些反應過度。上海一位偏股混合型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從理性角度看,A股市場投資者對白馬股的期望值本來就過高。其中,券商研究報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這種顯然摻雜了情緒色彩的業績預期是不正常的,所以才會引發市場不正常的暴跌。該基金經理認為,如果理性分析判斷,許多白馬股的基本面并沒有太大變化,市場的過度反應有可能提供一個買點。
中歐基金指出,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市場短期調整,但主要來自情緒層面,中長期仍對中國的經濟以及股市表現有信心。中歐基金建議,考慮均衡配置,淡化風格,自下而上挖掘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個股,如果市場短期過度回調,可能帶來較好的投資時機。
需要指出的是,失去光環后的白馬股,調整過后可能出現明顯的分化行情,投資者應仔細甄別。萬家新機遇龍頭企業擬任基金經理高源指出,在風險偏好更為均衡的今年,無論是白馬股還是中小盤成長股內部都會出現分化。白馬股中,一部分個股雖然處于歷史股價的高點,但其所處的盈利周期依然呈向上趨勢,或能在未來一段時間維持與估值較為匹配的盈利能力,其投資機會依然存在。
誰是下一個“寵兒”
白馬股股價的節節敗退,再度引發市場對風格切換的無限遐想。一個突出的現象是,今年以來,無論是公開言論還是實際操作,基金經理對于成長股的關注不斷升溫。
基本面改善是基金經理聚焦成長股的底氣。中信保誠基金的基金經理吳昊表示,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完成,總體來看收入端和利潤端都延續了去年四季度放緩的趨勢,全市場樣本公司一季度收入增速下滑到11%,利潤增速下滑到15%,反映出比宏觀經濟增長指標更嚴峻的形勢。相對而言,中小板和創業板有所改善,一季度收入分別增長24%和25%、利潤分別增長20%和38%,為高科技成長板塊占優的結構性行情打下基礎。
匯豐晉信科技先鋒基金經理陳平表示,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第一階段的超跌反彈已完成,考慮到創業板業績仍可能延續向好趨勢,對于第二階段行情持謹慎樂觀態度。陳平預期,在第二階段會出現業績拐點,繼續上漲,目前正在等待業績的考驗,預期謹慎樂觀;而第三階段的繼續上漲則需要多種因素配合,需要觀察的因素包括宏觀經濟、利率、政策、整體風險偏好、其他股票的吸引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對今年成長股行情抱有較大期望,但基金經理普遍預計,成長股內部的分化會非常嚴重,業績是否具備真成長是最關鍵因素。一位股票型基金經理在與記者交流時表示,從全市場來看,具備“真成長”的個股數量并不多,難以滿足資金建倉的需求,因此今年在成長股的投資中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方面,一流的“真成長”個股會重演去年白馬股抱團取暖格局,股價上漲幅度超預期;另一方面,通過券商研究報告等各種方式傳播,二流的成長股會被賦予較多的概念和預期,其短期爆發力會較強,但后續走勢則需要業績證偽,股價波動風險較難控制。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