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與最衰個股同時出現,使得基金在醫療賽道上的持倉正上演悲歡兩重天。
受新冠疫情影響,醫療賽道多只個股因事件驅動出現顯著的股價異動,其中正包括基金重倉股國際醫學以及基金獨門股九安醫療。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多家基金公司已對國際醫學下調估值至7.11元,這意味著這只基金重倉股將面臨不小的下跌空間,而在基金重倉股國際醫學慘遭基金下調估值之際,一家規模迷你的基金公司或在其獨門股上,以四個月時間換來13億元的獲利。
國際醫學遭多家基金下調估值
受停業整頓和股票ST影響,多家基金周末發布公告下調國際醫學估值。
中信保誠基金周末披露,根據有關規定,經與基金托管人協商一致,基金公司決定于2022年1月14日起,對旗下證券投資基金持有的國際醫學(000516)按照7.18元/股進行估值。
上述基金表示,將密切關注國際醫學后續動態,必要時及時調整其估值價格。待上述股票交易體現了活躍市場交易特征之日起,公司將綜合參考各項相關影響因素并與基金托管人協商后確定恢復采用當日收盤價進行估值,屆時不再另行公告。
相對于7.18元的估價,金鷹基金對國際醫學估值調整更低,在同一日,金鷹基金發布公告表示,根據國際醫學2022年1月13日發布的《西安國際醫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暨公司股票停牌的提示性公告》,為使基金管理人旗下相關基金的估值公平、合理,自2022年1月14日起,基金管理人對旗下證券投資基金持有的國際醫學進行重新估值,估值價格調整為7.11元。
在上述公告發布前,截至1月13日,國際醫學收盤價為8.37元,最低7.11元的估值調整意味著基金公司預計該股將存在再跌15%的可能。除了金鷹基金、中信保誠基金,持倉國際醫學的廣發基金、中銀基金此前也發布相關公告,對國際醫學的估值價格調整均為7.11元。
盡管截稿前只有4家持倉國際醫學的公募發布估值下調公告,但未來仍有可能出現持倉該股的其他公司跟進下調國際醫學估值。根據國際醫學披露的定期報告顯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有9家公募旗下的22只基金合計持有國際醫學1.32億股,基金持股市值為14.98億元,占流通股比例約7%。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作為輔助生殖領域的明星公司,國際醫學一直備受資金關注,在去年一季度曾獲得頂流基金經理周應波、張坤的調研,但根據已披露的持倉信息,兩位頂流公募在調研后對國際醫學似乎不了了之。
三個月浮盈13億能否拿到手?
就在國際醫學慘遭基金下調估值之際,九安醫療則在最近連續享受4日漲停,這使得該股在兩個半月內累計上漲超過10倍。
在股價短時間內瘋狂拉漲10倍后,九安醫療日前發布公告披露,其美國子公司iHealthLabs.Inc與美國ACC(U.S.ArmyContractingCommand,美國陸軍合約管理指揮部)于當地時間2022年1月13日簽署采購合同并生效。
合同內容顯示,合同價稅合計金額高達12.75億美元,合81.02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遠超九安醫療2021年前三季度7.90億元的收入水平,也大幅超過其2020年的營收。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九安醫療是一只典型的基金獨門股,根據該股已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僅有一家基金公司現身該股十大股東名單,北信瑞豐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只專戶,截至報告期末持有九安醫療1971萬股,占總股本比例高達4.12%,北信瑞豐基金為該股第二大股東。
以北信瑞豐基金買入該股的去年三季度末收盤價6.69元計算,該基金持有九安醫療的市值約為1.32億元,而目前九安醫療股價高達75.28元/股,若北信瑞豐基金并未兌現,則這家基金公司持有的九安醫療市值將高達14.84億,也意味著,北信瑞豐基金公司在一只股票上將至少獲利13億,這對一家規模尚不足百億的迷你基金公司而言堪比天上掉餡餅。
然而在股價實現短時間的驚人上漲后,股價高位與訂單能否順利實施的風險因素也開始備受資金關注。1月16日晚間,九安醫療披露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暨風險提示的公告顯示,公司美國子公司與美國紐約州,美國馬薩諸塞州,以及美國HHS的合同及訂單執行過程中受當地疫情變化、政策變化、公司供應鏈能力變化、物流運輸風險以及不可預計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存在合同或訂單無法如期或全部履行的風險。
九安醫療還表示,需特別指出的是,美國政府有權隨時因自身因素中止公司美國子公司與美國HHS簽訂的合同,該合同是否能夠完全執行存在不確定性。
顯然,已經上車的北信瑞豐基金在十倍股面前能否真正吃到肉,目前尚難斷定。此外,相關公司剛剛發布有關訂單實施的風險提示公告,也可能加大基金的兌現難度。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