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蓬勃發展,正在助推金融業轉型升級。多位專家26日在“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的“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融合主題論壇”上表示,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金融業新格局,不過風險控制是金融創新的前提,金融科技嚴監管仍是大勢所趨。
助推金融業轉型升級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表示,金融科技正在深刻影響銀行業。中國在金融科技方面領先全球,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信銀行等在內的金融科技企業,對推進世界金融科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金融科技發展仍面臨挑戰。”朱民認為,一是數據來源問題。電商、社交、電訊、稅收等領域產生的數據,哪些能更好描述個人行為,又如何進行數據管理和分析,以及如何保密等都值得探討。二是網絡安全問題。在對世界網絡安全的行業排序中,金融科技、金融企業遭到黑客攻擊和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都在行業之首。因此,在金融科技突飛猛進的當下,網絡安全至關重要,需要政府、監管層、企業以及研究機構共同探討。三是人才問題。金融科技迅速發展,但是相關技術、研發、管理人員還遠不能滿足需求,因此金融科技的教育工作至關重要。
從證券行業來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表示,近年來,我國銀行業科技穩步推進,國外投行也加大向金融科技公司轉型的力度。與銀行業或國外投行相比,我國證券行業科技投入相對不足,具體包括:一是我國證券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仍不足;二是我國證券公司技術人員配置仍較少;三是互聯網理財人數和使用率遠低于網上支付、網上銀行的使用比例;四是市場組織者技術系統壓力大,創新有待加強等。
“未來,隨著5G、虛擬現實、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的突破,科技手段將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運行效率,更有可能重塑金融業新格局和新形態,帶來資本市場新變革,甚至有可能顛覆資本市場的運行邏輯。”肖鋼稱。
嚴監管是大勢所趨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霍學文認為,金融科技必須加強監管。由于金融科技具有開放性和延展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市場的固有風險和金融媒介風險。“現在遇到的信用風險、合規風險、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都很容易在金融科技的作用下外溢。監管行為的滯后,非法金融活動的增多,都會增加金融科技時代的金融風險。”
陸金所控股首席執行官計葵生表示,金融科技發展呈現嚴監管、結構調整和技術迭代三大趨勢。一是金融科技將迎來嚴監管,未來的監管標準要求將越來越高;二是金融市場結構在未來幾年將有比較大的變化;三是科技對金融的影響將加快,未來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應用,將對整個金融行業的前中后臺帶來巨大變化。
談及金融科技發展趨勢,計葵生提到,未來金融科技的最大變化是AI機器人應用將取代APP應用,并將基于數據AI模型為傳統金融機構和公司提供服務。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