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啟動。《證券日報》研究部通過采訪大量業內專家和整理眾多機構研究報告,對全國碳交易上線對A股的影響進行深入解讀,同時發掘出碳交易帶來的高碳排、零碳排、負碳排和碳測算等四條優質賽道,供投資者參考。
高碳排
挖掘電力、鋼鐵、水泥、有色等投資機會
本報記者 張穎 見習記者 任世碧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啟動,包括電力、鋼鐵、水泥、有色等高碳排領域的投資機會被機構普遍看好。
據悉,全國碳市場啟動后,覆蓋排放量超過40億噸,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碳交易對各類行業,尤其是高碳排放企業,會形成長遠影響。為了實現‘碳中和、碳減排’,這些行業如何實現現有資源的‘再利用’、實現‘循環經濟’可能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國盛證券表示,碳交易的啟動,碳減排能力與潛力決定高碳排行業的受益幅度,結合CEADS披露的碳排放數據與行業對應看,高碳排放行業主要涵蓋公用事業、鋼鐵、建材、交運和化工(基礎化工、石油化工)五大行業,累計碳排放占比約92%。
首先,電力行業碳排放量居首。目前,發電行業是我國最大全年碳排放行業,其總量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0%。財信證券認為,火電板塊,部分有配額余量的火電企業可能受到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交易的刺激,相關品種值得關注。
其次,中國鋼鐵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2020年占比約57%,作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業,鋼鐵行業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的大戶,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約15%。陳靂表示,“目前鋼鐵行業業績確定性強,市場關注度大幅提升,符合預期。當前鋼鐵整體板塊業績較好,估值仍處于相對歷史低位,行業估值(TTM)僅為12.21倍。展望第三季度,即將迎來鋼鐵行業金九銀十需求旺季,不排除部分區域會出現基建趕工,這對行業也是利好支撐。碳交易啟動后,原材料供給會受到進一步影響,對鋼價的提升會有較大影響,鋼材建筑等企業的利潤有望再度抬升。”
第三,水泥行業碳排放量居前。國盛證券認為,2020年水泥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約13.5%,僅次于鋼鐵,碳減排勢在必行。若后續水泥行業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行業碳排放將被納入管理和限制、碳排放將增加企業經營成本,碳減排改造的經濟性進一步突顯,水泥企業推進技改置換的動力將顯著增強,短期內綠色智能改造需求有望迎來快速提升。
此外,根據2020年公開數據,機構估算電解鋁碳排放量4.2億噸,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二氧化碳碳排放量約6.6億噸,占全國總排放量約4.7%。陳靂認為,“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對電解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影響。電解鋁為高耗能、高碳排放行業,生產一噸電解鋁的碳排放大約是鋼鐵的6.2倍。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國家嚴控電解鋁新增產能及電力成本,電解鋁產量將下降。在供給受限,需求持續旺盛的背景下,未來電解鋁的投資機會顯現,且當前電解鋁相關企業盈利能力強、估值相對較低,可以關注。”
高碳排領域涉及的相關板塊市場表現漲跌各異,7月份以來,有色金屬板塊指數月內累計上漲16.31%,鋼鐵板塊指數期間累計漲幅9.7%,建筑建材板塊指數月內累計上漲1.56%,期間表現均強于上證指數(期間累計下跌1.45%)。同時,水泥板塊指數期間累計下跌2.67%,跑輸上證指數。
對于高碳排領域的后市投資邏輯,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對記者表示,“碳交易上市,相當于對高碳排放企業又進行了一次供給側改革,加大了高碳排領域的末位淘汰,讓行業發展更加規范,因為碳交易上市會加速淘汰高碳排放行業中買不起指標的企業,因此剩下的優質企業收入會隨著商品單價提升而上漲。”
零碳排
新能源細分領域及產業鏈將受益
本報記者 張穎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正式上線交易!對此,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結合碳交易對各類行業可能形成的影響,A股市場有望迎來重大的投資機遇與機會。
在各方熱議和機構研報中,“零碳排”投資賽道隨之浮出,近日受到逾10家以上機構推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西南證券最新研報認為,從零碳排賽道來看,電力率先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將帶動能源轉型和結構性升級進入快車道。政策紅利下,核電、風電、光伏、水電等新能源細分領域及整體產業鏈都將受益。建議關注:明陽智能、三峽能源、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
對于零碳排賽道投資,國盛證券也表示,電力率先納入全國碳交易,零碳排新能源再獲動力,推薦關注光伏、風電、核電、水電等電力細分領域優質標的。
的確,受利好因素影響,上述行業近日表現活躍,有所異動。《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統計發現,7月份以來,光伏概念、風電、核電等板塊表現出色,板塊指數均跑贏同期上證指數(月跌幅1.45%),累計月漲幅分別為15.66%、5.71%和2.64%,僅水電板塊略有回落。
從個股表現來看,在走勢強勁的光伏概念股中,7月份以來,永福股份、海源復材、洛陽玻璃、杉杉股份、鈞達股份、明冠新材、科士達、龍星化工、上機數控、川能動力等個股,累計月漲幅均超30%,盡顯強勢。
“零碳排的機會主要從能源生產和使用兩個方向展開。”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能源生產角度看,具有可再生優勢的光伏、風能、氫能等清潔能源正在替代傳統石化能源,隨著“碳排放”成本逐步顯性化,清潔能源的競爭優勢有望提升,市場空間加大并實現更快發展。能源使用端的機會主要體現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快速發展,碳交易市場還會加快國內新能源車取代傳統燃油車的節奏,國內新能源車產業發展空間和推動力也會因此加大。國內的光伏、風能、氫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都具有市場空間大、產業鏈完備、競爭力強的特點,加上包括碳交易市場成立在內的政策支持和引導,有望成長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帶動能力突出的產業巨頭,相關板塊的中長期投資價值非常突出。
與此同時,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方信財富投資基金經理郝心明認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相關賽道行業將是未來長期受益方向。具體來看,資源回收具備減碳和循環再生雙重屬性,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循環經濟政策的持續出臺,將推動國內資源回收行業的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廢鋼利用、汽車拆解、動力電池回收、廢電拆解等領域空間將逐步釋放,可以重點關注。
負碳排
林業等三板塊投資機會凸顯
本報記者 張穎 見習記者 楚麗君
負碳排領域主要是指碳消耗板塊,負碳經濟是一種以吸收轉化二氧化碳為主要形態,使二氧化碳這一主要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的經濟模式。
從A股市場來看,與負碳排領域相關的林業板塊和固廢處理板塊近期表現不錯,7月份以來,同花順林業板塊期間累計漲7.82%,固廢處理板塊期間累計漲4.12%,表現均強于同期大盤指數(跌1.45%)。
從眾多機構的投資觀點來看,首先,林業板塊在碳消耗方面具有多方面優勢。
太平洋證券認為,建立碳交易市場是實現“碳中和”的必要手段,將使得碳減排成果獲得明確的經濟效益量化指標,其啟動也將為碳減排相關領域打開長期發展機遇。樹木生長固碳是減碳成本最低的路徑,建議關注森林碳匯板塊的投資機會。
對此,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碳排放交易的正式啟動,意味著碳排放已經從文件變為實際行動,這必將利好負碳排領域的林業等板塊,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在碳捕捉、碳貯存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利好相關環境保護板塊的重要標的。從碳排放目標和行業發展前景來看,這些企業的業績剛進入快車道,特別是部分頭部企業,未來將受益碳交易帶來的持續增長。
同樣看好林業碳匯的國盛證券表示,人工造林與生態保護仍是碳消耗的主要貢獻來源,林業也將進一步受益于碳匯收益。
其次,固廢處理板塊的投資機會也被機構關注。
中金公司表示,固廢資源化碳減排潛力較大。由于鋼鐵、塑料等工業原材料生產會消耗大量能源并產生較高碳排放,與行業其他脫碳手段相比,固廢資源化具有技術成熟度高、投資回報大等優勢,在碳減排方面具備較大開發潛力。一方面,資源化可減少產品浪費,降低原材料需求;另一方面,再生產品生產單位能耗更低,因此可通過替代的形式實現減排。此外,廢紙造紙可以減少森林資源的消耗,也可貢獻一定碳減排量。綜上,固廢資源化有望受益CCER加速發展。
從盈利角度來看,國泰君安表示,碳交易將改善垃圾焚燒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現金流,長期提升垃圾焚燒行業天花板,推薦垃圾焚燒龍頭三峰環境、瀚藍環境、綠色動力、高能環境、旺能環境、偉明環保與上海環境。
最后,人工碳捕獲、貯存與應用技術(CCUS)獲市場重視。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表示,CCUC技術與碳捕集利用將是實現在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技術組合的重要部分,看好林業碳匯與垃圾處理企業中那些具有CCUC等新興技術較為先進,能耗較低的頭部企業。此外,具有針對大面積林業的林業碳匯運營及銷售能力運營的公司,掌握著CCUC技術革新及運用的龍頭企業的投資機會凸顯,同時那些垃圾焚燒及水源、空氣土壤凈化等細分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也可以關注。
碳測算
抓住高護城河長線牛股
本報記者 姚堯
隨著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碳交易”背景下的投資路徑逐漸清晰。在部分機構看來,碳測算就是其中重要的細分賽道。
如何測算碳排放?國盛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關于碳排放的計量,國內外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化測量方法,但使用范圍較廣、兼具宏觀和微觀特點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排放因子法、質量平衡法和實測法。
國盛證券進一步指出,無論采用哪種測量方法,均涉及對碳排放監測設備等需求的增長。而且《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明確提及重點排放單位應當按照生態環境部公布的相關技術規范要求編制溫室氣體排放監測計劃。這也意味著,碳測算需求還將持續增加。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孫恩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實現碳交易的前提就是對企業碳排放進行測算,碳排放的真實數據是碳交易的基礎,所以未來碳測算行業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在碳測算領域,歐美國家具有一定先進經驗。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對《證券日報》記者說:“美國環境保護署早在2007年就要求在役25MW以上的燃煤電廠和包括25MW以下的新建燃煤電廠都必須安裝連續排放在線監測系統(CEMS,ContinuousEmissionMonitoringSystem),實現對SO2、NOx和CO2氣體排放的在線監測。”
我國在碳測算領域起步雖不算早,但行動十分迅速。據劉巖介紹,2018年,國家發改委曾組織實施CEMS的應用研究;2021年1月份,南方電網牽頭制定的《火力發電企業二氧化碳排放在線監測技術要求》正式發布,填補了我國碳排放在線監測領域相關標準空白;2021年5月27日,國內首個電力行業碳排放精準計量系統在江蘇上線,在國內率先應用實測法進行碳排放實時在線監測核算,預期不久也將向全國普及。
如果按照產業鏈的方式對碳測算行業進行劃分,劉巖認為:“碳測算產業鏈可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上游為零部件供應商(傳感器、流量器等);中游為監測設備、監測系統;下游為監測運營商。”
“碳交易使用的數據,都要依靠碳測算獲得,因此該領域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劉巖說:“據測算,企業持有一套CEMS設備的成本約55萬元,到2025年,中國的二氧化碳在線監測市場的規模將會達到150億元-200億元,利潤增量將達到71億元人民幣,市場空間廣闊。”
在A股市場上,與碳測算聯系最為緊密的公司基本分布在申萬二級環保工程及服務板塊和東方財富節能環保概念板塊。7月份以來,截至7月16日,環保工程及服務板塊累計上漲4.08%,節能環保概念板塊指數上漲3.85%,均大幅跑贏上證指數(跌幅1.45%)。具體到個股表現上,雪迪龍(16.41%)、先河環保(5.02%)等個股漲幅也超過5%。
對于碳測算相關股票的投資機會,建泓時代投資總監趙媛媛對《證券日報》記者說:“目前,碳測算仍被市場嚴重忽視。相關技術服務公司在碳中和背景下具有高速成長前景。尤其是技術服務類公司具有天然行業壟斷性,容易孕育出擁有高護城河長線牛股,已經在資質上取得先機的公司值得投資者重視。”
劉巖表示,“目前,市場對碳交易板塊充滿想象,行業有可能還會迎來上漲行情。但因為相關企業碳測算業務尚未完全啟動,缺乏實際業績支撐,對碳測算相關股票有不利影響。投資者可以格外關注有技術積累,具有先發優勢,可以快速搶占市場的上市公司。”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