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火焰和海水并存,7月份的A股市場波瀾起伏。
“還是再等等看吧,雖然開了戶,但自己的投資經驗不足,要不買點理財先試試。”當初咬牙要殺入股市的投資者逐漸平息了躁動的心態。
上證綜指7月份以來漲超7%,最高點為3458.79點,最低點為2984.98點,之間跨度近500點。臨近月底,《證券日報》記者再次走訪北京地區幾家證券營業部,發現投資者開戶情況與7月初相差無幾,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增加或減少。
多位券商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營業部開戶情況較7月初沒有明顯變化,大部分仍是線上開戶,來營業部現場開戶的投資者主要是開通創業板、新三板、融資融券業務的權限。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比較多,理財需求更加旺盛。”
營業部開戶情況與7月初持平
前期的股市上漲,催升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為股市注入了不少新鮮血液。據中國結算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滬深兩市新增投資者數為154.9萬戶,同比增加46.72%,環比增長27.58%。截至6月末,滬深兩市期末投資者數為16774.32萬戶,同比增長8.72%。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新增投資者數較2019年末新增799.08萬戶。
《證券日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券商行業目前呈現高度線上化特征,受多方面因素等影響,不同券商營業部在現場開戶情況也有明顯區別,不能一概而論。總體來看,來券商營業部現場辦理業務的投資者數量并不多,與疫情之前相差無幾。
在一家中型券商的北京某營業部里,雖然現場開戶的投資者并不多,但客戶經理卻很忙,剛接待完一位配置理財產品的客戶后,又忙著回復了幾個電話。該客戶經理向記者介紹稱:“營業部開戶情況和7月初持平,變化不大;倒是購買或者有意向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增加不少。部分客戶覺得股票市場波動太大,自身投資經驗不足,會更傾向配置理財產品。”
一家西南地區上市券商營業部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最近來營業部的投資者基本都是開通創業板、新三板、融資融券業務的權限,新增入市的投資者還是以線上開戶為主,營業部開戶數仍維持7月初的水平。”在市場持續跌宕之后,開戶的投資者數量并沒有明顯減少。該營業部負責人表示:“雖然這波行情波動很大,但不少新開戶的投資者存在對牛市的期許,所以先把賬戶開了,等待入市時機。”
另一家頭部券商北京地區營業部客戶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前期市場行情不錯,近期開戶情況稍好于6月份及7月初,配置理財產品的客戶較多。”
理財產品成券商必爭之地
在走訪過程中,《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相較于前去營業部現場開戶的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的人相對更多。為此,《證券日報》記者就目前券商營業部理財產品的銷售情況詢問了多位券商人士。
上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中型券商營業部客戶經理表示:“營業部銷售的理財產品包括券商資管以及各類代銷產品,策略主要以資產配置為主。資管產品方面,多以‘固收+’模式配置,也就是大部分資金投資固定收益類產品,在獲得基本收益的基礎上用‘+’來增厚收益。代銷產品多以權益類公募及私募產品為主。”
該客戶經理進一步表示,“我們有自己的主推產品,以此培養產品型客戶。不少投資者還不太了解券商資管產品,券商除了開戶炒股外,還可以為客戶提供多種理財產品,從固定收益類產品到權益類產品都會有,各自的投資門檻也大不相同,除了針對高端客戶的專屬理財產品起購金額較高外,還有很多門檻和風險較低的產品可供選擇。相較于線上購買理財產品,缺乏實戰經驗的投資者來營業部咨詢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畢竟會有專業人員幫助投資者了解產品。”
頭部券商憑借自身優勢,近年來在資產管理業務上做得風生水起。“營業部大多以銷售公司自己發行的資管產品為主,類型豐富,還有專業的投顧服務產品。投資者配置理財產品的需求很大,我們也有自己主推的產品。”上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頭部券商北京地區營業部客戶經理表示。
對于客戶購買投資產品的需求及風險承受能力方面,上述西南地區上市券商營業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由于投資者個人風險偏好不同,偏好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和嗜好風險類產品的客戶人群區別明顯,二者不易轉化,推薦的產品也不同。營業部銷售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主要是以券商的資管或收益憑證為主,權益類產品范圍較廣,公募及私募都有所涉及。在推薦產品方面,營業部會主推總部的標準化產品。”
另一家上市券商北京地區營業部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在公司APP的金融商城中,理財產品全面,可供有經驗的投資者自行篩選。”
《證券日報》記者先后使用兩家券商賬戶,親身體驗了一下如何購買理財產品。記者先在一家偏互聯網服務的券商APP里,搜索“理財產品”“購買理財”等相關信息,第二天就接到該券商專屬客戶經理的營銷電話,向記者主推了一款“XX研究精選混合基金”。《證券日報》記者還在一家領先的科技驅動型頭部券商APP上進行了類似體驗,當記者聯系專屬投顧表示有購買理財產品需求時,卻一直無人回應。
銷售理財產品具有群眾基礎
據券商人士透露,今年券商資管產品的銷量不錯。一家上市券商負責資管投資的總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的權益類產品銷售占比超過90%,一只投資門檻為40萬元的資管產品已將原來‘每半年開放一次申購’改為‘每月開放一次申購’,主要是為了滿足高凈值合格投資者的購買需求”。
《證券日報》記者還專門采訪了身邊偏好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大多數人覺得,自身投資經驗不足,購買固定收益類產品風險不高、能夠承受。一些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表示,與直接投資股票相比,購買理財產品更加省心,畢竟自己不是專業投資者,沒有太多時間來打理。
《證券日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還了解到,在券商處購買部分資管、私募、信托等高端理財產品時,也是有“門檻”的。首先,需要投資者進行合格投資者認證,個人投資者需要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至少滿足以下三項條件之一: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若擬認購私募基金產品,還另有要求。
資管產品“接地氣”很受寵
為了適應更多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券商發行的集合資管計劃越來越“接地氣”,通過與各大互聯網理財平臺合作,相繼推出多只“爆款”產品,一些熱門產品剛一上線就被投資者搶購一空。
伴隨券商資管改革的穩步前進,其公募化改造進程也不斷提速。券商在證券投資方面具有專業的研究優勢,近年來不少券商憑借優秀的產品業績聲名鵲起。以騰訊理財通平臺為例,在其穩健理財專區券商類產品中共有10只產品,其中有9只已經售罄,目前在售的是1只券商公募大集合產品。該產品精選中短久期信用債作為基礎資產,擇機波段操作長久期信用債,并適當配置ABS類資產,滾動封閉期為6個月,起購門檻為100元。該產品自成立以來年化凈值增長率為3.43%,目前已累計成交1萬筆。
上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上市券商資管投資總經理表示,“券商資管下一步的方向一定是朝著標準化產品轉型。公司在穩定發展固收產品的同時,會慢慢把重點布局在ABS、FOF和標準化權益產品上”。
面對券商資管產品的逐步大眾化,一位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券商資管產品此前很多都是通過銀行渠道進行代銷,但部分客戶并不了解券商資管產品,因此銷售范圍不廣、難度也大。如今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迅猛,券商借助互聯網平臺推出低門檻的爆款產品,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參與,拓寬了銷售渠道。”
但對投資者來說,需要注意的是:不僅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理財同樣有風險,投資也需謹慎。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