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購潮”背后三大主流趨勢凸顯
并購重組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工具,對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升級、提高市場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來,并購重組持續受到政策支持。
政策東風之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活躍。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11日,今年已有1359起并購事件在資本市場出現。從并購的形式、目的以及支付方式等細節來看,科技創新驅動、產業深度整合、注重可持續發展理念成為主流。
>>>用好并購重組工具 助力資本市場改革
A股上市公司2024年分紅圖譜:高頻度 多樣化 制度化
近4000家發布現金分紅相關公告,涉及分紅金額合計2.35萬億元。
上市公司的分紅一直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2024年,政策的不斷推進、市場發展環境的逐漸改善以及公司治理的日益成熟,共同促使A股上市公司回報股東意識和能力顯著提升。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14日,年內已有3966家上市公司發布現金分紅相關公告,同比增長12.07%。
>>>從三方面發力解好現金分紅這道題
“黑科技”助萬億元低空經濟“展翅翱翔”
2024年被譽為“低空經濟元年”和“5G-A商用元年”。這一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常州等多個城市宣布打造低空經濟生態圈。
從飛行器制造到基礎設施建設,低空經濟全產業鏈展現出迅猛發展勢頭。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預估,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低空經濟如何行穩致遠
政策護航創新藥發展:“出海”破浪 并購潮涌
近年來,我國持續鼓勵支持創新藥物研發,為創新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土壤,行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據《醫藥工業“十四五”期間產業升級突出進展和產業技術未來發展重點領域》報告,“十四五”以來,我國國產創新藥“量”“質”齊升,共有113個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是“十三五”期間獲批新藥數量的2.8倍,市場規模達1000億元。
>>>創新藥勇者進擊的時代加速到來
三“穩”改革見成效 資本市場韌性和內在穩定性不斷增強
2024年,“穩”字貫穿資本市場全年,從年初《政府工作報告》的“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到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住樓市股市”,“穩”既是今年資本市場的關鍵詞,也將是明年資本市場的主旋律。
今年以來,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為引領,推動形成“1+N”政策體系,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強投資者保護、強化監管、壯大長期投資力量等方面持續發力,資本市場生態持續優化。
“技術+應用”重塑AI生態:資本加持 產業前景可期
2024年,大模型行業充滿變革與挑戰。從“文生文”到“文生視頻”,從單模態到多模態融合,技術不斷突破界限,為各行各業帶來深遠影響。在這場AI(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浪潮中,我國正邁上AI賦能千行萬業之路。
2024年3月份,“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明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
>>>AI行穩致遠需三力齊發
資本市場“磁吸力”不斷增強 制度型開放向縱深推進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推進,今年在制度型開放和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務實高效的政策措施。這些舉措不僅進一步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磁吸力”,加速外資“引進來”,在促進境內企業與金融機構“走出去”方面也成效顯著。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是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資本流動日益頻繁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關鍵選擇。
人形機器人:全鏈共振 未來可期
2024年,人形機器人產業風起云涌。政策接連出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特斯拉等巨頭的加碼布局,創企投融資和重大投融資事件密集發生,A股市場多只概念股股價大漲……產業大事件層出不窮,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成為了科技界一顆“耀眼的星”。
今年初,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做強未來高端裝備。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突破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超高速列車、下一代大飛機、綠色智能船舶、無人船艇等高端裝備產品。
>>>人形機器人產業不能僅滿足于概念的狂歡
貨幣政策靈活精準 創新工具助推資本市場穩步向好
2024年,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展現出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的特點,逆周期調節力度顯著增強,給市場注入了堅定的信心與蓬勃的活力,更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12月份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定調我國明年將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釋放出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控力度的積極信號,對于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
供需兩側發力 存量和增量財政政策取得新成效
2024年,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供需兩側發力,一系列增量、存量政策落地見效,有力保障了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落實,促進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近日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指出,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打好政策“組合拳”。
資本市場向“新”聚力 助推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資本市場作為鏈接資本與科技、產業的關鍵樞紐,在服務新質生產力方面,大有可為。
近年來,資本市場穩步縱深推進多維度改革,已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打下了堅實基礎。在融資端,從科創板、創業板,到北交所,再到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提升包容性,使更多擁有核心技術和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能夠更加暢通地獲得融資。在投資端,監管層持續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措施降低了投資成本,也增強了資本市場穩定性。
以舊換新:新動能激發內需新潛力
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利企業、更惠民生。
今年以來,隨著政策體系日益完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兩新”政策,在推動工業企業設備更新提速的同時,也不斷為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成為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的重要發力點。
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擺在首位。
穩樓市 今年政策出臺數量已達780余條 化債路 房企風險出清提速迎曙光
2024年,從宏觀政策釋放強烈信號,到市場去庫存提速,再到企業風險化解方案逐步落地,房地產行業呈現出止跌回穩勢頭。
這一年,政策應出盡出,首付比例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房貸利率調整至歷史低位,住房交易環節稅費優惠力度持續加大。與此同時,“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通過金額近4萬億元,保障房“以購代建”、收回存量土地等創新性政策邁出重要一步,開發商得以調整存貨結構“騰籠換鳥”,努力完成保交付任務,加快債務重組,重回經營正軌。
>>>2025年穩樓市要譜好“三部曲”
2024年新能源汽車業開足“智引擎” “競”“智”“新”重塑產業新生態
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2024年有太多高光時刻值得被銘記:7月份,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50%大關,提前實現了國家既定目標;11月14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萬輛,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量達到1000萬輛的國家。
一系列耀眼成績背后,“競”“智”“新”三大高頻詞貫穿汽車行業全年發展。面對2025年,在競爭發展與結構調整并重的新格局下,如何在健康的市場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書寫汽車產業新華章
本期策劃:才山丹 編輯:王浩 郵箱:276812304@qq.com
證券日報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