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子強 見習記者 楚麗君
11136.86億元!11月16日,盡管A股三大指數集體小幅收跌,但兩市成交依舊活躍,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連續第18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與此同時,近5個交易日,一批強勢股的涌現也凸顯了結構性行情下的投資機會。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發現,截至11月16日收盤,剔除年內上市新股后,滬深兩市共有98只個股股價在近5個交易日內創出了歷史新高,通過多維度梳理發現,這些強勢股凸顯了五大特征。
第一,績優股占比超八成。在上述98只強勢股中,有80只個股在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占比超八成,其中有26只個股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100%,國科微、*ST德新、雙環傳動、鳳凰光學等4只個股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11倍,表現出色。
第二,強勢股主要集中在三大行業。從申萬一級行業來看,上述98只個股主要集中在電力設備、汽車、電子等三大行業,分別為15只、14只、13只。
對此,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告訴記者,近期創新高的個股主要分布在電力設備、汽車、電子三大行業,部分業績穩定、成長性確定的個股可以通過成長性來消化當前的高估值,將還會有進一步的上漲空間,當下市場整體震蕩格局不變,周期性行情依舊,中長線來看高景氣的科技制造行業依然會成為未來熱點,投資邏輯不會改變,依然具有投資價值。
電力設備方面,中銀證券表示,新能源裝機比例的提高要求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十四五”電網投資結構預計將進一步向特高壓、智能化、配電等領域傾斜,相關設備需求景氣有望提升,核心供貨企業有望顯著受益。
汽車行業方面,東方證券表示,在政策刺激、供給多元化、消費者認可度提升三重驅動下,電車將加速對油車的替代,行業高景氣度延續。今年是中游材料盈利最好的一年,各環節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價,漲價后必然帶來產能投放速度增加。考慮各環節擴產計劃及擴產速度,木桶效應仍有效,部分環節產能吃緊和技術迭代放緩可能演繹為鋰電池或新能源車生產的瓶頸,成為量價齊升的潛力板塊,預計未來隔膜和溶劑可能成為產業鏈里的短板。
“5G終端及汽車電動化需求旺盛的推動下,2021年電子行業盈利端將加速增長。”中國銀河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也看好電子行業的發展。
第三,以小市值股為主。數據顯示,上述98家公司中,流通市值低于A股流通市值平均數(154.62億元)的有60家,占比超六成,其中,有49家公司的最新流通市值都在100億元以下。
第四,估值普遍較高。截至11月16日收盤,A股的最新市盈率(整體法)為18.89倍,上述98只個股中有95只個股的市盈率均超A股。
“最近5日創歷史新高的個股很多都是集中在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鋰電、半導體設備、汽車電子這些高成長領域。”冬拓投資基金經理王春秀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板塊都是大主題、長賽道,是未來三年增速最快、確定性最高的細分領域。這些高景氣賽道的行業龍頭目前漲幅都很大,估值也不便宜,所以挖掘那些市值小、估值低、尚未被市場充分認識的二三線龍頭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第五,券商持續推薦。上述98只強勢股中,最近30日,有74只個股獲券商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占比為75.51%。拓普集團、北方華創、新潔能、振華科技、億田智能等5只個股券商看好評級次數居前,分別為21次、16次、13次、13次、13次。
對于上述強勢股的投資機會,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表示,一方面,可以看到,這些強勢股主要集中高景氣賽道,而且三季報業績表現優秀,符合典型的優質中小型成長企業特征。另一方面,隨著A股這些年的發展,整個市場越來越趨于理性,這些強勢股因為業績有明確的支撐,而且成長性又好,從而獲得了機構的一致認可,帶動了股價的持續走強。未來仍然是結構性行情,業績優異的高成長個股,依然會有更多的表現機會。
對于后市,華金證券表示,目前市場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大盤大概率已經結束調整,開啟反彈,隨著近期國內、國際環境的緩和,風險偏好有望抬升,市場或將迎來比較好的交易機會,行業配置上,建議投資者重點配置一些需求端有支撐、成長性比較好的新能源產業鏈、大科技、大金融和國防軍工等板塊。
表:近30日獲看好評級次數在6次及以上的強勢股一覽
制表:楚麗君
(編輯 孫倩)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