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珊
10月27日,A股三大指數震蕩走弱,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0.98%,報3562.31點;深證成指跌1.09%,報14393.51點;創業板指跌0.56%,報3308.96點;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10768.28億元,兩市成交額連續第4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總體來看,兩市個股普跌。
10月27日,北向資金凈賣出30.42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額達8.46億元,深股通資金凈賣出額達38.88億元。
從申萬一級行業看,10月27日,僅有5個行業實現上漲,其余行業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電氣設備行業漲幅居首,達到2.1%,緊隨其后的公用事業,漲幅也在1%以上,達到1.87%。另外,建筑材料、家用電器、采掘等三大行業跌幅均超3%。
制表:吳珊
從熱點來看,碳達峰頂層設計方案政策落地,綠色電力概念大漲,風電板塊尤為搶眼。
東吳證券表示,本次文件的出臺是中央層面對碳達峰碳中和這項重大工作的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進一步提出主要目標,明確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對完成碳達峰碳中和任務具有重大意義。
投資機會方面,東莞證券認為,隨著集中式與分布式一齊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將持續快速建設,不斷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鏈,推進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也將進一步優化。根據國家能源局,截至2020年底,國內風電總裝機容量2.81億千瓦、光伏發電總裝機裝機容量2.53億千瓦,合計達5.34億千瓦。到2030年,風光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即未來將至少增加6.66億千瓦,未來十年發展空間巨大。
港股電力板塊也表現活躍
今日早盤,恒生指數低開0.93%,隨后跌幅擴大。截至收盤,恒生指數跌1.57%,報25628.74點;國企指數跌1.79%,紅籌指數跌0.14%。
電力板塊呈現逆市走強態勢。金風科技(02208.HK)大漲10%,華能國際電力(00902.HK)、華潤電力(00836.HK)及中國電力(02380.HK)漲超4%,龍源電力(00916.HK)漲3%,大唐新能源(01798.HK)漲2.4%。
戰略投資百億美元元宇宙又要火
周二,道指、標普500指數盤中又創歷史新高,但特斯拉盤中股價大逆轉最終收跌,而另一科技巨頭英偉達忽然“崛起”。
臉書為“元宇宙”戰略投資百億美元,這下又把“元宇宙”概念帶火了,英偉達也搭上這一概念大漲近7%,市值上漲388億美元。
投行PiperSandler將英偉達的目標價從225美元上調至260美元。
當地時間本周二,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上,臉書CEO扎克伯格再次強調了“元宇宙”計劃。他指出,元宇宙的投資在近期任何時候都不會產生盈利,但他預計,元宇宙將在接近本世紀20年代末時產生商業影響。
在業內人士看來,英偉達的暴漲,正是因為其搭上了再度爆火的“元宇宙”概念。
英偉達于2021年8月10日曾宣布,全球首個為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礎的模擬和協作平臺—NVIDIAOmniverse將通過與Blender和Adobe集成來實現大規模擴展,并將向數百萬新用戶開放。
A股市場上,元宇宙概念則分化顯著。
龍頭公司中青寶收到深交所關注函后,股價開始出現調整。
實際上,在深交所關注函下發之前,中青寶曾因多日累計股價漲幅超30%,而發布多份“股價異常波動公告”。
10月25日晚間,公司在股價異動公告中表示,元宇宙是一個巨大的概念和模式,公司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觸及概念相對較淺,對應產品尚在研發中,新游戲上線時間和地區受到諸多因素影響。項目實施進度、能否達到公司預計的效果、能否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對于市場震蕩走弱,如何抓住投資機會,各大機構發表觀點。
鴻涵投資基金經理劉會銘:近期市場延續著弱勢震蕩格局,成交量減少,市場缺乏主線和龍頭板塊。總體來看,投資者較為謹慎,市場賺錢效應不強。從全球角度來看,隨著疫情局勢逐漸好轉,全球經濟活動日益恢復,因供需錯配導致的全球部分地區能源緊缺,價格上漲的趨勢短期仍將持續。而長期來看,經濟擴張下的總體需求水平有望保持高位,對于大宗商品的長期價格有望形成支撐。從板塊配置角度來看,以食品、家電、白酒等行業為代表的大消費的長期成長邏輯未變,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中低水平。在當前市場下,是較理想的配置品種。我們繼續看好消費、軍工、半導體等行業的長期空間,建議配置相關行業的龍頭公司。
建泓時代投資總監趙媛媛:接下來的指數走勢取決于商品價格是否能夠對沖氣候異常和碳中和政策造成的能源價格上行壓力。如商品價格被持續性壓制,則投資者可逢低布局以新能源、綠電為代表的成長股。
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國慶節之后的這一波反彈,市場遲遲未能放量突破,所以有弱勢盤整后向下的隱患,這是目前市場所面臨的困境。基本面方面,本周是三季報最后的披露期,預期也有不少的資金在等季報的落地。對于后市,目前市場回踩可以看做為區間震蕩,震蕩消化掉上方的壓力。下方空間并不大,回踩后上漲的力度可能會更大。
(編輯 喬川川)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