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6月份,上市公司已進入中報預告披露季。業內人士一致認為,隨著中報時間窗口的臨近,業績超預期的優質個股將會受到資金的青睞,投資者可以先行布局,等待中報業績利好的兌現。
《證券日報》根據同花順統計發現,6月份以來,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5家披露了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加上此前作出預測的公司,截至6月9日收盤,滬深兩市共有484家上市公司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預喜公司數量達287家(含預增、略增、扭虧、續盈),占比59.3%。
進一步梳理可見,在中報業績預喜的公司中,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增幅上限的在100%及以上的公司有124家。其中,包括雙環傳動、藍黛科技、粵高速A、朗姿股份、廣東鴻圖、森馬服飾等在內的20家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增幅上限均在10倍以上。
對此,多家券商紛紛表示,當前市場已經進入中報業績的投資窗口期,中報業績預告彈性較高、業績有望延續高增長。
“2021年上半年報是中國經濟全面好轉之后的首個半年報,因此對投資極具參考價值,中報業績預喜的公司也就更容易獲得市場的關注。另外,經過大幅反彈之后,很多板塊估值優勢已經不再明顯,中報業績預喜股正好為市場投資指明了方向。”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文婷表示。
無疑,業績預喜股已然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記者通過梳理發現,中報預喜股呈現出三大亮點。
首先,預喜股市場表現出色。
統計發現,6月份以來,在大盤震蕩徘徊中,上證指數累計跌幅達0.67%,在上述287只預喜股中,有169只個股月內累計的漲幅跑贏同期上證指數,占比近六成。其中,東鵬飲料、浙江新能、柘中股份、百川暢銀、上海貝嶺、愛慕股份等個股,月內累計漲幅均超30%,盡顯強勢。
第二,受到機構和資金的關注。
在各方一致看好業績增長股的情況下,市場資金也開始悄然布局。統計發現,6月份以來,在上述預喜股中,有89只個股期間呈現大單資金凈流入態勢,占比逾三成。其中,包括上海貝嶺、歐林生物、浙江新能、東鵬飲料、呈和科技、愛慕股份等在內的21只個股,期間大單資金凈流入均超1億元。
良好的業績和出色的表現無疑會受到機構的密切關注。最近1個月內,上述287只預增股中,有73只個股獲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值得關注。
第三,預喜股扎堆四行業。
進一步梳理發現,上述預喜公司主要扎堆在化工(39家)、機械設備(30家)、電子(24家)、醫藥生物(21家)等四行業均在20家以上。
“整體來看,中報預喜的公司會有一波行情,而且不會太小。”龍贏富澤資產總經理童第軼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具體來看,絕不會“陽光普照”。需要進一步甄別,分析預喜的程度及原因。程度上,一是,關注絕對增幅高的標的,如同比增長100%以上甚至更高;二是,關注增幅超預期的標的。原因上,有些公司可能是因為去年疫情影響下的低基數原因,這種其實是“假”增長,不建議關注;有些則可能確實是因為受益于經濟及產業周期向好或自身經營層面出現了向好的因素,這種才是“真”增長,更值得關注。
與此同時,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持續轉好的投資者情緒主導了5月份以來的市場底部趨于逐步抬升的走勢。隨著以中報業績預告的陸續披露,未來一段時間業績數據對市場的影響力會逐步加大,市場也因此出現分化的行情。去年上半年經濟受疫情沖擊,今年大多數行業企業應該會出現半年報增長情況。但是業績評估時需要去除去年低基數的影響和一些短期事件的擾動,可以用2019年的半年報數據作為增長的基準,或是用環比增長數據來輔助判斷業績增長的質量和持續性。今年以來,市場更為關注企業經營增長和估值的匹配度,一些企業經營表現突出,估值太高的話也需要謹慎。
那么如何抓住本輪中報行情?西南證券分析認為,對于中報行情,可從三大方向重點布局:其一,是政策有保障、市場需求又落地,使得業績能夠持續增長的板塊。主要是新能源車、國防軍工、科技板塊。其二,是一些下游需求開始啟動,否極泰來、困境反轉的板塊。主要有物聯網、LED等有關領域。其三,是周期景氣仍然持續,有漲價預期,同時又有新產能將不斷落地的行業。主要關注化工板塊。
6月份以來大單資金凈流入超億元的中報預喜股
制表:張穎
(編輯 才山丹 策劃 趙子強)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