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1月3日消息,A股高開后震蕩走低,盤中市場拉升,三大指數全線翻紅后再度走低,截止午評,上證指數跌0.46%,報3247.54點;深證成指跌0.23%,報10064.38點;創業板指跌0.28%,報2054.75點;滬深300跌0.07%,報3817.56點;科創50漲0.21%,報957.33點;北證50漲2.28%,報1043.09點。滬深京三市合計成交額7535.27億元,全市場3956股下跌,1389股上漲,107股持平。
資金方面,大盤主力資金凈流出-239.15億元。光學光電子主力資金凈流入10.68億元居首,其次是小金屬(9.39億元)、有色金屬(7.44億元)、化學制藥(4.55億元)、貴金屬(2.27億元)。商業百貨主力資金凈流出-31.03億元居首,其次是互聯網服務(-30.86億元)、軟件開發(-22.23億元)、通信設備(-13.79億元)、食品飲料(-11.54億元)。
題材方面,負極包覆材料、叉車、鉬、鋁資源、鎢、銀、黃金、鋰電鋁箔、銅資源、銅等漲幅居前。首店、冰雪產業、超市、微信小店、供銷社概念、AI電商、海底數據中心、體育彩票、鯨鴻動能廣告、首發經濟等跌幅居前。
熱門板塊
抗流感概念震蕩拉升
抗流感概念震蕩拉升,魯抗醫藥、羅欣藥業漲停,亨迪藥業、新華制藥、奧翔藥業、雙鷺藥業等跟漲。
點評:消息面上,1月2日,叮當快藥發布數據,呼吸道疾病用藥銷量持續走高。近一個月內,抗流感藥品奧司他韋及速福達,銷售增長率高達164%。
AI眼鏡概念股高開
AI眼鏡概念股高開,華燦光電漲超10%,比依股份、國星光電漲停,億道信息、紫建電子等高開。
點評:消息面上,蘋果、谷歌、三星等科技巨頭也開始布局AI眼鏡。國內方面,小米、華為、魅族等廠商均布局AI眼鏡領域。中信證券指出,AI眼鏡短期出貨量仍然較低,估算2025年或在1000萬副左右,因此供應鏈的業績釋放元年可能最早在2026年。
大消費板塊集體回調
大消費板塊集體回調,食品股下挫,來伊份跌停,惠發食品、一致魔芋跌超9%,紫燕食品、麥趣爾等紛紛下挫。
機構觀點
光大證券:近期或將再次迎來降準,A股“春季躁動”行情可期
光大證券指出,2025年A股“春季躁動”行情或將逐步開啟。A股市場幾乎每年都存在“春季躁動”行情,央行貨幣政策調整、重要經濟數據公布、重要會議召開等均可催化春季行情。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多重積極信號,近期或將再次迎來降準,A股“春季躁動”行情可期。
配置方向上,關注高股息及主題成長構成的“啞鈴”策略。市場或將進入政策及經濟數據真空期,經濟現實關注度可能會有所降低。市場情緒波動下,風格或將在高股息及主題成長間擺動,“啞鈴”策略值得關注。高股息相關資產可作為現階段的底倉,而主題成長可適度參與博取彈性,從歷年春季躁動表現來看,可關注有色金屬、計算機、電力設備等行業。
中泰證券:短期預計延續震蕩建議回歸“杠鈴型”配置
1月預計延續震蕩。一方面,市場對政策的期待有所降低。本輪行情是比較典型的政策預期驅動的估值修復行情,行情得以延續的條件是政策持續寬松。另一方面,A股的日歷效應。1月是傳統的經濟與政策窗口期,歷史上滬深300相比于12月的勝率和賠率都出現了明顯下降(勝率50%vs57%,賠率0.7vs2.5)。不過對1月也并不是完全悲觀,一是政策基調依然是偏寬的。二是政策有“穩住樓市股市”的要求,如果市場出現較為明顯的下行風險,預計也能獲得市場化機制的介入和支持。
一季度市場表現有何規律?興業證券:1月通常大盤、紅利風格占優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最近十年,1月(從年初到春節前)通常表現為大盤、紅利風格占優。一方面,1月作為年報業績預告的披露窗口,市場對業績超預期下滑的潛在風險存在避險情緒;另一方面,年初險資、外資等主要配置型資金持倉偏好也更加偏向大盤、紅利風格。而2月(尤其是從春節后到兩會期間),市場風格由大切小。春節前后資金面環境相對寬松、疊加對兩會政策期待,風險偏好抬升,使得小盤風格表現更好,最近十年2月份小盤風格相對勝率達到了100%。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