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子強 見習記者 任世碧
7月份A股行情收官,盡管滬深兩市股指月內整體呈現震蕩回調的走勢,但兩市成交額持續突破萬億元水平,為投資者看好8月份行情注入信心。展望8月份A股走勢,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8月份市場行情我們保持謹慎樂觀的觀點,7月底市場一些突發性因素導致指數出現大幅回落,但回落原因并不是來自于宏觀基本面或者貨幣層面發生轉向引發,因此A股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低,8月份指數有望震蕩修復。
《證券日報》記者對7月份以來券商發布的行業研究報告數據統計后發現,金融、信息技術、電子設備、基礎化工等四行業月內券商發布行業研究報告數量均在90份及以上,行業研究報告數量分別達到161份、153份、110份、90份,涉及券商數量分別為31家、30家、35家、22家。
金融行業方面,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對記者稱,“抑制銀行股上漲的主要因素是經濟出現下行周期,市場擔憂資產不良問題容易出現暴露,因此目前銀行股整體估值偏低。但在經濟復蘇趨勢繼續明朗以及降準的前提下,銀行資產質量得到提升,擔憂緩解,雖然銀行平均增速不高,但銀行股股息率普遍偏高,因此在震蕩行情中具有較強的防御特性。”
信息技術行業方面,東興證券認為,下半年具備景氣反轉動力且估值較低的有網絡安全和5G。“網絡安全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出臺使得行業業績確定性增強。上半年5G建設進程緩慢,僅完成目標建設量的20%,近期停滯1年多的5G基站集采招標陸續開啟提振需求,下半年5G產業鏈景氣度有望加速提升。
電子設備行業方面,以芯片、半導體等為代表的子領域在8月份機構A股投資策略中提及較多。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稱,“7月中下旬市場整體波動加大,疊加部分資金短期獲利了結,做多熱情趨緩。積極的一面是,近期以新能源、半導體為代表的高成長板塊仍保持了較為持續的追逐熱情,機構資金切換較為堅定,具備不錯的持續性。后市成長主線邏輯正在不斷得到強化,積極關注分子端的變化,高增長的成長股仍是市場的主要旋律,關注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等板塊的中長期投資機會,但同時當前市場仍是結構市,注意短期波動加劇的風險。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報告顯示,8月份行業表現分化將持續。近期政策頻發,政府對降民生成本和反壟斷的決心確立,或扭轉部分行業長期成長邏輯,階段性調整后,增量資金進場的意愿可能也不會很強。但同時,政府鼓勵發展制造業的預期也愈發強烈,提升硬科技實力是未來主線,半導體、高端設備等領域占優。
平安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短期來看,市場可能進入調整階段,但整體仍有支撐;中長期來看,資本市場估值分化有望持續,成長硬科技板塊高估值有望延續。行業配置方面,建議關注半導體、新能源等高景氣產業鏈各環節投資機會的擴散。
基礎化工行業方面,國金證券表示,公募基金配置化工行業水平接近十年最高值,價值風格向成長風格切換明顯:2021年二季度公募基金配置化工行業比例環比小幅提升1.1%至6.3%,突破2013年以來高點,接近近十年最高值,在2021年二季度公募基金降低白馬龍頭配置力度,積極擁抱中盤成長股。
對于即將到來的8月份行情,有哪些優質賽道值得布局?
陳靂表示看好四個方向:一是“碳中和”電力板塊,發電企業成為首批參與碳交易市場建設的行業,行業將迎來低碳轉型,而低碳轉型良好的電力企業有望獲得超額利潤,同時電力板塊也具備較好的防御屬性;二是軍工板塊,長期來看國防軍工建設屬于“十四五”規劃的重點發展方向,行業景氣度較高,中報業績良好,短期來看隨著國際局勢趨于復雜化,存在事件驅動的預期;三是基建板塊,上半年國內基建投資增速實現7.8%,增速相對溫和,下半年財政放量疊加金九銀十趕工旺季,有望對基建投資構成提振;四是糧食種業板塊,一方面全球通脹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糧食價格有望維持高位,此外海外方面以巴西為代表的糧食生產國家受“旱災”影響,當前全球糧食供給偏緊,另一方面,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和用種大國,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因此在供需和政策推動影響下,糧食種業板塊有望迎來投資機會。
(編輯 崔漫 白寶玉 策劃 吳珊)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