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珊
6月10日,寧德時代股價盤中創出歷史新高,最高觸及444.66元,截至收盤報434.63元,漲幅為6.17%,總市值再次達到10124.59億元。
作為創業板首家萬億元市值公司,也是A股中惟一達到萬億元市值的科技股,在3月25日至今的52個交易日里,寧德時代累計漲幅達到50.50%,市值增長3397.3億元,而科技股扎堆的創業板指數也恰恰開啟反彈之路,期間累計漲幅達到24.71%,一度重返3300點。
“寧德時代的脫穎而出一定程度上對科技股有刺激作用,會引導資金流向科技股。細究可見,科技股的走強一方面是源自于市場風格輪動,另一方面則是受益于科技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帶來的業績改善機會。”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的確,不僅寧德時代,卓勝微、天賜材料、欣旺達、容百科技等73只科技股也均在6月份頻創歷史新高,剔除年內上市新股后,潤和軟件、小康股份、常山北明、數碼視訊、誠邁科技、全志科技、和勝股份等7只科技股期間股價翻倍。
冬拓投資基金經理王春秀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縱觀美股百年歷史,只有科技和消費是長牛板塊,誕生了一大批的偉大企業,給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A股也不例外,“你方唱罷我登臺”,消費股進入調整狀態,科技股就出來主導市場,我們認為這會是以后A股的常態。
科技股重新奪回話語權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引發爭論。寧德時代憑什么這么值錢?
在王春秀看來,汽車的電動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是時代發展的浪潮,其中電池是基礎和核心。寧德時代作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之一,無疑具有遠大的發展前景。
精明的投資者們總是致力于尋找劃算的買賣,但是對于一些投資人而言,最有投資價值的企業往往是業務增長快的企業。很顯然,寧德時代相當契合。年報數據顯示,寧德時代營業總收入逐年上升,從2016年的148.7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503.19億元。
其實,無論是時代造就的“英雄”,還是實力成就的“巨人”,寧德時代萬億元市值的背后,一定程度的反映了資本市場配合經濟結構調整的選擇。可以看到,隨著經濟轉型,大家已經逐步意識到了“硬科技”企業對國家“硬實力”的支撐作用,政府、企業、金融機構都加大了對硬科技的政策支持、關注與研究。
而科創板的設立和創業板注冊制的推進,也令A股市場的科技屬性進一步加強,直觀體現在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的快速增長。同花順數據顯示,2020年A股研發投入總額首次超過萬億元,3891家上市公司2020年研發投入總額合計達10271.22億元,同比增長13.96%,平均每家公司研發投入達2.64億元。
前海精至資產基金經理傅曉陽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美國對中國科技的打壓,國產供應鏈的崛起是必然的,因為科技是一個國家立國之本,中國要強大起來,必須把科技做好,同時中國在科技領域也積累了相當的實力,一些細分行業的龍頭,肯定會獲得資金的關照,所以科技始終是股市中的一個重要的板塊,特別是新能源以及電動車自動駕駛等,這些領域中國是可以引領世界的,同時,芯片和核心軟件是技術之本,其中也可能有很多機會。
近期底部復蘇的科技板塊成為了融資客首選。6月份以來截至6月9日,電子行業以33.01億元的期間融資凈買入額位居申萬一級行業首位,計算機行業期間融資凈買入額也高達18.43億元,位居申萬一級行業第四位。在90只期間融資凈買入超億元的標的股中,科技股占比高達52.22%。其中,6月份以來漲幅在20%以上的潤和軟件、上海貝嶺、中國寶安、永太科技、數碼視訊、露笑科技、北方華創等均榜上有名。
不僅如此,在此前券商陸續推出的6月份金股組合中,寧德時代至少被5家券商推薦,而自3月25日開啟反彈以來,券商更是11次調高寧德時代目標價,其中,中金公司給出目標價最高為550元。
對于接下來的科技股行情,王春秀建議關注三條主線:首先,云計算是未來十年的大主題。其次,工業數字化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制造強國離不開工業數字化,相關的智能裝備、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都有很高的投資價值。最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我國很大概率會產生世界級的汽車龍頭。
表:6月10日創業板市值超千億元個股一覽
制表:吳珊
(編輯 崔漫 才山丹 策劃 張穎)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