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張穎 見習記者 任世碧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減輕家庭養育負擔。近日“如何提高三孩生育意愿”沖上微博熱搜,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的熱議話題。
多位代表委員就提高生育率建言獻策
今年以來,全國已有多個省份通過相關條例,實施延長產假、增加育兒假等措施。
3月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一老一小”現在是最受關注的民生大事,人口老齡化、三孩政策、養老托育頻頻上了熱搜。提高養老托育的有效供給是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點任務,將重點做好三件事,就是增量提質、普惠就近、從嚴監管。
近日,不少代表委員就提高生育率積極建言獻策。
“老齡化和少子化是我國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人口問題關乎社會發展,需綜合施策。”全國人大代表、太平洋醫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建議,加快建立健全家庭社會友好的政策體系。一是延長男性帶薪育兒假并強制執行,分擔女性育兒壓力,縮小就業中因產假差異導致的性別歧視;二是大力發展普惠性托育機構,緩解雙職工家庭育兒壓力;三是逐步實現將幼兒園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范圍,并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監管;四是加大財稅鼓勵支持力度,減輕育兒家庭的經濟負擔;五是減輕有孩家庭購房與租房的經濟負擔;六是鼓勵和保障在校碩士生和博士生結婚生育;七是為促進女性就業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并保證企業招聘女員工比例;八是提升各領域女性參與管理的能力與話語權。
關于三孩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生育意愿,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浦口區霞光幼兒園園長蔣宇霞建議,適時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可切實緩解年輕父母的養育痛點。“當前,民眾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就是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將幼兒園納入‘十二年義務教育’體系內十分必要。”蔣宇霞說,同時也需要關注城鄉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健全,防止普惠性幼兒園現有人力資源的“人為”流失,保障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
“目前國家放開三孩,雖然有了政策,但是很多年輕人生育率還是不高,其中的困難之一在于,很多家庭考慮到培養一個孩子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和經濟成本,尤其是考慮到沒人帶,很有可能不太愿意繼續要孩子。”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張俊廷表示。他建議各地因地制宜地出臺相關政策,降低生育成本,倡導第三孩免費上幼兒園,同時鼓勵一些大企業、單位提供免費的托育服務。
“三孩”細分領域迎來新機遇
“2021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從生、養、教等各個層面,為三孩生育政策的實施保駕護航。”平安證券分析認為,目前我國人口發展進入深度轉型階段,人口自身的安全以及人口與經濟、社會等外部系統關系的平衡都將面臨不可忽視的問題和挑戰。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三孩”生育配套政策逐步推出的背景下,輔助生殖、嬰幼兒照護等“三孩”細分行業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輔助生殖方面,一方面,隨著我國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與婚育普遍推遲的情況下,女性生育三孩的時間不斷推后,大齡備孕婦女人數將進一步上升,對輔助生殖技術的需求持續增長。另一方面,在工作壓力較大等多因素影響下,我國不孕不育率持續上行。隨著三孩生育配套政策的實施,不孕不育人群對輔助生殖的需求也將進一步釋放,帶動輔助生殖產業在未來保持較快增長。
中泰證券表示,國內目前約有4880萬對不孕不育夫婦,而目前國內試管嬰兒滲透率僅為7%,未來隨著大眾認知度上升、生育政策放寬等影響,預計2030年國內試管嬰兒取卵周期數將達到203萬,市場規模達1069億元,較目前還有2倍至3倍的提升空間。
嬰幼兒照護方面,陳靂認為,隨著后續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相關鼓勵生育政策的有望落地,對孕產照護機構、嬰幼兒食品藥品、母嬰用品等相關細分行業的需求和消費能力將實現進一步提升。
(編輯 上官夢露 策劃 趙子強)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