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信部數據,2017年除了2月以外,其他月份的手機出量,都是同比下滑。而11月份的加速下滑,終于從量變到質變,將整個行業的悲觀情緒徹底引爆。市場的增長乏力已是不可阻擋的大勢,無論是一線品牌華為、OPPO、vivo,還是千萬級銷量的金立、魅族等,又或者百萬級銷量的360、一加等,危機感時刻裹挾著這個行業里的每個玩家。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了手機行業的由盛轉衰?這一輪周期會持續多久,再會迎來新逆轉?
金立資金問題折射行業困境
國產手機品牌突然遭遇了一波高管涉賭的傳言襲擊。2017年12月份,手機供應鏈龍頭廠商歐菲光股價一早大跌7%,市值一天縮水43億元。導致大跌皆因網絡傳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澳門賭博,輸了幾個億,金立資金鏈緊張,而歐菲光是其上游供應商,因此受到牽連,股價大跌。
12月14日晚間,金立手機對近日網絡上公司高管涉賭傳聞做出否認。金立在聲明中稱,"近期,我司發現有個別微博賬號通過微博等平臺,大肆傳播詆毀金立手機高管形象的不實消息,嚴重損害我司形象及合法權益。"
12月14日晚間,多名金立中高層在微信朋友圈發出顯示為金立董事長兼總裁劉立榮朋友圈截圖。截圖內容為,劉立榮與供應商及銀行相關人士的合影,劉立榮還對這些人一一表示感謝。他們包括來自歐菲光(即歐菲科技)、天馬、東方亮彩的供應商,他們與劉立榮搭手合影;以及來自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華潤銀行的人士,他們與劉立榮握拳合影。[詳細]
昨日,據媒體報道,金立董事長劉立榮41.4%的股權已被法院凍結,也就是其全部股權被凍結,時間為2018年1月10日到2020年1月9日,凍結期2年。 對此,金立公司向《證券日報》記者回復稱,由于目前該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公司不便進一步回應。公司將積極配合司法工作,盡快解決此事。
在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颷看來,雖然由歐菲科技暴露了金立的問題,但金立的問題其實是整個行業的問題。"今年手機行業從非全面屏轉向全面屏,現在又是手機的淡季,所以非全面屏形成了比較大的庫存,保守估計整個行業非全面屏一些中高端機型的庫存可能接近5000萬臺。5000萬臺的庫存導致整個行業都不行,都有很大的資金壓力,金立只是先暴露了出來,其他廠家可能只是還沒暴露,但其實資金都非常緊張。"孫燕飚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詳細]
繼金立集團董事長、總裁劉立榮所持41.4%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股權被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凍結后,新浪科技獲悉,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也于1月16日對其股權進行了凍結,時間為3年。此外,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在深圳和上海陷入了多起訴訟。
一名金立員工向新浪科技表示,2017年12月的工資本該在今年1月10日發放,但目前已經拖延了6天,"什么時候發也不清楚,沒有一點消息,現在人心惶惶的。" 也有匿名員工在網絡上抱怨道,"外面傳言四起,內部沒有任何說法,領導都當做沒事的樣子。" 新浪科技向金立方面求證此事,金立相關人士并未明確進行置評。[詳細]
金立資金問題折射行業困境 只用自有資金較少用杠桿 資金短缺時易出問題
孫燕飚向《證券日報》記者指出,"金立是中國手機行業存活時間最長的手機廠商之一,這一方面反映出它一直是用自己的資金在滾動,很少用資金杠桿,另外一方面較少用杠桿,在資金遇到短缺的時候,可能就比較容易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小問題。"
另據媒體援引行業人士消息稱,在深圳前海,金立正在投入資源興建金立大廈;2017年7月份,金立又宣布將在重慶投入50億元,用以建設生產基地。這些舉動都極大地消耗了金立今年的現金流,加上今年金立的銷售情況不佳,所以它們也就會在年尾遇到相關的資金問題。[詳細]
手機行業現狀調查
2017年12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出貨量下降32.5%
2017年12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261.2萬部,同比下降32.5%;上市新機型90款,同比下降28.6%。1-12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91億部,上市新機型1054款,同比分別下降12.3%和27.1%。
2017年12月,4G手機出貨量4041.2萬部,上市新機型57款,同比分別下降33.1%和46.7%,占比分別為94.8%和63.3%。1-12月,4G手機出貨量4.62億部,上市新機型810款,同比分別下降11.0%和34.6%,占比分別為94.1%和76.9%。
2017年12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3560.2萬部,同比下降36.4%,占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83.5%;上市新機型83款,同比下降31.4%,占同期國內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92.2%。1-12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4.36億部,同比下降12.4%,占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88.8%;上市新機型985款,同比下降28.7%,占同期國內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93.5%......[詳細]
可以看出,國內手機出貨量已趨于穩定,市場需求接近飽和。尤其是隨著智能手機在國內普及度的提高,智能手機用戶規模趨于穩定,市場基本飽和。
此前,知名自媒體人陳述曾分析預測,隨著2016年中國手機市場的高速增長,往往會透支紅利,導致中國手機市場逐漸趨于飽和。在結構式換機紅利過去后,2017-2019年都不會有大幅的增長,同比均會在5%以內。
據了解,透支紅利的一個表現就是,出貨量大增讓原材料跟不上,供貨緊張。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fK研究顯示,2016年國內手機市場表現遠超年初預期,導致主要元器件產量供不應求,下半年手機成本上漲明顯。同時,受成本及匯率擠壓,2017年手機廠商利潤壓力增大。近一年來的手機市場風云變幻。黑莓、摩托、夏普等老品牌強勢回歸,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競爭強勁,金立、魅族等緊跟其后占據一席之地,全網通、全面屏遍地開花。在這種激烈競爭的氛圍中,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詳細]
對于今年的手機市場容量,OPPO副總裁吳強在接受《證券日報》等媒體采訪時并不樂觀,"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在下滑,市場規模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這在中國手機行業發展史上幾乎是沒有的。今年進入三季度以后,連續幾個月都是比去年同期下滑的。全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可能會下滑百分之十幾。"
強勢品牌各有各的成功之道,不可否認的是,手機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強者愈強的時代。 根據IDC發布最新的研究報告,2017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3.731億部,較2016年同期的3.634億部增長2.7%。三星、蘋果、華為、OPPO、小米占據前五位,它們的出貨量全都增加。
此外,根據京東最新公布的11月1日-3日智能手機戰報,在500元以上的各價格段中,僅錘子堅果PRO32G和64G分別列到了1000-1499元和1500-1999元的榜單末尾。500元以下的前五手機都與TOP6無關,因為它們已經放棄了這個市場......[詳細]
手機行業的殺劫2018 洗牌將加劇
LG手機業務11個季度連續虧損 OPPO、vivo不斷調整策略
2018年,手機市場無疑將迎來更徹底的洗牌。LG集團智能手機業務在過去11個季度連續虧損,集團副董事長趙成進在CES2018上表示,公司將不會按慣例每年推出智能機型。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是LG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緩慢的情況下縮減手機業務的計劃。
與LG處于同一境地的廠商還包括HTC、華碩、索尼等等。面對日益縮減的市場份額,他們不愿意輕易放棄。HTC去年將手機代工部門以11億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了谷歌,以降低運營成本。
在國內市場,OPPO也在改革門店,升級品牌,補足短板,同時在海外市場快速擴張,今年年初OPPO將進軍日本市場。此外,在印度市場,OPPO、vivo也在不斷調整策略。此外,老杳也指出,中興、TCL、聯想目前基本只做海外市場,主要是歐美市場。從2016年開始,包括小米、OPPO、VIVO開始大規模進軍海外市場,不過主要以南亞、東南亞為主 ......[詳細]
根據Google與HTC雙方發布的公告,Google已經與HTC達成價值11億美元的正式協議。根據協議,HTC的移動設備部門的部分成員將加入Google硬件部門;Google也將通過這項協議獲取HTC的部分非獨家知識產權。而HTC將保留自家手機品牌和部分團隊,并將繼續推出新品。
根據咨詢公司尼爾森的相關報告,六年前HTC最為輝煌時曾經以21%的份額位居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第二名,僅次于市場份額為29%的蘋果公司。
HTC在今年8月份發布的2017年度Q2財報中,虧損了19.5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3億元),這已經是HTC連續第九個季度的虧損。有評論認為,以當下的市場和出貨趨勢來看,其Q3財報將繼續虧損甚至有可能加大。"HTC就是賣掉團隊和專利使用權,換些錢救命。"IHSTechnology中國研究總監王陽告訴《證券日報》記者,"HTC這個品牌沒賣,它手上的專利也沒賣,將來有可能再起來,但也很難了。"[詳細]
8月24日,有消息稱,賈躍亭昔日的"老戰友"樂視移動CEO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以下簡稱"阿木")宣布卸任在樂視的一切職務,這一人事變動發生在樂視的內部會議上。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樂視移動陷入資金鏈危機,被討債者頻頻找上門,也因此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此次辭去職務的阿木,此前一直在為負債累累的樂視移動尋求資金,但似乎并無收獲。 一位接近樂視的人士表示:"目前樂視移動資金鏈問題較為嚴重,也無法在短期內找到輸血源,樂視移動可能會被賈躍亭放棄掉。"
自從去年11月份樂視財務危機爆發后,他們就多次圍堵在樂視大廈樓下討債。而樂視移動方面也屢屢被傳出裁員和收縮的消息,部分離職員工的薪酬至今還未被支付。 "在樂視移動剛發生債務危機的時候,阿木多次跟供應商表示他正在外面給樂視找錢,但一直沒有籌到錢。"一位樂視移動供應商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詳細]
哪些原因導致了手機行業的由盛轉衰?
業界普遍判斷,手機市場的下降周期,至少會維持到2018年末。接下來這一年,從手機廠商到上游產業鏈,日子都不會好過。 準確來說,這個周期其實從2017年上半年就已經開始,而它的形成,是多重因素的疊加導致。
從增量來看,經過10多年高速發展,中國市場的手機滲透已經接近飽和,到2016年,中國的手機普及率已經超過96部/百人。 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是一個手機的存量市場。
按照2年一輪換機來推算,下一個大規模的換機時間窗口,會從2019年的上半年開始。而這一時間節點,也與技術的升級換代的節奏步調一致。京時間12月21日凌晨,3GPPRAN第78此全會正式發布了第一個5GNR標準。按照目前的進度預期,經過2018年的規模試驗后,中國預計會從2019年開始啟動5G商用進程——如果順利的話,這個進程甚至還有可能小幅提前??梢灶A期,最早從2019年初開始,最晚從2019年三季度開始,中國手機市場將開始進入新一輪的景氣周期。 ......[詳細]
1、供應鏈持續漲價,尤其是內存和屏幕的漲價。 自2016年年中開始,從芯片、屏幕、內存、手機結構件到電容等,手機上游的元器件和原材料先后全面漲價。
這一輪下跌結束后,將創造不少中線入場機會的"黃金坑"。 不過,本輪下跌還遠未見底。跟走勢下穿均線破位一樣,趨勢一旦形成,短期內已經難以修復。 更何況,12月25日,臺灣媒體消息稱,蘋果iPhoneX銷量不及預期,下調了明年首季銷量預期,從原訂單季5000萬部大減四成至3000萬部。
2、渠道趨勢反轉。 從2015年開始,線下渠道一度成為中國手機行業的增長引擎,但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線下渠道的銷量就開始全面下滑,從2017年二季度開始更已開始負增長。 而線上渠道則重新抬頭。從2017年第二季度開始,線上渠道的銷量就全面回升,渠道份額占比也開始提升。 而業界預計,線上渠道已經重新成為市場的主要拉動力,而且這一趨勢有望延續到2019年。[詳細]
面對出貨量下滑、漲價危機和渠道變化,在2018年,國內手機市場將趨于"杠鈴化":領頭羊和小廠商份額仍能保持增長,規模居中的廠商則將面臨歷力。 1、中國手機市場的份額,正在向TOP5集中。 雖然目前尚未有準確數據,但業界估測,在整個2017年,華為、OPPO、vivo、小米的銷量都將實現不同比例的增長。
2、中小品牌仍有成長空間。 雖然競爭激烈,但手機行業依然不斷有新競爭者入局。 以小米為代表,自2011年以來,手機行業的新入者,主要都集中在"互聯網手機"模式。 這一模式的特點是:手機品牌保持輕資產運營,除了品牌和運營統籌以外,產品的設計、制造和售后維修等絕大部分的環節,都全部通過整合產業鏈資源來OEM完成,同時,主要通過在線方式實現銷售,以減少渠道流通環節的中間成本和周轉庫存壓力。
3、第二梯隊壓力最大。 上有TOP5的壓制虹吸,下有小品牌的持續沖擊,在2018年,中等規模的手機廠商,尤其是從TOP6到TOP10的第二梯隊,形勢最為險惡......[詳細]
1、在存量市場,收縮戰線。 在下降周期,爭奪存量市場的矛盾加大,市場將會通過更加激烈的價格戰和庫存戰來汰弱存強。所以,手機廠商必須: (1)縮減產品總數,將研發資源、供應鏈資源和品牌資源,都集中到少數核心產品上。 (2)優先進攻自身資源整合能力最強的價格錨區。如果不能確保優于主要競爭對手的成本和交付時間,就必須做好市場大幅低于預期的心理準備,最好能主動回避,或提前設計并果斷執行止損預案。
2、適度調整戰略重心。 比如,加大在線渠道和運營商渠道的投入力度。
3、尋找增量市場。 增量市場來自哪里? (1)在國內市場,增量主要來自于創新拉動。(2)中國手機廠商當前的決勝關鍵,在于海外市場。根據群智咨詢全球數據,在2017年上半年,華為、OPPO、vivo和小米的海外出貨量還在持續增長,其中,vivo以1.37%的增幅領跑國內品牌。而就在不久前,華為手機也剛剛宣布,其旗艦手機Mate10將于2018年進入美國市場。[詳細]
本期編輯:張明富 才山丹 6274258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