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
近日,貴州、江蘇等地以舊換新政策再擴容,將消費電子品類納入補貼范圍。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已有多地將3C消費電子產品納入以舊換新補貼范圍,且政策實施效果明顯。
“在以舊換新政策刺激下,消費者對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顯著提升,直接帶動相關產品銷量增長。同時,政策鼓勵購買技術含量更高的產品,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此外,消費電子產品的快速更新換代對供應鏈效率和響應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促進了供應鏈的優化和升級。”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
補貼范圍不斷延伸
貴州省商務廳發布公告稱,12月1日起將3000元(含3000元)以下國產手機、平板電腦兩類數碼產品列入家電以舊換新補貼范圍。補貼方式為支付立減(不領券)。補貼標準為按照產品購置發票金額的20%給予一次性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單件補貼不超過600元。
江蘇省于11月26日發布《3C數碼產品補貼專項活動操作指引》《關于2024年蘇新消費·綠色節能家電以舊換新專項活動新增補貼商品品類的通告》,新增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在內的7類3C產品和20類家電商品享受15%補貼。
此外,今年8月份,湖北省在全省范圍內發放1億元“惠購湖北”3C數碼產品消費券,廣大消費者購買手機、數碼相機、智能手表、學習機、翻譯機、無線藍牙耳機等六類電子數碼產品可享受優惠。廣東省對于個人消費者購買的平板、智能穿戴設備,如果訂單金額超過500元,可以按照產品銷售價格的15%享受一次性立減補貼,每件補貼不超過2000元。
蘇寧易購以舊換新專項負責人透露,以江蘇為例,11月27日至12月1日,補貼開展的第一個自然周,手機數碼銷售額同比增長1701%。換新需求集中在手機、平板電腦產品,其次是智能手表、藍牙耳機等品類。
“目前針對智能手機等3C數碼產品的政策支持以地方補貼和以舊換新為主,根據各地不同的產業和財政情況,將補貼范圍延伸至手機、智能穿戴等消費產品上,在政策助力下,進一步發掘了市場消費潛力,消費電子市場需求顯著提升。”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
中信證券研報稱,預計手機及AIoT終端等消費電子品類有望納入2025年3C國補,補貼品類將得到進一步擴張。
“在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樂觀看待后續補貼政策的進一步推出,一方面擴大補貼品類,納入手機、AIoT等品類,另一方面延長補貼時間,帶動消費電子產業鏈進入景氣周期。”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表示。
助力產業技術革新
以舊換新政策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實施,不僅刺激了消費市場,推動AI新技術、新產品加速落地,還為產業鏈相關公司帶來了顯著利好,助力產業的技術革新和可持續發展。
近期,AI技術產品的銷售情況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特別是在消費電子領域,AI技術的應用推動了產品的創新和市場增長。袁帥表示,AI技術產品在消費電子換機潮中最受青睞,主要原因包括AI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消費者需求的轉變,而以舊換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一趨勢。
“隨著AI技術的廣泛落地,相關技術推動數碼產品不斷更新,手機、PC等智能終端加速搭載AI功能,消費電子行業出現新變化。”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表示。
為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需求,諸多消費電子產業鏈上市公司紛紛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終端引領升級,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探索落地。
強達電路近日表示,公司積極布局工控自動化和數字化產品、AI服務器和交換機等高算力產品、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產品、應用AI技術的消費電子產品等。
江波龍表示,從趨勢來看,AI在終端側的落地仍是大概率事件,整體消費電子市場前景依然可期。公司將充分利用自身技術、產品、品牌等綜合優勢,積極把握產業機遇,實現業務的不斷突破。
漫步者也稱,搭載AI相關功能的各類新產品正在開發中,公司將融合積累多年的電子及聲學領域的技術,結合對消費者需求的理解和把握,依托自身的供應鏈能力,將相關產品適時投放市場。
“消費者對于3C數碼產品的需求已不僅僅停留在換新層面,而是對服務、價格、質量等提出了更高的期待。這一趨勢不僅推動了電子產品的快速迭代,也有望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郭濤表示。
賽迪顧問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袁鈺表示,人工智能在消費電子領域不斷創新和融合,助力AI手機、AI個人電腦、智能家用機器人等消費電子產品掀起熱潮。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