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主辦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一季度峰會暨貨幣金融圓桌會議"于2018年4月1日在北京舉行。
致辭
4月1日,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一季度峰會暨貨幣金融圓桌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出席論壇。他在致辭時表示,目前需要對金融業的改革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向新時代,站在新起點,金融業要有新作為,要抓住新矛盾,助推新戰略,實現新目標。
劉偉表示,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過去五年,我國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經濟結構出現新變革,經濟增長取得新動能,經濟開放迎來新階段,在供給側改革、創新發展、宏觀調控、對外開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
劉偉指出,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尤其是金融領域,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因此,我們需要對金融業的改革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向新時代,站在新起點,金融業要有新作為,要抓住新矛盾,助推新戰略,實現新目標。劉偉表示,長期以來,中國人民大學以"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為辦學宗旨,以國家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為導向,充分利用自身學科特色和人才優勢,不斷加強協同創新與合作研究,通過推進新型智庫建設……[詳細]
4月1日,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一季度峰會暨貨幣金融圓桌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理事長、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崎出席論壇時以"推動經濟理論新發展助力改革開放新征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近現代100多年來,埋藏在中國經濟學家們心中始不泯的愿望,就是要構建、創造出中國人自己應運而成的現代經濟學。
洪崎表示,中國曾產生過豐富、深邃的經濟思想,特別是先秦、漢唐時期產生的經濟思想,領先于他國并在海內外產生過深遠影響。例如,中國的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在2700年前就提出了比較系統的經濟思想——創辦官鹽、官鐵,并用其收入用于解決政府開支,而對老百姓實行輕徭薄賦(食鹽由政府專賣制度至今仍在實施);在《牧民》、《立政》等篇中,提出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生產觀,強調政府要積極引導民眾發展經濟;在《輕重甲》中,較系統闡述了貨幣、物價理論;在《乘馬》、《禁藏》等篇中提出了"儉侈并重"、適度消費的觀點;從職業分類的"士農工商"四業分居論,推出了分工理論。紙幣也是中國的發明。
"但從宋代以后,中國在經濟理論方面基本上沒有新發展,特別是進入近現代,由于國家長期積貧積弱,經濟學理論以引入、學習西方為主。"洪崎表示。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學屆呼吁加快構建新版國家經濟學說的呼聲日益高漲。據洪崎介紹,2012年,黨的十八大前夕,賈康、徐林、李萬壽、姚余棟、黃劍輝、劉培林、李宏瑾等七人,滿懷當代中國經濟學人的強烈使命感、責任感,組成"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研究小組",歷經多次內部研討及小組成員流水作業的12次比較重大的修改和補充完善,撰寫了《中國需要構建和發展以改革為核心的新供給經濟學》一文,并先后發表在《財經》、《財政研究》、《經濟要參》等刊物,產生了廣泛影響,獲得"2014年度鄧子基財經學術論文獎"。
2013年9月,經北京市民政局批準成立了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2013年12月8日,主題為"新時代、新機遇、新供給"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立大會暨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研討會在京召開。洪崎表示,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的設立宗旨,是力求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取向上,深刻反思近幾十年歐美主流經濟理論框架,踐行"求真務實融合古今,開放包容貫通中西,努力打造與未來中國經濟地位相適應的一流智庫"理念,積極研討構建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理論。通過構建跨界合作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和"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發展成為新型民間智庫平臺。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今年底將迎來成立五周年。洪崎表示,五年來,各項研究工作穩步推進,取得積極進展,在基礎理論研究、重點課題研究、決策咨詢、公益性學術論壇、閉門研討會、圖書出版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通過直報、專報等渠道向有關部門報送,獲得國家有關領導人的批示及相關部門的積極反饋和高度肯定,并通過出版著作和發表學術文章和媒體文章等形式,向社會各界傳播新供給經濟學研究成果和智庫產品,努力推動新供給研究院成為具有高學術品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得到各方好評,贏得了良好聲譽…… [詳細]
主旨演講
?4月1日,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一季度峰會暨貨幣金融圓桌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劉世錦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劉世錦認為,現在需要做實做優,而非人為做高中國經濟,要為高質量發展打好基礎。他還表示,下一階段,中國經濟速度再低一點也可以承受,因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今后每年增長6.3%就足矣。
?劉世錦指出,在中國經濟30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后,從2010年第一季度開始進入減速,到目前為止已經有8年時間。8年來,一直有不同說法:一是認為這是個周期性的波動,主要是凱恩斯模型,有高有低,這8年一直處在低的過程中,下一步有可能還會高;二是認為中國經濟受到外部沖擊,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國際上形勢不好,中國也不好。"這兩種說法我以為基本上不能成立。"劉世錦認為,這是增長階段的轉換,也就是中國經濟是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向未來的中速增長,這是一個大的分析框架……[詳細]
4月1日,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一季度峰會暨貨幣金融圓桌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華軟資本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廣宇出席論壇,他以"深化投資和資本市場改革,更好地服務和催生新實體經濟"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國務院批準《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表明資本市場制度改革在加速。
王廣宇表示,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如何讓這些企業通過存托憑證的方式回歸A股市場,其效率非常高。這表明我國當前對于新經濟,對資本市場和對投資制度方面的改革在加速,也表明在投資和資本市場有很多的問題仍需解決。
王廣宇認為,要釋放新經濟的發展動能過程中投資和金融部門要更主動地發揮自己的作用……[詳細]
今天有兩個主辦單位,一個是我任職顧問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另一個是金融50人論壇。我把我的題目概括成9個字:新供給,新姿態,新場景。場景應該是大家今天感覺最為有沖擊力的,上一周國務院剛批復了證監會的一個文件,可以讓新供給當中的新企業成為一種稱呼,如果是獨角獸被確認的話,可以走直接的IPO綠色通道,也可以用CDR直接上市,還可以借殼。如果這三個通道給新供給的內容在證券化當中提供最快速最龐大最有估值潛力的一種證券化新場景的話,無疑是對新供給從金融場景角度給出的最大的支持和引領。
所以,這一段時間以來,獨角獸、CDR兩個詞語已經鋪天蓋地,360回來先下市再上市的借殼,代工的富士康的直接上市,隨后的CDR,我們把場景全部都鋪開了。突然之間你會感覺到獨角獸成為最為關注的企業。當然,從我的角度,我高興的是我們社保基金當年那么多的以新供給為內容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下的投資,不到5年時間,如果上市的話,可不是掙幾倍的問題,可能是幾十倍的收益……[詳細]
關于金融監管和金融風險的話題,目前人們討論最多。無論是從金融的理論還是實踐的角度來看,關注風險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金融從業者的一個底線,要通過監管來防范風險。但是在我的理論思維里,一般意義上提監管肯定是沒有錯的,但是,從金融的角度來看,監管目的是什么?這個是很重要的。監管的功能是什么?金融監管和金融發展的是什么?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的關系是什么?監管如何適應金融的發展趨勢,如何推動中國金融的改革發展和開放。我想這些都是需要認真思考的。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目前需要理清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要思考中國金融的發展趨勢是什么。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順應歷史的潮流。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必須順著車輪往前走。車輪是擋不住的,因為它是歷史規律。所以,深刻的理解金融未來的變革趨勢、發展趨勢變的非常重要。以下幾個趨勢是毋庸置疑的。一個是中國金融的結構一定會發生非常重大的變化。這個結構不是從機構的角度來看,而是從金融的資產結構來看……[詳細]
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各位做個交流。關于宏觀運行的大勢,我在2017年年初以來已經在很多場合說過自己的基本觀點,和劉主任的思路高度一致。我也是認為在運行中間要努力確定經濟發展階段的L型轉換,凝聚新常態由"新"入"常"的共識,鞏固其態勢,來追求盡量長時間的中高速增長平臺上"升級版"的高質量發展。而這里的關鍵,是要結合中國配套改革的攻堅克難,來理性處理以結構優化為側重點的升級發展,和中央強調的系統性風險防范。
今天我就不想再重復已經說過多次的這些觀點。而另外一個最近可說屬于熱點的問題,我想借此機會和各位交流一下自己探討性的看法:從"美中貿易戰"來看總體的中美關系,以及相關的中國現代化戰略的思維。首先,從理論層面看,現在各方關注的"美中貿易戰",如果從理論視角考慮,可以做什么點評?我認為首先要肯定,經濟學這么多年的探討、發展中,關于國際貿易(進出口)的互惠互利原理……[詳細]
宏觀形勢
?各位專家,各位嘉賓,在座的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參加今天這個新供給的季度會議,今天下午我演講的題目是"乘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東風重整政府收入體系",這個也是我長期研究的話題。十九大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樹立了未來30多年長遠的奮斗目標,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個偉大目標之下,在經濟方面的核心議題是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按照十九大報告我歸納為8個字:改革、開放、創新、協調。在這八字要決之下,是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簡要回顧一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間軸:2015年提出,2016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元年,2017年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8年計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這個主線之下,回過頭可以看到今天作為會議主辦方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院在這個問題上所做出的貢獻。2013年,新供給經濟學提出的"八雙五并重"的政策主張……[詳細]
大家下午好,我知道在座各位大多數是來自財政和金融領域,但貿易問題可能是國際問題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焦點,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我今天的演講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還是要與大家一起回顧一下2017年全球貿易走勢,為什么全球貿易實現了金融危機以來強勁的復蘇?第二,換一個視角,我更多的是從全球價值鏈的角度看背后深層次的問題,特別是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的背后的結構性問題,及對全球經貿帶來的影響。第三預測一下未來特朗普貿易戰沖突的風險。
2017年,全球貿易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實現了金融危機以來的強勁復蘇。根據相關研究,比如像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預測2017年全球貿易復蘇達到4.5%,這遠遠高于2016年1.3%的增速。WTO成員60多個成員國中出口正增長的占比87%,進口正增長的占比89%。不僅僅新興經濟體、發達經濟體,全球都在貿易復蘇中實現了同步的過程。從復蘇的區域看,亞洲、北美地區,借助于中國和美國的經濟強勁的動力……[詳細]
大家好!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做一點交流,"適應時代變化,深化金融改革"。新時代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十九大已經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時代,而且也提出了到本世紀中葉我們的奮斗目標,就是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要世界領先,這是一個非常宏偉的戰略目標。
在這里可能有幾個重大變化是我們特別要注意的,第一個,經濟增長進入一個換檔轉型的階段。從2012年開始,我們的經濟增長下行,到現在還處在一個經濟增長換檔轉型非常關鍵的階段。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過程里,原來高速增長所掩蓋的好多的矛盾會集中暴露,給我們提出很多新的挑戰。其中,長期積累的一些經濟金融的問題,金融的風險也會加速的釋放。所以,為什么當前我們三大攻堅戰里第一位攻堅戰任務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重點就是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如果這個風險控制不住,穩都穩不住的話,下一步的轉型改革就很難推進了。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詳細]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政府部門尤其是金融相關部門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讓我們對接下來的金融體制改革充滿了期待。在此,我認為未來金融改革的關鍵可以包括對內面向實體經濟的融資體系改革和對外面向人民幣國際化的匯率機制改革兩個方面。
一、建立通暢聯動的一二級市場統一機制,發展股權融資實現杠桿均衡、防范金融風險,建立有利于經濟持續發展的多層次融資體系。?實體經濟不等于制造業,防范金融風險既包括金融體系自身的風險,更包括制造業產能過剩、污染排放和高能耗的泡沫。科學的實體經濟的內涵,既包括高質量面向居民需求的第二產業,也包括現代服務業,既包括商品與服務,也包括公共品與服務。說到底,實體經濟就是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普惠國民的能力。因此,資本的根本目的是支持科技創新,經濟的根本目的是將創新成果普惠到全體國民。具體的改革措施包括:1、建立面向創新、創業的融資體系,將產學研資四方面結合起來……[詳細]
本期編輯:劉睿智 9234816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