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10月22日,全國股轉公司董事長、北京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徐明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平行論壇上表示,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促進經濟增長、穩定就業、推動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有4000多萬家企業,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2萬家,對于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金融市場在擴大中小企業服務覆蓋面、緩解融資難等方面空間巨大、責任重大。
新三板自2013年成立以來,始終堅守服務中小企業初心,進行了一系列制度探索和改革創新,匹配公開集中市場的標準化服務和中小企業個性化需求,探索出了公開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可行路徑。2016年啟動分層管理機制,將市場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2020年增設精選層,初步實現了對中小企業的梯度培育,吸引了一批“小而美”的優質中小企業掛牌交易。截至2021年9月末,全市場累計服務企業13457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94%,民營企業占比93%。
在下一步全國股轉系統和北京證券交易所市場建設中,徐明表示,“我們將緊緊圍繞中小企業這個主體,認真總結過去八年多實踐的經驗教訓,不斷深化改革、優化服務,增強制度的包容性和普惠性,突出‘更早、更小、更新’,構建覆蓋中小企業全鏈條的金融服務體系,探索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的‘中國方案’。”
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是北京證券交易所和全國股轉系統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徐明提出,在打造主陣地過程中,要科學把握好五個方面的關系:一是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的基石,關系市場成色和發展走勢。打造主陣地,質量是根本,數量是關鍵,要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在一段時間內聚集一批高質量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達到一定的市場規模,形成品牌效應。實踐中,對市值、財務指標、業績波動等方面的包容,并不意味著放松審核,北京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審核嚴守財務真實性和信息披露充分性底線,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強化監管執法,把好公司質量關。
二是內部與外部的關系。中小企業需要全鏈條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要堅持內外部聯動形成打造主陣地的合力。市場內部,北京證券交易所作為主陣地的“龍頭”,發揮示范引領和“反哺”作用,激發整體市場活力;基礎層、創新層是基礎,承擔規范培育功能,源源不斷為北京證券交易所輸送優質上市資源。市場外部,通過轉板機制,加強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互聯互通,支持商業銀行開展投貸聯動、并購貸款等業務創新,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間協同發力、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雙輪驅動的局面。
三是融資端與投資端的關系。投融兩端協調平衡發展是改革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打造主陣地要從融資端和投融資兩頭發力,充分發揮中介機構溝通投融兩端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強融資端改革,大力推進融資工具創新,完善發行承銷制度,不斷提升審核注冊透明度和可預期性,深化信息披露差異化安排,增強信息披露針對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加強投資端優化,持續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豐富投資者類型,推動持股行權、代表人訴訟、先行賠付等投資者保護機制落地,培植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文化。
四是創新發展與風險防控的關系。風險防控是全國股轉系統和北京證券交易所創新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在探索推動制度、產品、服務創新過程中,要處理好加強監管、風險控制和改革創新的關系,做到同步研判、同步部署、同步落實。針對創新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做到事前預研預判,事中加強監管和監測,事后穩妥處置化解,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五是近期與遠期的關系。市場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深化的過程,要堅持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穩步推進。近期,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積極探索構建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制度、監管和服務體系,完善掛牌準入、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安排,夯實市場發展基礎,保障改革順利實施,確保北京證券交易所平穩運行。中長期,不斷總結市場運行實踐,持續深化改革,加大創新力度,完備市場功能,健全產品體系,探索發展與中小企業投融資需求相匹配的股票、債券、基金及衍生品市場,強化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特色和品牌。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