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滬深A股市場持續震蕩回落,尤其是創業板指逼近1200點,探至近五年來新低,中小板指也已創出2014年8月以來新低,中小創個股整體走低或許與三季報業績預告所顯示的盈利增速下滑有關。
截至目前,中小板公司和創業板公司的三季報業績預告工作已全部結束,披露率為99.56%(中小板非銀金融不要求披露業績預告)和100%。中信證券的統計顯示,中小板公司和創業板公司三季報預喜比例為71.1%和64.8%,較去年同期的77.2%和70.2%有所下滑(見下圖)。
分行業來看,業績預警占已公布業績預告公司比重最高的五個行業分別是交通運輸、通信、汽車、電力設備和農林牧漁(剔除綜合與金融),預喜占比最高的五個行業分別是國防軍工、鋼鐵、醫藥、紡織服裝和建筑(見下圖)。
具體來看,從三季報預告的盈利增速分布來看,中小板公司中盈利增速大于0的公司占比由半年報的65.75%下降到64.98%,盈利增速小于0的公司占比由半年報的34.25%上升到35.01%。從結構來看,盈利增速小于-100%公司占比有所增加,盈利增速大于100%的公司有所減少,整體繼續向-30%到30%區間集中。由于業績預告披露的利潤數據均為一個區間,國金證券取預告盈利上下限中值進行測算,顯示中小板公司三季報盈利同比增長11.96%,較半年報的13.56%回落1.6個百分點;剔除金融后中小板公司三季報盈利同比增長12.27%,較半年報的15.11%回落2.84個百分點。此外,由于蘇寧易購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實現盈利56.01億元,對中小板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影響較大,在剔除金融基礎上進一步剔除蘇寧易購后,中小板公司三季報預告盈利增速為9.49%,較半年報的10.49%小幅下滑0.99個百分點,下滑速度有所放緩??傮w來看,由于中小板公司業績預告時效性較差,預計中小板公司三季報實際盈利增速下滑幅度會大于根據業績預告測算出的下滑幅度。
對于創業板公司來說,三季報盈利預告增速大于0的公司占比由半年報的65.16%下降到64.27%,盈利增速小于0的公司占比由半年報的34.84%上升到35.73%。按照目前所披露的業績預告上下限中值進行測算,國金證券認為創業板公司三季報整體盈利增速為2.07%,較半年報的8.08%回落6.01個百分點;剔除溫氏股份、樂視網后的盈利增速為3.34%,較半年報的11.08%回落7.74個百分點。從單季度來看,創業板(剔除溫氏、樂視)三季報預告顯示第三季度盈利增速為-8.21%、-9.98%,較第二季度的-6.81%、-3.85%回落1.40、6.13個百分點,與第二季度較第一季度的下滑35.21、40.26個百分點相比,回落速度有所放緩。此外,即使剔除擾動股(光線傳媒、智飛生物、三聚環保、神霧環保、宜通世紀、溫氏股份、天海防務、金龍機電、堅瑞沃能、樂視網和寧德時代),創業板公司前三季度盈利預計同比增長13.53%,較半年報的18.59%回落5.06個百分點,第三季度單季度盈利同比增長4.88%,較第二季度的12.50%回落7.62個百分點,仍有不小幅度的下滑。當然,業績保持增長態勢的創業板公司龍頭效應仍然持續,但業績增速較半年報大都有所回落。
此外,由于2018年中小創公司發生并購重組的數量大為減少,且三季報業績預告中鮮有披露業績承諾完成以及商譽減值等情況,對此招商證券認為,在2015年前后進行資產重組的中小創公司的業績增長水平明顯高于未進行過資產重組公司,但2018年三季度之前發生過資產重組公司的業績下滑也將因此更為明顯,預計這部分公司在四季度具有計提商譽減值的風險。
綜合來看,面對中小創公司整體業績趨向疲軟,投資者更應關注中小創公司未來盈利增長的持續性。為此,我們以四個條件進行篩選:
1.2017年年報、2018年半年報和三季報凈利預增中值均在20%以上,并且三季報凈利預增中值大于半年報業績增速;
2.2018年歸母凈利潤增速一致預期在20%以上;
3.估值方面,最新動態市盈率PE(TTM)在30倍以內;
4.盈利能力方面,半年報ROE(TTM)在8%以上。結果顯示,有21只中小板創個股上榜(見下表),或可適時跟蹤。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