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姚堯
3397.36點,上證指數2021年7月份行情定格于此。統計發現,7月份,上證指數最高上漲至3607.70點,7月28日最低下探至3312.72點,此后企穩逐步回升;深證成指在7月22日創出二季度以來新高,達到15290.06點;創業板指則在7月22日創出歷史新高3576.12點,市場表現可圈可點。
自下周起,A股交易指針正式轉入8月份,面對近期持續震蕩行情,投資者最關心的莫過于8月份市場還有哪些品種蘊含投資機會。
梳理券商研報發現,近30日內,券商共推薦了974家公司3369次,推薦個股涉及申萬全部28類一級行業。其中,化工行業被券商推薦的個股數量最多,達到117只,電子行業也有99只個股被券商推薦,還有90只個股屬于機械設備行業。
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對《證券日報》記者說:“今年以來,機構加大了對低估值化工行業企業、電子行業企業的調研力度。化工企業今年業績大增,主要是受通脹影響,產品價格上漲增加了企業收益;同時,國內上下游產業對化工制品的需求大增,也保障了相關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的業績;受到國家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影響,化工行業不斷優劣淘汰,高消耗與高污染類企業被關停并轉,后期,隨著化工行業產業鏈集中提升,還將對化工板塊形成新的利好。”
從大單資金的流向來看,在券商推薦的974家公司中,7月1日至7月30日期間,包括北方稀土(388683.28萬元)、大全能源(283523.13萬元)、正泰電器(218171.50萬元)、中興通訊(215545.48萬元)、天齊鋰業(206515.60萬元)等在內的15只個股的大單資金凈買入額均超過了10億元;包括科德數控(99867.60萬元)、永興材料(95140.26萬元)、宏華數科(94871.96萬元)、英科再生(94452.69萬元)、利元亨(93577.94萬元)等在內的71只個股所獲大單資金凈買入也達到1億元以上;包括固德威(9394.56萬元)、中國中鐵(9150.38萬元)、泛微網絡(8724.34萬元)、麥捷科技(8392.15萬元)、彤程新材(8005.04萬元)等在內的63只個股的大單資金凈買入額也超過1000萬元。
龍灝表示,“受機構好評的部分個股已經獲得機構的重點加倉與介入。我們更看好部分電子行業個股,一是隨著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這些行業企業將會得到更多發展機遇;二是國內需求增加原材料價格上漲,給部分電子行業,化工行業與機械設備行業的龍頭企業帶來了定價權,這將增加企業的盈利水平。”
再從市值角度分析,截至7月30日,全部A股平均流通市值為152.03億元,在券商推薦的974家公司中,按7月30日收盤價計算,市值在152.03億元以下的中、小市值個股達到418只,占券商推薦股總數逾四成;其中,市值在100億元以下的個股有包括蘭花科創(99.62億元)、譜尼測試(99.19億元)、科銳國際(98.93億元)、神工股份(98.88億元)、益生股份(98.50億元)等在內的299只。
展望8月份的市場情況,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對《證券日報》記者說:“目前市場對大市值個股的偏好開始降溫,而高成長個股逐漸受到市場的追捧,因此中小市值為主的高成長個股相較大盤股顯示出了一定的超額收益。我們認為,中小市值為主的高成長個股走強的趨勢仍然可能維持,預計還能持續一個季度到半年。因為從歷史上來看,目前中盤股的估值歷史分位數還是明顯低于大盤股的歷史分位數,處于一個相對較為合理的估值水平,所以還具有一定的上行空間。另外,從機構持倉等角度看,也明顯更偏好中盤股,因此也利好中盤股上行。”
伊洛投資研究員王占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高通脹預期疊加疫情修復需求的提升,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不斷推升,中小市值順周期品種無論從歷史估值還是配置性價比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同時新能源、光伏等持續受到資金青睞,未來前景巨大。市場風格從2020年的‘流動性溢價’估值拔高轉變為業績增長確定性,市場高低切換明顯。”
王占軍認為:“8月份及下半年,在流動性及央行政策變化不確定影響下,受益于經濟復蘇,需求提升,業績增長確定性影響,估值性價比更高的中小市值品種將有不錯的表現。”
(編輯 喬川川 策劃 吳珊)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