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見習記者 任世碧
3月21日,據國家能源局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和細化重點任務,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其中,電化學儲能技術性能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受此消息影響,3月22日,儲能板塊震蕩走強,截至上午收盤,其整體上漲0.41%,跑贏上證指數(漲幅0.15%)。具體到個股方面,通業科技“20CM”漲停,魯銀投資、圣陽股份、冠城大通等3只概念股盤中也紛紛沖至漲停,科泰電源也大漲12.21%,研奧股份、動力源、朗進科技等3只概念股漲幅也均超5%。
對此,中金公司表示,碳中和目標驅動能源市場發生深遠的變革,風光發電市場迎來政策及經濟性雙驅動的增長階段。隨著可再生能源直接應用和終端電氣化程度的加深,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間歇性等特點需要更多的儲能來穩定電力系統;電力交易逐漸市場化,用戶側負荷及分布式發電設備使得用戶側儲能經濟性凸現;電力系統將需要更多的儲能及其它靈活性資源,以滿足能源的低碳、可靠、高效、經濟的發展需求,儲能市場快速增長,或將帶來一個新的萬億元市場投資機遇。
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儲能行業上市公司盈利進一步上升,為板塊上漲提供支撐。同花順數據統計顯示,截至3月22日記者發稿時,有39家儲能行業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業績及快報,31家公司2021年全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近八成。其中,德方納米、贛鋒鋰業、木林森、百川股份、當升科技、九洲集團、明陽智能、華陽股份、翔豐華等9家公司2021年全年凈利潤均實現同比翻番。
安信證券表示,從國家頂層設計到各地出臺的政策來看,儲能成為目前解決能源變革的重要手段。2022年是儲能的訂單放量年,率先拿到訂單的企業有望占據先發優勢。具備訂單獲取能力及規模擴張能力的企業,有能力迎接市場進一步擴容。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儲能電池產業全景圖譜》研報顯示,電化學儲能在電力系統中應用較為廣泛,電化學儲能的實現靠儲能電池實現,儲能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主要以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鉛蓄電池和鈉基電池等儲能技術為主。截至2020年底,中國電化學儲能市場累積裝機功率規模為3269.2MW,同比增長91.2%,而2019年裝機增速只有59%,帶動儲能逆變器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面對新型儲能未來發展,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對記者表示,“隨著我國向新能源規模化轉型政策的加速,新能源接入電網的需要,儲能成為了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未來電力系統不可或缺的部分。現階段的儲能產業處于發展初期,隨著其未來成本可以降低以及在電力系統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儲能行業是值得大力發展并有廣闊前景的新興產業。按行業的發展邏輯來看,今明兩年儲能行業的景氣度依然足夠高,行業里依然有大機會,我們認為未來儲能電池以及儲能變流器是整個儲能產業鏈價值量最大、技術壁壘最高的核心環節,投資者將會吃到儲能市場爆發最大的紅利。”
“儲能是支撐新能源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風光發電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夠穩定,需要通過儲存生產出的電能,才能保障電力得到持續穩定的供應,可見風光儲其實是一體化的。雙碳目標推動下,風光發電的滲透率正在快速提升,未來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儲能技術會不斷迭代升級,儲能商業模式也會在探索中不斷升級完善,因此看好儲能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和空間。”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告訴記者。
國融證券建議從三個方面把握主線:一是關注儲能鋰電池廠商,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同源,隨著龍頭廠商擴產,成本有望快速下降,儲能電池對于動力電池廠商是純增量業務,關注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龍頭電池廠商;二是關注儲能變流器廠商,成本占比最高的鋰電池和變流器兩個環節有望迎來快速增長,光伏逆變器和儲能變流器廠商趨同,可以關注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固德威等龍頭PCS廠商;三是關注全球戶用儲能龍頭企業派能科技,海外戶用儲能需求旺盛,公司具有客戶和渠道的先發優勢。
(編輯 才山丹 策劃 趙子強)
19:03 | 重慶信托:2024年信托業務實現凈利... |
19:02 | 微信“五一”數據報告:假期微信支... |
17:39 | 五糧液以“和美文化”再啟百年世博... |
17:34 | 2024年上市公司薪酬榜出爐 000415... |
17:32 | 國內首個氣候準則征求稿面世 助力... |
17:02 | “五一”假期前三天入境游客使用支... |
16:59 | 中科星圖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6:58 | 海南機場擬23.39億元收購美蘭空港5... |
16:57 | 永輝超市遵義胖東來模式調改首店開... |
16:00 | 特斯聯發布2024年財報:在手訂單金... |
15:58 | 滬市公司2024年研發投入破萬億元 ... |
15:56 | 低空經濟快速崛起 科創板公司堅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