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林艷 劉歡
4月17日,A股主打“吃喝玩樂穿”,大消費股盤中再度走強。截至收盤,安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記食品”,603696.SH)、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桂發祥”,002820.SZ)、甘肅國芳工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芳集團”,601086.SH)、江西國光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光連鎖”,605188.SH)等多只股票漲停。據同花順數據,今日消費板塊超20只個股漲停。
其中,國芳集團10個交易日錄得9個漲停,累計漲幅為121.64%,位居整個消費板塊同時段交易漲幅榜首位。該股今日收于10.55元/股,與清明節前的4月3日收盤價5.24元/股相比,股價已翻番。
國芳集團經營以百貨業為主,超市、電器為輔的連鎖零售業務,目前為甘肅省內最大的連鎖零售企業,在甘青寧區域內擁有領先的市場地位。截至2024年,國芳集團已運營門店11家,面積合計36.12萬㎡,其中:百貨業態為主的門店7家,超市4家。不同業態組合,強化了協同效應,有利于滿足顧客的購物需求。
“A股大消費板塊的上漲和多只股票出現漲停的現象,政策層面的支持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措施,如發放消費券、減稅降費等,這些都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購買力和消費意愿。此外,投資者看好消費行業的長期增長潛力,使得相關股票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投資。綜合來看,這是市場情緒、基本面改善以及政策利好共同作用的結果。”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余豐慧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消息面上,提振消費的利好消息不斷。據商務部4月16日消息,近日,商務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2025年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圍繞加強政策支持、開展促進活動、搭建平臺載體、擴大對外開放、強化標準引領、優化消費環境等6個方面,提出48條具體任務舉措。
《求是》雜志2025年第8期刊登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署名文章《多措并舉擴大服務消費》指出,加快政策推出,出臺支持家政服務消費、發展數字消費等政策文件,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促進旅游業、超高清、體育賽事經濟、中醫藥健康發展等支持政策。進一步研究制定財政、稅收、金融等支持政策,提出針對性強、務實管用的措施。同時,針對擴大服務消費還需加強的短板弱項,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抓緊研究新的支持措施,做好政策儲備。
4月17日,浙江省商務廳等10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7年,新品研發、生產、服務、發布、展示、推廣、銷售等首發經濟體系基本健全,形成以創新為動力、產業升級為導向、融合多元消費場景的首發經濟生態圈。
今年以來,促進消費的一系列政策舉措有效激活了龐大的國內消費潛力,消費市場多個領域持續涌現熱點,彰顯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活力。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市場銷售增速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671億元,同比增長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9%,比1至2月份加快1.9個百分點。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推動下,近期A股消費板塊上揚。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消費板塊整體表現強勁,主要得益于國家擴內需、促消費政策的持續發力。在外部貿易環境復雜多變背景下,出口型企業面臨較大壓力,在此形勢下,通過提振消費拉動內需已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應對方向。國家圍繞激發消費潛力、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能力等維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消費行業發展營造了良好政策環境,對相關上市公司估值修復形成顯著利好支撐。”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中國財政政策持續發力提振內需的大方向在當前背景下或更為明確,同時在市場加劇波動、不確定性提升的背景下,消費在過往幾年的回調后,“低預期低估值”+“消費韌性特征下的企穩趨勢”將提升消費配置的資金偏好,建議關注“新消費”的結構性機會以及“傳統消費”基本面觸底回升機會。
(編輯 上官夢露)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