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以來信托就已經陸續收緊結構化通道業務,因此最近的下跌既有資金面的影響也有情緒化的宣泄。同時,業績地雷等負面信息集中爆發引發投資者情緒恐慌。在這種背景下,部分股票下跌接近平倉線,導致大幅拋售,從而導致股市恐慌性下跌。2月2日滬深交易所展開股票質押回購業務培訓,監管層向證券公司強調,一定要維護市場穩定,市場投資者情緒得以緩和。總的來看,目前市場風險并沒有那么大,各方沒必要過分悲觀。但投資者一定要規避那些質押比例較高且處于預警線以下或者距離預警線較近的股票,保持警惕,做好防范。
個股頻現"閃崩" A股再現集體停牌潮
近期個股閃崩頻現,"牽動"著市場情緒。感到緊張的不只是中小投資者,一些公司在自查發現問題后,隨即啟動停牌,試圖留出緩沖空間。2月5日早盤,多達34家A股公司臨時停牌,加上2月4日晚間就已公告停牌的公司,僅2月5日當天,啟動停牌的公司就達57家。
其中,歐浦智網、興源環境在公告中承認,停牌系因近期股價跌幅較大,控股股東或相關方質押的股票有部分已觸及平倉線,公司依據相關規定申請停牌。兩公司均表示,相關股東將采取積極措施,通過籌措資金、追加保證金或追加質押物等有效措施保持公司股權結構的穩定。
更多停牌公司并未提及質押風險,僅表示,停牌意在籌劃收購資產,但具體收購細節尚未明確。如西隴科學、榮科科技、博騰股份籌劃在醫藥相關領域進行資產收購;寶鷹股份正在籌劃購買建筑行業資產;南洋股份計劃收購智能安防領域的相關企業;沃爾核材擬籌劃購買新能源行業資產。在披露上述信息的同時,這些公司也均表示"交易存在不確定性"。還有部分公司對擬收購標的所屬領域也未披露。如厚普股份,僅以"正在籌劃購買資產的重大事項,具體方案尚在協商和溝通中"為由停牌.......[詳細]
繼1月31日晚間多家公司密集公告停牌后,2月1日晚間,截至記者發稿,兩市20多家公司公告停牌,這其中多數公司當天遭遇閃崩跌停,遭遇平倉風險的公司數量還在增加。自1月31日晚間以來,截至發稿,已經有37家公司宣告停牌。值得注意的是,睿康股份、安諾其、文化長城自昨日早間開市起停牌籌劃資產收購,而神州長城和亞太藥業則自昨日下午起開始停牌。
自昨日晚間以來,天夏智慧、大連電瓷、科融環境、印紀傳媒、神霧節能、神霧環保紛紛公告控股股東質押的股份跌破平倉線,千山藥機的高管王亞軍持有的近158萬股被強平。而就在幾日前,千山藥機三位實控人所質押的股份跌破平倉線,順威股份、神霧節能、步森股份、皇氏集團的股東也拉響爆倉警報。
受爆倉影響,天夏智慧、大連電瓷已在昨日停牌。2月1日晚間宣布停牌的20家公司中閃崩跌停者占多數,比如銀鴿投資、南京新百、安通控股、印紀傳媒、天廣中茂、三圣股份等10余家公司,眾公司紛紛以非公開發行股票、簽重大合同、籌劃資產收購/出售或股權投資為由開啟停牌模式。[詳細]
由于央行連續多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讓資金自然回籠,這對股市構成了一定壓力。當前整個社會其實并不太缺錢,但這不等于股市不缺資金。由于多數個股長期下跌,很少會有新資金愿意進來。就算有新增資金,可能也是通過購買基金間接進來,基金往往又會去抱團權重股。
周四許多個股忽然直奔跌停,這種走勢讓人多少想到了"強平"這個詞眼。普通的殺跌也就罷了,最令人擔心的就是融資性籌碼被迫擠出。這幾天業績變壞的公司暴跌,可有些業績增長的公司也在暴跌,這就需要引起重視了。[詳細]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月5日晚記者發稿時止,深滬兩市已有逾340家A股停牌,占A股家數約10%,仿若2015年股市異動期間千股停牌情形再現。如此大比例個股集體停牌,導致流動性不足,也引發了不少投資者的詬病。根據不完全統計,最近三個交易日已有10余家公司股票觸及平倉線。
記者注意到,部分公司以收購資產為由停牌,其中包括珈偉股份、厚普股份、榮科科技、博騰股份、南洋股份、西隴科學、激智科技等。上述公司近期大多突現閃崩,股價也迭創新低。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5日晚記者發稿時止,已有逾340家A股停牌,占A股家數約10%。其中,兩家ST公司停牌時間最長,*ST新億2015年12月7日停牌至今,*ST華澤2016年3月1日停牌至今。[詳細]
解碼"閃崩" 停牌潮
引發昨日A股大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受外圍股市影響。周一美國三大股指全線大幅下挫,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盤中一度下跌約1600點,創下美股史上最大點位下跌紀錄。至當日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4.6%,標普500指數下跌4.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3.78%。
美股前夜的巨幅動蕩波及次日所有其他市場,引起包括A股在內的亞太及歐洲股市大跌。
多數分析機構人士認為,美股大跌主要因為美國經濟數據導致美國加息預期顯著增強。隨著美聯儲加息次數增加,市場開始擔憂低利率時代將很快結束,引發市場對企業償債壓力的擔憂。
另據外媒報道,高盛報告認為,過去幾年在牛市中迅速崛起的量化對沖基金也助推了市場的加速崩潰。標普指數2735點是趨勢轉折點,觸發了CTA量化基金的激進拋售.......[詳細]
今年1月2日,公司公告稱,興源控股在去年12月28日質押了926.18萬股給興業證券,用途為"企業經營"。1月17日,興源環境再度公告稱,興源控股在1月11日再次質押1930萬股給招商銀行杭州余杭分行,用途同樣是"企業經營"。
查閱興源環境的股價走勢可知,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下跌明顯。去年最后一個交易日,公司股價收于27元,至停牌前的一個交易日,公司股價收于19.99元,按此計算,在月余時間里,興源環境股價累計下跌約26%。
有分析人士認為,近期停牌的一些公司或許與大股東的高比例質押有關。如2月1日晚間緊急停牌的南京新百,公司控股股東三胞集團所持的3.04億股中已有2.93億股用于質押,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6%;三胞集團的一致行動人中森泰富的質押比例也達到90%。不僅如此,據公司2017年三季報顯示,渤海國際信托相關證券投資信托在報告期內加倉1000萬股......[詳細]
雖然一些公司因為"外力"的原因,股價跌至平倉線也不會發生減持行為,但后續公司股價走勢未有扭轉,這也使得中小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經營狀況的擔憂情緒有所增長。
宣布停牌的公司中,大多數控股股東已將持有的股份高比例質押,因此,質押股權跌至平倉線對這些公司有著影響,"本次申請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公司董事會將積極關注該事項的發展,按照交易所的相關規定及時披露上述事項的進展情況,并在實施相關措施后及時復牌。經公司自查,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情況正常,公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資產重組、發行股份、上市公司收購、債務重組、業務重組、資產剝離和資產注入等重大事項。經向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詢問,截至本公告披露日,除上述因股價跌幅較大導致控股股東質押股票融資觸及或可能觸及平倉線事項外,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存在影響公司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重大事項。"這些公司反復在公告中提示道.......[詳細]
眾所周知,投資者對于股票的買賣供求力量的大小,是決定上市公司股價漲跌的直接因素,而一些外部誘因則可以影響投資者的投資判斷。然而,細看昨日"閃崩"個股名單,大多不存在外部誘發因素,但仔細翻查股東名單不難發現,大部分"閃崩"個股的十大流通股東陣營中有信托計劃、資管產品的身影。典型案例如融鈺集團,截至2017年12月29日,公司前十大股東中信托計劃多達9家,籌碼集中度之高可見一斑。
需要指出的是,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A股投資氛圍已發生了極大改變,以基金、保險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重點投向業績預期好的藍籌股,主動規避題材類的中小盤個股,致使后者交投愈加冷清。如此分化的市場環境下,記者注意到,有些個股在二級市場交易中的所有買單承接量往往只有一千多手或幾百手,一筆規模略大的賣出都會給股價造成巨大波動,這也是部分個股"閃崩"的誘因之一。當然,在二級市場看似簡單的買、賣表象背后,真正決定股價高低和市值大小的核心因素還是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詳細]
如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在2月1日盤后總結當日市場走勢時就指出,下跌主要源于兩個原因:一是經過前期快速上漲,部分獲利盤了結帶來拋壓,同時,連續幾日的調整,讓市場擔憂"階段性頂部"已過,急于兌現收益加劇了盤面波動。
另一個原因則是業績披露季"地雷"頻出,讓投資者情緒遭到打擊。 該機構甚至認為,長期看,市場對"績差股"的"出清"有利于A股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星石投資首席策略師也明確提出短期調整利大于弊。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基金經理郭敏指出,這輪下跌合情合理,業績不及預期是下跌的主因,流動性因素可能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恐慌。上周末,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與多位基金人士溝通了解到,對個股閃崩的成因,他們認為并非信托計劃去杠桿,或是股權質押平倉等單一因素導致,而應是多個原因疊加帶來的連鎖反應........[詳細]
2月1日,市場上確實有一則關于信托資金降杠桿的消息大面積發酵。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較受認同的原因是隨著股價下跌,部分質押的股權已觸及或達到平倉線從而引出大量拋盤。2月1日,除了廣汽集團外,融鈺集團、德美化工、南洋股份、盛洋科技、印紀傳媒、紐威股份、航天機電等十余只個股也出現了閃崩跌停,這些個股中有的是信托計劃重倉股,有的是股權質押"瀕危"股。
不過,隨后多家信托公司站出來"澄清"近日并未接到監管層有關于降杠桿的最新指示。 2月1日當晚,一位信托公司股票配資業務負責人就在券商電話溝通會中表示,近些年信托行業在配資業務上無論是規模,還是涉及的公司機構數量,都已呈大幅下降趨勢。 據他了解,在大的降杠桿形勢下,現存帶有杠桿的產品從體量上已比2015年小很多,整體杠桿比例在1:1-1:2之間,當日A股市場下跌主要是投資者情緒上的一種恐慌反饋......[詳細]
以重大事項為由的停牌公告近日迅速擴容。2日晚間,包括寧波精達、紐威股份、華儀電氣、中天能源、夢舟股份等在內的多家公司密集宣布停牌。上證報資訊統計顯示,截至2日,滬深兩市停牌公司約270家,其中2018年以來至今選擇停牌的有130多家,最近兩日停牌的多達70家。停牌前兩個交易日連續跌停的豫金剛石似乎也在實施緩兵之計。公司1月30日披露,擬在珠寶行業選擇相關標的進行股權收購。有意思的是,翻看公司2017年三季報股東榜,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的多個信托計劃也扎堆出現。數據顯示,在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華潤深國投信托三個產品合計持股超過2100萬股,"華寶豐進118號"以2400萬股位列第二大流通股股東。
當然也不排除上述30家停牌公司中,有些公司在股價大跌后迅速停牌籌劃重組是確有其事,是順水推舟之舉。中信建投投行部某負責人分析稱:"此時重組或許對重組方有利,股價走低可以換得更多股份。換言之,有些公司可能前期就已經有所規劃,原來有意向卻達不到理想持股比例的重組方就可以開始往下走了........[詳細]
根據2017年底出臺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相關條款:"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范圍、杠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這意味著,"規避投資范圍、杠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業務將被全面禁止。
另一項政策是:自1月11日起,北京和上海等銀監部門已經對信托公司進行了窗口指導,要求規范信托公司證券投資類業務,暫停設置有中間級(夾層)的結構化證券投資類業務。 在信托公司開展的配資業務中,最常見的是優先、中間、劣后結構化配資,即"3:2:10"和"3:1:8"結構模式。目前,監管層叫停了中間級。那么信托的杠桿可以達到多少呢?沈萌表示,因為很多信托持股都是高杠桿做市值管理下的產物,現在業績即將水落石出,賣出情緒導致股價持續回落、逼近平倉線,反而進一步加大股價壓力。......[詳細]
監管在行動 緩解恐慌情緒
2月5日滬指低開高走,漲幅0.73%;中小板指與創業板指則下滑,跌幅分別為0.94%、0.83%。 閃崩股依然有出現,延華智能與濟民制藥在午后開盤直線下落至跌停;但與上周中小創多只個股閃崩現象相比,已出現較大改善。有業內人士認為,這與2日滬深交易所召開的股票質押培訓會議密切相關。
據了解,該會議曾對會員機構強調要維護市場的穩定,出現違約情況盡可能溝通,要做好上市公司公告的引導工作,不能引起個股閃崩。 但從機構角度來看,監管層自從對股票質押收緊后,股票質押受限較多,券商業務規模將會出現"縮水"。
監管層向證券公司強調,一定要維護市場穩定。如果出現違約情況,應盡可能溝通,不能簡單粗暴,要做好上市公司公告的引導工作,不能引起個股閃崩......[詳細]
監管層對股票質押風控的收緊,亦讓股票質押人士倍感受限。 2日滬深交易所股票質押業務培訓會上,監管層要求券商,融出資金必須服務于實體經濟;嚴格做好業務前、中、后的管理,需對融資主體的適當性,資金用途的把握審核盡職盡責;強化風險管控,對于集中度指標需在監管規則底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加強等。
同時,監管層還對業務規模屢屢強調。要求平穩度過股票質押新規的過渡期,過渡期間不得沖規模,不得進行不符合新規要求的交易申報。提到要穩定規模增速,防范系統性風險。此外,監管層還對證券公司參與場外質押業務的行為明確表態,即券商不得作為質權人參與場外股權質押;不得為場外股權質押提供第三方服務,如交易申報、盯市、違約處置。北京一家證券公司股票質押人士表示,"上周還有客戶問我們能否做場外代理處置,雙方都有意向合作。沒想到周五監管層開會后,我們就不敢繼續開展了,券商參與場外質押的路全被封死。"其預計,監管從嚴后,券商質押業務規模將會縮小.......[詳細]
若質押股因短期大幅波動而觸及平倉線,按照監管規定,證券公司不會立刻執行處置,而是會與客戶積極溝通,要求客戶補充擔保品,擔保品包括不限于股票、現金等金融資產,房地產、土地等也可以作為擔保品。對于影響市場穩定的、引起閃崩等情況的,券商要承擔責任。
1、★ 明確"新老劃斷"原則以及新規過渡期間的銜接安排; 2、★ 證券公司不得作為質權人參與場外股權質押; 3、★ 禁止證券公司為場外股權質押提供第三方服務; 4、★ 質押股觸及平倉線不會被立即平倉,券商不會立即處置,而是會與客戶積極溝通; 5、★ 如果股東無力追保,質押實際逾期,券商要按流程辦理; 6、★ 券商平倉應遵循減持最新規定,通過競價減持的,在3個月內不超過總股本的1%,大宗交易不超過總股本的2%; 7、★ 在過渡期間參考新規展業,不得趁機實施"規模沖刺; 8、通過定向資管計劃參與場外股權質押的,質押人應登記為委托人; 9、明確要求嚴禁新增大集合參與股票質押交易,存量業務融資規模不得增加; 10、質押比例超過50%個股,存量場內質押到期可繼續展期,回購期限不能超過3年。[詳細]
閃崩股也有機會
廣州萬隆表示:目前行情屬于指數快速上漲之后對應的中級調整行情。本質是倉位較高的投資者存在獲利了結的需要。而金融去杠桿、美股大跌等負面因素僅僅是催化劑。隨著指數近幾日的急跌,部分投資者的倉位已經降至比較合理的水平,預計行情有望逐步企穩,出現超跌反彈。
除廣州萬隆外,中證投資、巨豐投顧、寧波海順等機構也普遍表示,當前深度調整,使得股指有望迎來"黃金坑",是近期絕佳上車機會。 自1月29日本輪行情調整以來截至昨日,滬指累計跌幅已達到5.27%,大盤快速回落后,昨日部分資金已經開始低吸一些龍頭股,其中64只個股處于大單資金凈流入狀態且昨日股價實現上漲,走勢較為強勁,在資金積極布局的情況下,未來這些個股有望成為反彈的急先鋒。具體來看,上述64只強勢股中,智慧農業、哈空調、西部黃金、英維克、創業軟件、高斯貝爾和蓮花健康等7只個股昨日股價實現漲停,另外華統股份、赤峰黃金、視覺中國、聯創互聯、正丹股份、津勸業和金河生物等個股漲幅也均在5%以上.......[詳細]
"短期的市場波動是受到了前期市場快速上行、部分企業盈利大大低于預期及投資者過度擔憂政策嚴苛的情緒擾動,待市場情緒逐步修復,股指有望在春節后重回震蕩上行趨勢。對于有較佳的基本面支持、估值有吸引力的優質個股,市場的非理性殺跌反而為理性投資者提供了低吸的良機,臨長假前可能是個合適的買點。"楊剛表示。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為,從長期來看,市場對"績差股"的"出清"有利于A股市場長遠健康發展,而由情緒面等短期因素主導的調整或會帶來一批"錯殺"優質標的的投資機會。
從未來投資機會上來看,郭敏表示,去年以來,市場的風格越來越趨向于價值,未來熱點或將進一步分化。估值合理、內生成長性高、業績穩定性好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受到投資者追捧。因此2018年的投資需要淡化風格,行業配置上趨于均衡。......[詳細]
本期編輯:張明富 許潔 6274258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