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隔夜美股大跌外加人民幣持續貶值影響,周四A股三大股指早盤集體大幅低開后再創新低。不過,由于一行兩會集體發聲維穩股市,特別是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就當前經濟金融熱點問題作出回應,投資者信心大幅回升,A股市場周五放量長陽。從市值上看,多數個股今年以來市值縮水嚴重,業界認為,在政策托底的信號愈發明顯之際,市場底已經漸行漸近,A股有望結束市值持續縮水的局面。
低市值個股持續增加
盡管A股19日受到監管層喊話表態提振而放量長陽,但10月以來經過急速殺跌,上證綜指一口氣連續擊穿2638點、2600點以及2500點,一批個股跌幅更深,市值持續縮水。
從A股總市值上看,截至19日收盤,滬市總流通市值為23.04萬億元,總市值為26.58萬億元;而2017年底,滬市總流通市值為28.14萬億元,總市值為33.13萬億元。由此可見,今年滬市總市值縮水近20%。從深市數據來看,目前總流通市值為11.92萬億元,總市值為16.34萬億元;而2017年底,深市總流通市值為16.79萬億元,總市值為23.58萬億元,可見今年深市總市值縮水近三成。
同花順統計顯示,低市值個股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而高市值個股不斷縮水。不計2018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以及持續停牌的個股后,A股市值的“千億市值俱樂部”已經從去年底的77家,下降到如今只有53家,總共“減員”24家。其中,工商銀行、中國石油和農業銀行的市值仍在萬億元之上。
在市值跌破千億元的公司中,券商股占比最大,包括海通證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等,此外還包括中興通訊、京東方A、三安光電等電子通訊股,中國國航、南方航空、東方航空等航空股,以及康美藥業、復星醫藥、云南白藥等醫藥股。
統計顯示,目前市值低于10億元的個股總共有16只,主要為ST股及問題股,而去年底市值低于10億元的個股僅朗博科技一只。市值最低的前7只個股均為ST股,包括*ST德奧、*ST圣萊、*ST巴士、*ST皇臺等,這些ST股今年跌幅均在50%以上。市值最低的非ST股是天龍光電,由于主業常年難有起色,公司一直希望通過并購跳出保殼循環,但未能奏效,其預告預計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仍虧損。
統計同時顯示,總共有2120只個股的市值在10億元至50億元(包括50億元)之間,占全部可統計個股3463只的六成。而在2017年底,市值在10億元至50億元(包括50億元)之間的個股為1332只,占全部可統計個股的38%,不到四成。
大市值公司
盈利增速相對平穩
昨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一行兩會掌門人集體發聲,提振股票市場投資信心。業界分析認為,超跌狀態下高層的密集表態,基本上可以確認這個位置是政策底所在,國內大力度的政策托底將持續發酵。
湘財證券認為,高層的聲音大家需要戰略性關注,并需要正面去理解,但不可僵化地認為高層發聲后立馬就能出大底,可以說高層的聲音對于底部的構筑是潛移默化的,從歷史來看,在政策底之后,市場會自動、自發地進行市場底的構筑,當然這并不是一蹴而就,震蕩在所難免。
好買基金表示,整體而言“政策先行”正在從各個維度上去緩解融資和企業的困局,也會在未來為權益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這必將穩定市場情緒,抬高市場的風險偏好,提振市場士氣。
而隨著三季報披露季的深入,投資者正在聚焦那些盈利持續增長或者加速改善的個股,這些個股將有望率先迎來估值的快速修復,從而引發市值的變動。
以長春高新為例,其于10月19日晚間披露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1.4億元,同比增長56.36%;凈利潤8.39億元,同比增長72.2%;每股收益4.93元。凈利增長主要因控股醫藥企業收入增長及房地產開發項目結算收入同比上升,其中醫藥企業收入增長41.39%,凈利潤增長55.85%。受三季報業績理想影響,其昨日強勢漲停。作為生物醫藥第一高價股,昨日市值達到302億元,比上一交易日增長約28億元。
而各大券商的研究表明,A股三季度利潤增速繼續回落,大市值公司盈利增速相對平穩,業績相對較好,而小市值公司拖累各板塊業績。
川財證券的研究表明,從A股整體來看,大市值公司的ROE(凈資產收益率)水平更高,盈利增速更為穩定。前20%市值公司盈利增速更為穩定。在2016年-2017年A股整體盈利的上行區間,小市值區間凈利潤同比增速更高,但見頂后迅速回落。從盈利水平來看,自2005年以來基本呈現市值越大的公司ROE水平越高的規律。
中泰證券發現,2018年50億元以下的小市值公司數量較2016年出現快速上升,小市值公司市值的減少從另一個角度驗證了業績壓力的影響。其根據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的市值差異從大到小劃分為五組,計算發現小市值公司是明顯拖累板塊業績滑落的重要因素,這一特征在中小板更加明顯,相反,市值較大的龍頭公司則表現優異。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