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姚堯
今年已是5G牌照正式下發的第四年,在中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網絡后,通信網絡的下一步將如何演繹?
在6月28日開幕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表示,目前,通信行業正在穩步邁向5.5G時代,將帶來十倍網絡能力提升,助力運營商打開百倍的商業機會。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總裁曹明均表示,從體驗角度看,用戶將從聯人、聯物、聯車、聯行業、聯家庭、通感“五聯一感”等幾個方面感受到5.5G所帶來的便利。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也表示,5G的能力和作用目前更多集中在行業領域,在消費應用側未能充分體現,而5.5G可能是破局的關鍵。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截至今年4月底,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273萬個,5G網絡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縣城城區,5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6.34億戶。2022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2618億GB,比上年增長18.1%。但每用戶平均收入增速卻遠遠落后于流量增速,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2022年的每用戶平均收入增速均不及1%。
對于這一現象,鄔賀銓表示,這意味著5G能力未能在消費應用中充分體現,5G能力不是過剩,而是仍不足。由于缺乏殺手級應用,無法帶來真正的體驗提升,業界需要拓展5.5G。
所謂5.5G其實就是5G-Advanced。在對5G網絡進行優化后,其不但具有5G的大帶寬、低時延、萬物互聯能力,還增加了上行超寬帶、寬帶實時交互、通信感知融合能力,有望實現10倍的網速提升。
從5.5G的標準制定角度看,2021年8月份,中國移動聯合華為等產業合作伙伴發布了業界首個分析和闡述5.5G網絡架構演進和技術發展的《5G-Advanced網絡技術演進(1.0)》白皮書;2021年12月份,在3GPP第94次全會上,面向R18的網絡系統架構方面的28個課題成功立項,這標志著5.5G的標準化正式開始。
從5.5G的發展現狀看,目前,全球已有多家運營商正積極開展5.5G商用驗證。以中國聯通為例,中國聯通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中心總監李福昌表示,中國聯通將圍繞“智構新視界、智享大上行、智慧超感知”三大賽道,加速5.5G商用進程,持續開拓數字經濟新藍海。
未來,在應用層面實現有價值的落地是5.5G網絡肩負的重要使命。無源物聯網就是5.5G技術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其將讓大量設備處在低成本可聯接、可追蹤的狀態。如外賣、快遞,乃至生活中的各個物品,都可以連接到5.5G網絡中;而結合感知定位等全新的能力,將把傳統的二維視聽體驗推向三維的全感官互動;通感融合的能力、高速穩定的星地一體網絡,將推動汽車走向智能網聯。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劉郁林表示,5.5G是由5G向6G演進的關鍵階段。希望產業界以技術創新引領5.5G發展,加快促進產業成熟;以融合應用釋放5.5G價值,助力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以開放合作共贏5.5G未來,共同推動5.5G產業生態繁榮發展。
在產業、政策等諸多因素共同推動下,A股的5G概念板塊今年以來表現不俗。同花順數據顯示,1月1日至6月28日期間,5G概念板塊期間累計上漲25.05%。
在談及5.5G時代的投資機會時,廣州市萬隆證券咨詢顧問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吳啟宏告訴《證券日報》記者,“5.5G時代的一個重要場景是衛星互聯網。手機直連衛星能夠降低地面運營商網絡建設成本,也將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更完善的通信保障。傳統衛星通信應用場景較為局限,唯有實現衛星與智能手機的直連,打通消費者付費的商業模式,才能迸發出更大的市場活力和成長空間。帶來星載相控陣、星間鏈路、信號處理以及手機芯片的全新增量市場。”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則提醒投資者,“5.5G時代,投資機會已從通信網絡,基站建設和F5G,轉向了天基互聯網、東數西算、光通信等方面,未來是優化通信網絡,豐富通信網絡功能為主。投資者要面向未來進行布局。”
(編輯 何帆 喬川川 策劃 趙子強)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