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歐美市場歷經“黑色星期一”,主要股指悉數大跌。一時間,悲觀者開始擔憂:一旦出現持續拋售潮,最終可能釀成系統性金融危機。隨后兩日,歐美主要股指連續反彈令市場暫時松了口氣。
歐美市場是否已度過危險期?綜合各種跡象看,當前歐美市場風險仍在升溫,投資者仍需保持謹慎。
近期,歐美股市多個主要股指刷新歷史或階段紀錄,但其上漲的基礎并不牢固,支撐其走強的只是兩大“預期性”因素:一是隨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率上升,歐美主要國家經濟復蘇,部分行業涌現投資亮點;二是主要國家央行仍保持貨幣寬松,金融市場保持充裕的流動性。
然而,當下這兩大因素均面臨變數。
首先,今年年初,不少發達經濟體疫苗接種率上升,經濟復蘇趨勢日益明顯。然而,傳播力更快的變異毒株使得這一預期面臨嚴峻考驗。目前,英國大部分地區的感染數量正在快速上升,當地時間7月18日,英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48161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多日超過4萬例。美國疫情形勢同樣日趨嚴重。據美國媒體統計,上周美國日新增確診病例環比增加70%,日均死亡病例數環比增加26%。一旦疫情擴散加劇,影響歐美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股市無疑將受到沖擊。
其次,當前歐美主要國家通脹升溫預期高漲,不得不考慮收緊貨幣政策。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美國6月CPI同比增長5.4%,高于市場預期的5%,創近13年以來最高水平。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美國6月核心CPI同比增長4.5%。
高處不勝寒,一旦市場流動性趨緊,經濟出現衰退,股市資金可能首先撤離此前漲幅過高但缺乏業績和技術支撐的標的,進而從點到面影響投資者情緒,令歐美資產遭到全面拋售。然而,是否會釀成系統性金融危機仍有待觀察。
從歷史看,不論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還是2011年歐債危機,均是金融系統內部或是國家債務方面產生嚴重問題,釀成嚴重后果。而當前不論是經濟下行壓力還是通脹上行壓力,指揮棒仍是新冠肺炎疫情狀況。換言之,如果前景能夠盡快向好,主要經濟體的財政、金融系統能在較短時間內“自愈”到較為健康的水平,產生系統性和擴散性的風險有望低于此前幾次。但當前的問題是,疫情還能留給歐美金融市場多少時間?各路變異毒株還有多大威力?市場參與者拭目以待。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