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整體估值處于歷史底部
110只潛力股受到逾5家券商機構聯袂推薦
2018年收官在即,全年A股調整力度超出市場預期,年內滬指累計跌幅逾20%,截至上周五,最新動態市盈率為13.62倍,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底部區域,具有較高的吸引力。展望2019年,機構普遍預計明年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價值成長股為代表的中小創品種以及績優藍籌股受到機構投資者的一致追捧,尤其是具有業績支撐的績優龍頭股投資機會受認可度較高。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近30日內,有924只個股獲得券商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機構看好評級家數達到或超過5家的個股共有110只,中小創個股數量達50只,占比逾四成;滬市個股數量有50只,深市主板個股有10只。具體來看,中國國旅、顧家家居、永輝超市、萬達電影和樂普醫療等5只個股近期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均在15家及以上,上汽集團、華東醫藥、國電南瑞、烽火通信、中國建筑、家家悅、格力電器、比亞迪、首旅酒店、美年健康和銀輪股份等個股也均受到10家及以上機構聯袂推薦,另外,包括瀚藍環境、錦江股份、廣汽集團、萬科A、華測檢測、寧德時代、保利地產、貴州茅臺等在內的94只個股也被機構集中推薦,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均逾5家。
良好的業績表現或成為券商機構對上述標的看好后市機會的重要原因。統計顯示,上述110家公司中,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公司達到95家,占比86.36%。其中,華電國際、青松股份、中南建設、華魯恒升、中航沈飛、新奧股份、科倫藥業、恒立液壓、中科曙光、國禎環保、招商蛇口、巨化股份等12家公司今年三季報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超100%,上述公司大部分都是中小創公司以及績優藍籌公司,顯示出較高的成長能力。
此外,年報業績預告方面,上述110家公司中,已有36家公司率先披露年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家數達32家,占比逾九成。其中,青松股份、恩捷股份、歐菲科技和光華科技等4家公司均預計2018年全年凈利潤同比翻番,科倫藥業、邁瑞醫療、美年健康、中南建設、巨化股份、華帝股份、金風科技等公司2018年全年凈利潤均有望實現同比增長達到或超過50%。
對于青松股份,公司合成樟腦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樟腦生產商。隨著公司產銷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在松節油深加工行業的行業地位將日益穩固和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優勢將會進一步凸顯出來,公司的原材料控制能力和市場定價主動權將進一步得到提升。公司預計2018年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變動值為:30200萬元至322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變動幅度:318.75%至339.86%。業績變動原因:主要系公司產品銷售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漲,銷售收入大幅提高,毛利率增加,從而實現凈利潤大幅增長。
對于該股的后市機會,近30日內獲得6家券商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國海證券表示,合成樟腦行業目前處于高景氣度,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盈利大幅度增長,預計隨著合成樟腦、冰片的價格持續在高位,以及公司新項目的逐步達產釋放,公司盈利將持續增長。出于財務審慎的原則,暫不考慮收購諾斯貝爾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預計公司2018年-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1.05元、1.33元和1.64元,對應當前股價的估值分別為11.58倍、9.12倍和7.40倍,維持“買入”評級。
估值方面,上述110只個股中,有47只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低于20倍,占比逾四成。其中,包括南鋼股份(3.33倍)、寶鋼股份(6.63倍)、萬華化學(6.91倍)、華魯恒升(7.23倍)、中國建筑(7.24倍)和上汽集團(7.71倍)等在內的15只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均不足10倍,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和投資潛力,估值優勢較為明顯。
綜合來看,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經濟增速放緩資本市場政策轉暖,2018年年底一系列政策將會為2019年的資本市場帶來新投資者、新市場、新工具和新制度,這些制度有利于疏導資金流入資本市場,同時有利于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根據歷史經驗和邏輯推理,政策確定性、空間確定性取代業績確定性成為投資的重要理由,以TMT行業為代表的偏中小盤風格有望占優,同時預期政策放松的地產和基建也有望表現較好。如果社融增速大幅回升會終結這種風格,市場將會重新回到業績驅動的邏輯,利好周期、消費等領域績優龍頭標的。(任小雨)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