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蘭州、南京等城市先后對樓市調控政策進行調整,其中有關限購規則的部分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有觀點認為,中國部分城市對限購政策進行某種程度上的“松綁”,表明中國樓市調控已出現基調轉向、“拉抽屜”等問題。對此,專家指出,部分地方樓市政策調整屬于對前期政策中剛性、粗糙部分的適時修正。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已成為全社會強大共識的背景下,中國樓市從嚴調控的基調不會改變、長效機制建設的步伐不會放慢、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決心不會動搖。
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劃重點“長效機制”
上榜理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快研究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這是對“房住不炒”主題的深化,顯示中央告別運動式調控,建立穩定政策預期的決心。
2.十二城試點“租售同權”
上榜理由:7月18日,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十二城成試點“租售同權”首批單位,標志著國家對租賃住房市場的重視提高至空前高度。
3.長租公寓類REITs紛紛落地
上榜理由:盡管中國還沒有真正的REITs,但是一次次類REITs嘗試正慢慢撕開房地產金融創新的口子,對盤活存量資產,未來普通居民個人通過資本市場參與房地產投資,加快去庫存進程意義重大。
4.政府將不再壟斷住房用地
上榜理由:改變了過去中國房地產土地供給的20年發展歷史
以人才的名義 樓市調控向精準邁進
本次18個城市出臺人才落戶、購房政策,與其說是變相放開限購,倒不如說是實施差別化調控、構建長效機制的一部分。對比2008年、2015年兩次放松限購不難發現,本次所謂的放松限購僅僅局限于擴大購房群體,而在限貸、限價、限售方面并沒有任何松動......[詳細]
究竟如何看待多地的政策微調?今年樓市調控的邏輯是什么?
從今年政策定調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這意味著今年樓市調控的前提和大方向將保持不變,但“一刀切”政策會有微調,地方政府將因城施策,差別化調控。從這一點看,多地進行政策微調也是因城施策的體現......[詳細]
從房貸政策看 樓市調控持續降杠桿
2017年房貸“量縮價漲”。央行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速比上年末回落14.5個百分點。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7年12月中國房貸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房屋(包括首套房和二手房)貸款平均利率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由年初的4.46%上漲至年末的5.38%,接近基準利率上浮10%的水平……[詳細]
目前多數銀行首套房貸款利率按照基準利率上浮10%執行,放款周期三個月“起步”。同時,由于近一年房地產相關政策調整密集以及客戶資質不同等原因,多個銀行員工和房產經紀人提醒本報記者,貸款利率根據每個面簽結果而定,并不能一概而論……[詳細]
從供給端解讀 三權分置擴大宅基地
堅持調控不松 放松論實乃念歪了經
蘭州此舉卻被部分輿論解讀成了“樓市政策松綁論”,并稱“蘭州成為打響樓市政策松綁第一槍的城市”。
在經歷一年多的調控后,當前我國樓市發展趨于平穩。在“因城施策”的前提下,各地針對當地的樓市情況采取的政策微調是有必要的,也是對過去“一刀切式”政策調控弊端的有效調整。有專家指出,2018年各地樓市政策的微調可能將進入常態化時期,在堅持穩定發展的前提下,無需反應過度……[詳細]
住建部對2018年工作進行部署時也強調,堅持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松,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嚴格執行各項調控措施,防范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要針對各類需求實行差別化調控政策,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詳細]
本期編輯:李波 才山丹 9232391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