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關于"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機制,加快光伏發電電價退坡"等內容引發市場強烈關注,對行業產生巨大震動。4日,光伏板塊集體重挫,隆基股份、中環股份、晶盛機電、正泰電器等個股均慘遭跌停,板塊整體跌幅居前。近日,部分光伏行業企業家向新華社發送聯名信提出對該文件的相關訴求,建議給予已經合法批準開建的項目一定的緩沖期。但我國光伏業客觀存在產能過剩,是不爭的事實。刺破光伏小的泡沫,從而避免大泡沫破裂時帶來更深層次的震蕩。長痛不如短痛,長期依靠補貼終究不是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長遠發展的生存之道,相信經過這次洗牌過后,光伏業優勝劣汰,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531光伏新政"出臺 光伏大佬發聯名信緊急訴求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能源局、物價局:近年來,隨著我國光伏發電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速度明顯加快。為促進光伏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高發展質量,加快補貼退坡,現將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合理把握發展節奏,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一)根據行業發展實際,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
二、加快光伏發電補貼退坡,降低補貼強度,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機制,加快光伏發電電價退坡。(一)自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I類、II類、III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元、0.6元、0.7元(含稅)。.......[詳細]
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業界稱為"5路31新政"),新政中明確:2018年在國家下文前各地不得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對分布式光伏進行規模管理,2018年安排10GW;此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分布式光伏全電量補貼降低至0.32元/度等。6月3日,11名光伏大佬致信新華社,發表"關于企業家對三部委出臺531光伏新政的緊急訴求"的聯名信。
現在關鍵問題是:一、文件突然發出并馬上執行,沒有給大家留有時間,因為大家許多項目是按國家能源局以前發布的文件要求在建設,現在一下沒有了指標沒有了補貼,那項目是否還要繼續干?損失由誰承擔?[詳細]
訴求函稱,許多光伏項目因為新政突然停止而產生糾紛,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給予已經合法批準開建的項目一定的緩沖期,考慮行業現狀,降低規模幅度不應過大,希望國家支持這個行業進入不需要補貼的最后一公里。
訴求函還建議給分布式小型工商業自發自用及用戶光伏單獨指標;加快實行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化交易,盡快實現"隔墻售電"和配額制,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支持加速平價上網步伐,但調價要有明確的時間窗口,并與產業成本結合。在緊急訴求函中,光伏企業表示完全理解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壓力,并且愿意與國家相關部門共同來承擔,但希望變革不要太激烈,否則行業可能承受不了。[詳細]
作為本次對"光伏531新政"進行聯名致信的企業家之一、中國最大的光伏發電設計院、十一科技董事長趙振元對經濟觀察網記者稱,自己公開提出訴求的原因是,"531新政"和過去行業的許多文件相違背,需要修改。當下中國光伏產業正處于擴張期,如不修改而執行或對行業造成很大打擊。而且該文件公布前并未征求業內看法,違反了國務院關于行政性文件出臺的必要程序。
對于文件中所提"加快光伏發電補貼退坡,降低補貼強度"的政策導向,趙振元雖然也表示認同,稱國家對于光伏產業的發展和調整雖然是必然的,國家對現有光伏行業補貼程度的控制是方向是正確的,但同時,他認為是"剎車"不能太急,太急就會"人仰馬翻","產業塌陷"。時間上,需要3-5年的緩沖期,空間上要留有一定余地,沒有時間與空間,產業與企業無法生存,當前文件太多,變化太快,企業缺乏穩定感。[詳細]
光伏新政影響
去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超53GW,同比增長53%。其中,光伏電站3362萬千瓦,同比增加11%;分布式光伏超過19GW,同比增長3.7倍遠,超近5年分布式光伏總裝機量,在新增裝機占比重超過36%。截至12月底,累計裝機超130GW,新增和累計裝機規模均居全球首位。"531新政"的出臺則將使業內對于今年新增裝機容量的預期出現反轉。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2018年新增裝機規模將約為30GW,相比去年的53GW縮減過半,而年內10GW的分布式并網指標已在新政前基本用完。
在"531新政"出臺后的第一個交易日,光伏上市企業出現集體下挫。包括通威股份(600438.SZ)、隆基股份(601012.SH)、陽光電源(300274.SZ)、林洋能源(601222.SH)福斯特(603806.SH)等在內的九股跌停。大部分光伏股股價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天風證券表示,平價之前的政策調整將加速行業成熟。需求短期收縮將加速過剩產能出清,加速龍頭企業鞏固地位,加速行業形成穩定格局。........[詳細]
【逾百家上市公司十年獲325億元補貼 光伏補貼退坡 業績能否撐得住?】
根據同花順ifind系統不完全統計,過去十年A股概念類公司合計獲得政府的財政補貼高達325億元,2016年達到高峰,當年給上市公司發放的補貼為57.84億元。而到2017年大幅下降到10億元以下。"這僅是上市公司的數據,整個行業的補貼規模會更大。"一位新能源行業人士表示。
"補貼退坡對業績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直接的補貼少了,體現在上市公司報表中,就是營業外收入減少,直接影響整體收入。另一方面,補貼退坡或者產能限制,將會改變市場需求,本來計劃要建的不能建了,本來計劃要買的材料不買了。這會向整個產業鏈傳導。"上述這位新能源人士稱,如果政策嚴格執行,行業短期將面臨較大的調整。在上述百余家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補貼規模較大。如剔除巨額的補助,協鑫集成已連續兩年虧損,再達被ST的標準。洛陽玻璃、特變電工、比亞迪、森源電氣、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等2017年均獲超過2000萬元的政府補貼。[詳細]
隨著越來越多戶用光伏發電項目增多,政府補貼壓力也日益增加,市場傳聞去年底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的補貼資金缺口接近千億元。這也是相關部門決定出臺《通知》擠破分布式光伏產業投資過熱狀況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位國有銀行江浙地區分行信貸部門人士透露,周一起,他所在城市的多數銀行都暫緩光伏貸業務審批,原因是銀行內部核算發現,隨著政府補貼取消,不少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年化回報率驟降至7%-8%,低于銀行貸款利息,導致項目投資虧損與還貸壓力驟增。與其坐等壞賬飆漲,不如盡早離場。
一光伏發電項目投資機構透露,目前他們內部也緊急叫停了2個正準備投資開工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原因是機構內部測算,在取消光伏補貼后,這些項目年化收益預期從原先15%降至7.5%,甚至覆蓋杠桿融資的8%貸款利息開支。......[詳細]
"之前就預計今年會是'調整年',但沒想到來得這么猛!"針對剛發布的光伏新政,某光伏制造業上市公司高管表示,預計下半年行業需求會出現斷崖下跌,但即將到來的殘酷洗牌會推動集中度的提高,優化產業結構。
另一個"沒想到"的是A股市場強烈的恐慌情緒。6月4日即光伏新政后第一個交易日,A股光伏板塊全線重挫,其中5家公司股票跌停;6月5日,2017年利潤占據光伏上市公司前三甲的隆基股份(601012)、通威股份(600438)、陽光電源(300274)再度跌停。
對于龍頭來說,仍然有相當的利潤空間。目前成本全行業最低的通威股份,預計硅料價格將在10萬/噸~11萬/噸(含稅),加速落后產能的出清;未來即使價格下降到8.5萬元/噸,通威硅料依然會有約45%的毛利率。陽光電源方面也預計,逆變器價格可能下滑,但去年該公司光伏逆變器毛利率是38.74%......[詳細]
新政刺破光伏小泡沫 洗牌在即 短痛免長痛
對于上述通知出臺的原因,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多家廠商、業內人士,目前業內的基本共識是"截至目前,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的資金缺口已經超過1000億,且短期內解決缺口的方案缺失。"
"此前搶裝量太大,補貼的盤子壓力增大、缺口很大,原先的口子還沒補完,幾個部委包括財政各方面壓力太大。"4日,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各家都知道要調整,行業內也有準備,比如大型地面電站大家也沒有希望說下半年會有什么指標,影響比較大的還是分布式。今年不會像去年那樣,產業鏈從頭到尾、不管大小企業都有活干,特別是過于依賴國內市場或某一個單一市場的,抗壓能力就會比較差。"
國內光伏行業目前已經處于組件產能過剩、價格戰激烈的狀態,如新政落地,光伏制造業將面臨更大范圍的產能閑置壓力,承壓能力小的企業將遭遇大面積打擊;暫停地面電站指標發放、限制分布式規模、降低補貼等"厲政"可能能解決一部分光伏發電棄光問題以及補貼需求持續擴大等問題,但也會讓部分企業面臨困境。.......[詳細]
"地方政府希望獲得GDP,企業希望獲得光伏發電補貼,因此很多新能源項目匆忙上馬,形成了'大干快上搞光伏'的情況。"一家光伏企業高管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有的企業為了多獲得補貼、減少成本投入,就采取了采購成本低的多晶硅片,這樣實際上也就形成了落后產能。
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西部光照充足地區"棄風棄光"非常嚴重。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西北地區的棄光問題嚴峻,棄光電量達到32.8億千瓦時,棄光率19.7%。其中,新疆、甘肅光伏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分別為32.4%和32.1%。
2016年一季度,新疆棄光率甚至一度達到52%。整個2016年,西部地區平均棄光率達到20%。2017年,內蒙古地區棄風棄光電量共100億千瓦時左右,蒙西地區棄風電量71億千瓦時,棄風率17%,棄光4億千瓦時,棄光率11%。[詳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光伏排名前十的企業,其產能約占全國的45%,享有著國內60%市場,待新政發揮效力,龍頭企業們的市占率也必將進一步高歌猛進。與此同時,"短痛期"的到來,對龍頭企業們加強研發投入,加速實現普遍平價上網,布局圍繞光伏的能源互聯網生態,以及依托"一帶一路"倡議,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甚至是實施業內的合縱連橫,都不失為一次良機!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分布式光伏實施規模管理之后,對于企業而言挑戰與機遇并存。雖然增加了人力和資源等成本,但天合光能將對戶用光伏市場做更好服務的安排,發揮在管理效率上的優勢。
他判斷,今年行業供過于求的局面肯定會發生,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出現一輪調整,給行業帶來擠出效應。一些沒有競爭力、不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產能會被淘汰,光伏行業也會最終形成幾家巨頭.......[詳細]
行業點評
"板塊集體大跌,主要是由于新政超預期,光伏未來不確定性風險增強所致,而跌幅較大的個股,其實均是去年走勢強勁,累計漲幅較大的龍頭公司,存在一定的估值修復。不過從政策和市場反饋的聲音來看,我覺得市場情緒過于悲觀,新政后行業短期陣痛肯定是存在的,但是長期來看,利于行業新的整合,利好龍頭公司未來發展。"一位深圳不愿具名的私募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滬上某私募基金經理坦言,面對光伏新政出臺有點措手不及。但因為主要是著眼于產業發展趨勢做投資,因此他相信,經歷短期陣痛之后,優質公司還會重新勝出。
深圳某績優私募基金經理認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光伏產業已經具有全球競爭力,短期內或受國際局勢影響,但從中長期看,中國發展光伏產業具有比較優勢。光伏新政除了加劇行業洗牌,也會刺激產業內部的創新,龍頭企業優勢會進一步突出,將來如果實現平價售電,光伏產業將徹底擺脫補貼的困擾。
根據廣發證券的解讀,光伏新政主要影響在于降補貼和限規模,但從政策出發點看,是想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抑制產能過剩。新時代證券認為,我國光伏技術不斷突破創新,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已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信達證券分析認為,光伏新政將進一步壓縮裝機需求,悲觀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雙重擠壓下,裝機需求下半年將出現很多空白;但同時行業制造端產能后面將釋放出來,晶硅產業鏈價格將承受更大的壓力,未來一年將會出現落后產能陸續出清態勢;另一方面,產業鏈的壓力短期將會倒逼行業尋找海外市場、扶貧市場等突破點,長期性價比的提升將會使光伏發電更快平價上網,從而打開不依靠政策的市場。
東吳證券也指出,政策出臺的出發點是在于光伏、風電的蓬勃發展,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的缺口已經入不敷出。光伏行業面臨極為緊迫的局面:一方面降價潮將會開啟,加速平價進程.......[詳細]
通威股份表示,光伏新政對公司會產生影響,公司超額收益可能會受到影響,但經營效益會保持合理增長。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會改變,擴張計劃不會改變。公司將重新測算對盈利及現金流影響,并根據新的盈利和現金流,適當控制明、后年的投資節奏,現有在建項目會繼續按計劃推進。公司相信,光伏行業發展的長遠趨勢不會改變。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看來,突破平價上網,光伏和其他能源互補真正解決間歇性發電的問題,以后就進入自由貿易的市場,彼時不僅需要極端高效的組件,還應加大對可適合不同應用場景的多元化產品的關注。平價上網是真正考驗內功的時候。在行業波動的時候,一線企業抗壓能力強一點,它可以視市場情況放寬或收緊代工量,畢竟一線的高效產品還是一瓦難求的。
協鑫集成董事長舒樺看來,光伏的產能過剩都是"階段性過剩",每一次過剩都是一次優勝劣汰的市場洗禮,短時期內就會被快速增加的需求所化解。每一次也都會促進優勢企業的更好發展,促進科技創新的快速進步,最終體現為發電成本明顯下降。
本期編輯:張明富 才山丹 6274258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