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的外資正在涌向A股市場。記者近日走訪外資機構發現,一些大型海外投資機構已經開始補倉。
某大型外資機構的A股基金經理就表示,在目前A股估值下跌以后,會對持有的一些個股進行補倉。據了解,該基金主要偏向于成長,看好的行業和板塊主要集中在電子、醫藥和消費。
該基金經理表示,經過下跌,電子軟件板塊的估值會比較符合預期,會依據情況適當補倉,一些之前認為估值較貴的創業板個股現在也可以放心買入。基金看好的醫藥企業看上去仍比較貴,但一些個股的股值也仍然是有吸引力的。
受外資投資風格影響,他表示,對未來3~6個月的股價波動不會過多關心,更看重未來3年的發展。
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國際投資者的投資構成中,除了一些中國或新興市場基金外,中國大陸股票占有比例非常低。不過,今年A股納入了MSCI指數,A股現在已經正式進入了國際投資者的視野。目前海外低配中國,中國相對低配海外的情況需要作出調整,未來會有更多的海外資金投資中國。許多外資認為,現在的A股股值已經處于歷史低位,從長期投資角度,現在買入不會有太大問題。
一位香港外資的高層表示,外資目前對A股的信心要顯著高于內資,這與2015年A股的“瘋狂”上漲時許多外資因為看不太懂而冷眼旁觀不同,目前的一些個股的價值機會還是比較確定的。從中長期看,中國提出的經濟目標和經濟結構轉型都可以實現,許多投資者只因“身在此山中”,所以會比較悲觀。貿易戰可能會影響到一些出口相關企業,而最直接的則是對市場情緒的影響。
該高管表示,就算貿易沖突后續升級,談判的過程漫長,但需要看到樂觀的一面,現在每個月都是外資在流入。外資主要看A股基本面的分析,只要價格合適,標的符合標準就可以買。目前,外資流入對中國股市資金量相比,并不是特別大,但這種長期資金的注入會對公司的治理有長期的影響。
數據顯示,目前A股估值已經低于美股和港股。據天風證券金工團隊對目前A股估值和國際估值的比較,2017年底,上證50的市盈率為12.25倍,低于香港恒生指數的12.37倍、標普500指數的21.75倍;天風預測,2018年上證50的市盈率僅有8.98倍,仍低于其預測的香港恒生的11.12倍和標普500指數的17.59倍。
若A股和歷史相比較,截至8月17日,滬深300整體估值在11倍,創業板指的估值在38倍,分別處在歷史峰值的30%余和不足20%的水平。
匯率的下跌也降低了外資買入A股的成本。目前人民幣匯率跌至16個月新低,下行空間有限,即使外資需要對沖對人民幣下跌,進一步下跌的做空成本也非常便宜。
依據海外資產管理Robeco公司的數據,A股自由流通市值外資占比已從年初的2%增加到目前的5.3%。彭博依據每日使用額度推算,從今年7月25日至8月中旬,外資已經買入了價值37億美元的大陸股票。僅僅在8月16日一天,買入的資金就達到了3.3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