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5日,美國股市大跌。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度下跌近1600點,創下史上最大盤中點數跌幅,跌幅達4.6%。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下跌約4%左右,堪比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隔夜盤亞太股市、歐洲股市均大幅下跌,其中恒生指數下跌5.12%,日經225指數下跌4.73%。由于A股加速互聯互通后,與國際資金聯系緊密,此次受美股影響比以往更大,上證綜指下跌3.35%。全球股市普遍大跌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將對美國股市大跌背后的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
美股暴跌引發的"蝴蝶效應"
亞太股市反彈無果:日經漲0.2% 韓國股市大跌逾2% 上證跌1.82%
周二標普500指數收漲46.20點,漲幅1.74%,報2695.14點。道指收漲567.02點,漲幅2.33%,報24912.77點。納指收漲148.36點,漲幅2.13%,報7115.88點。
隔夜美股強勁反彈傳導至亞太,亞太主要股指開盤大漲,但午后亞太股指趨于回落。日經225指數開盤漲1.8%,之后漲幅迅速擴大至3%以上,但隨后出現回落,收漲0.15%。韓國首爾綜指開盤漲1.2%,但之后一路下挫,收跌2.31%。澳大利亞股指漲幅也收窄至0.87%。.......[詳細]
受美股“傳染”A股遭遇熔斷后罕見暴跌,業內認為快速回調后或醞釀強烈反彈。
外圍股市再度暴跌,這一次A股未能獨善其身。超過3000只個股綠盤報收,1966只個股跌幅超過5%,380股跌停。熔斷以來如此大范圍的個股暴跌極為罕見。.......[詳細]
驚慌失措、無奈、早有預期……這或許是許多投資者這幾天的心情寫照。正當市場還在預測美股牛市還能持續多久之際,暴跌卻來得那么猛烈,全球股市也風聲鶴唳。
上周,美股才剛剛觸及歷史新高,就在上周五出現大跌。這還不夠,美股市場5日繼續狂瀉,道指盤中一度跌近1600點,創下史上最大盤中點數跌幅,收盤下跌1175點,報24345.7點。標普創下自2011年8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收跌4.1%,回吐年內全部漲幅。納斯達克指數下跌3.78%,跌破7000點大關。進入2月以來,美股市值已經蒸發近1萬億美元。
而在6日,全球市場拋售浪潮繼續,亞歐股市繼續下挫。日本創業板東京證交所MOTHERS指數期貨一度觸發熔斷機制,日經225指數收盤大跌4.73%,報21610.24點,較1月23日的高位已經累計下跌10%。韓國股市綜合指數下跌1.54%,中國香港恒生指數下跌1631點,跌幅達到5.12%。歐洲股市開盤后繼續下挫,英法德股市盤中跌幅超過2%。[詳細]
受累于隔夜美股道瓊斯指數暴跌逾千點,港股在昨日低開低走,恒生指數盤中連續失守32000點和31000點兩大關口,收市時僅能險守在50天均線之上。
受到美股急瀉1100多點的拖累,亞太區及歐洲各主要股市也跟隨下滑,港股置身其中也未能幸免。港股在周二早盤競價時段已見大跌,恒生指數下跌1200多點報31028點,跌幅近4%;恒生國企指數報12880點,跌599點,跌幅近5%。[詳細]
受隔日歐美外盤暴跌的影響,亞太股市2月6日全線重挫。上證指數全天下跌3.35%,失守3400點整數關口,創業板指跌超5%,創三年新低。板塊方面,除了黃金股相對抗跌外,行業板塊全線盡墨,不計ST股,兩市有450多只股票跌停。市場從1月底以來持續走弱,兩市已有近百只股票股價創出歷史新低。
2月6日,滬指低開低走,早盤在券商、銀行等金融股企穩的情況下,市場跌幅并沒有進一步擴大,但午后指數加速下跌,跌幅超過百點,擊穿此前的低點3388點。滬指最終收盤重挫3.35%,失守3400點關口,收報3370.65點,向下尋求半年線的支撐。[詳細]
美股暴跌背后的邏輯
當道指的千點暴跌仿若1987年“黑色星期一”再現時,一日后的反彈又引起市場爭議:趨勢性拐點還是臨時性調整?
當地時間2月5日(下同),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度下跌近1600點,創下史上最大盤中點數跌幅,收盤下跌超1175.45,跌幅4.6%。標普500收跌4.1%,創2011年8月份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納斯達克指數跌幅略小,但也達3.78%。
“我們認為,基金今天(2月6日)開始會恢復正常操作。”彭博市場分析師AndrewCinko表示。不乏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鑒于目前美國經濟基本面仍較為穩健以及股市估值相對合理,此前的大跌更多是技術性調整,尚難斷言美股長期牛熊拐點已經來臨。.......[詳細]
美股大跌的原因并不復雜,甚至早就是預料之中的。首先,2008年以來,美聯儲不斷推行的量化寬松政策,使得美國處于長期的超低利率水平,泛濫的流動性推高了美股估值,這是美國股市走高的根本邏輯。
其次,長期低利率產生了資產泡沫,就像耶倫卸任前所說,目前美國股市和商業房產的價格都很高,令人感到擔憂。美股去年累計漲幅達25%,今年一個月的時間內仍然加速上漲了3%左右,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后,市盈率接近2000年科技股泡沫時的歷史高位,住宅價格則回升到2004年泡沫開始膨脹以來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說,美國資產泡沫比較嚴重。
其三,美國之所以在量化寬松政策退出問題上過于緩慢,是因為通脹率始終處于低位。但是事情正在發生變化,上周五發布的1月份數據顯示美國失業率處于4.1%的低水平,同時,薪資同比增幅創逾八年半最高,同比增長2.9%,薪資增長提高了市場對通脹的預期,進而提高了對未來聯儲加息速度的預期......[詳細]
本周一道瓊斯指數一度狂瀉近1600點,據市場數據統計,美股單日蒸發逾1萬億美元市值。
值得關注的是,《人民日報》1月份報道稱2018年美股或出現整體20%左右下調。文章指出,美國經濟目前可能已處于本輪復蘇的中晚期,此外當前美國經濟增速已持續超過其潛在增速,正向產出缺口可能推動通脹率顯著上升,而一旦核心通脹率顯著上升,美聯儲就可能加快貨幣緊縮的節奏。流動性收緊與融資成本的上升,有可能加劇美國股市的調整。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當地時間本周一道瓊斯指數暴跌近1600點,創歷史最大單日下跌數字,收盤跌幅高達4.6%。且美元指數更是從2016年年底的最高點103跌至最近的最低點88。更糟糕的是,美元已經加息5次,加息通道基本形成,后續美元加息頻率和力度仍會進一步加強。因此,2018年美股牛熊逆轉,將是大概率事件.......[詳細]
阿伊漢·高斯表示,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將延續反彈向好態勢,但中長期來看,這個周期性上漲有一定的脆弱性。危機之后,發達國家投資不足,發展中國家勞動生產率下降,全球面臨重大的人口結構調整,全球勞動力供應放緩等,這些因素使得世界經濟潛在增速在未來十幾年內會呈現疲軟狀態。
“全球整體經濟有復蘇的苗頭,但是風險因素還在增加,所以這種好的苗頭能持續多久,需要打個大的問號。”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 財政、貨幣政策退出可能帶來的風險,是關注的重點。財政部國際財經中心主任周強武表示,全球流動性拐點何時能出現,長期的QE(量化寬松)或者超QE,以及低利率政策,給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流動性推高了全球資產價格,是否會帶來資產泡沫,進而打擊消費投資的信心,拖累全球經濟的增長,這值得關注.....[詳細]
2月6日,受全球股市大跌影響,滬深兩市雙雙走低,截至收盤,滬指收報3370.65點,跌3.35%,成交額3188億。深成指收報10377.61點,跌4.23%,成交額2408億。創業板收報1598.12點,跌5.34%,成交額614億。行業板塊幾乎全線殺跌,僅有黃金股逆市走強,兩市逾400只個股跌停。
對于美股暴跌引發的全球股市下跌潮,多位專家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此輪美股市場下跌,主要因前期漲幅過大獲利回吐影響。對A股市場會產生短期利空影響,但不會改變A股上升趨勢。
前海開源基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美股2018年漲幅創了幾十年紀錄,三大股指的估值已經在歷史高位,有了一定泡沫,而美股連續大漲八年后,累積大量獲利盤,一有風吹草動,就有資金瘋狂出逃,獲利了結,造成大跌........[詳細]
美股暴跌對A股影響幾何?
證券日報刊文稱,經濟穩中向好、政策監管有效等多重因素推動下,A股下行的空間已經逐步縮小。
證券時報頭版刊文稱,近期股指的回調是前期持續上漲累積風險的有效釋放,美股的大幅波動對全球股市包括A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不宜過分擔憂。
中證報刊文稱,分析人士指出,美股調整引發全球資金避險情緒升溫,美股對A股影響更多是短期情緒面的沖擊,不會導致國內市場資金大量外流。同時,A股基本面有支撐,估值有韌性,安全邊際更高,投資者不必過度悲觀。
上海證券報刊文稱,考慮到目前A股估值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仍處相對低位,股市投資者的整體杠桿率不高,加之中國經濟基本面堅實,市場資金面寬裕,無需因海外市場波動而恐慌......[詳細]
這次美股大幅下跌的直接觸發因素是超出預期的非農就業和工資數據。1月份非農就業增加20萬,小時工資上升2.9%,均超出市場預期,在消費為主要動力的美國經濟中,就業和工資超預期上升大大提升了市場對貨幣緊縮的預期。但是,加息預期僅僅是市場大幅拋售的“借口”,美股此次大跌根本原因在于估值過高,內部早就需要一場有力度的修正.......[詳細]
A股風格與美股十分類似,各行業龍頭在盈利和估值的雙重刺激下實現共振。這種風格的類似一方面顯示了A股市場的價值化趨勢,另一方面也源于作為重要邊際增量的外資集中入場對A股投資風格的影響和存量資金的正反饋。然而,基本面良好、價值化導向的美股也會受通脹預期升溫、利率連續上行的沖擊而遭遇調整。回歸國內,即使A股盈利復蘇持續,也不排除階段性由于通脹壓力、利率上行而出現估值調整.......[詳細]
暴跌背后的機遇與風險
博時基金認為,從A股近期調整來看,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2018年開年以來全球股市共振情況下,A股市場也出現較為集中的上漲,市場主要指數短期累積了一定程度的風險;另一方面,全球及國內宏觀經濟如通脹預期等負面因素近期集中發酵,而且國內流動性方面的風險因素也開始階段性出現.......[詳細]
A股震蕩調整隱藏中期向好因素 業界認為不必擔憂系統性金融風險
近期,受到部分個股業績變臉、金融去杠桿,以及美股下跌等內外因素疊加影響,A股市場連續下挫。但我國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資本市場生態環境不斷凈化等多因素仍將支持A股市場中期向好。
長遠影響看,A股市場此輪順勢下跌,將有利于回歸投資的本源,是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中回歸合理估值水平的契機,同時,通過市場震蕩對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教育,有利于股市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詳細]
每當市場大跌之時,不少投資者都會如驚弓之鳥、驚慌失措。其實,投資者更應該做的是冷靜和理性地分析市場大跌的原因及后期趨勢,尤其是手中持有的股票基本面是否發生了變化,然后根據自己的投資原則做決策,而不是根據市場的波動做決策。
一句話,未來的A股市場,投資者需要真正抓住“好股票”,好股票意味著“好行業+好價格”,每當市場大跌之時,聰明的投資者,大多會想到會有哪些好的機會來臨,他們習慣于根據自己的投資原則去做投資決策,而不是根據市場的波動去做投資決策。
彼得·林奇說,每當股市大跌,我對未來憂慮之時,我就會回憶過去歷史上發生過40次股市大跌這一事實,來安撫自己那顆有些恐懼的心,我告訴自己,股市大跌其實是好事,讓我們又有一次好機會,以很低的價格買入那些很優秀的公司股票......[詳細]
本期編輯:李波 許潔 6274258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