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有助于激發市場活力,是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優化我國資本市場法治化環境,出臺新證券法、推動刑法修訂等,大大提高了違法成本、推動了集體訴訟制度的建立。在此背景下,投資者的切身體驗如何?記者就此展開了廣泛采訪。
具有20年證券投資經驗的張女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近些年,中國證監會、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相繼出臺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對保護中小投資者的相關規則進行了重構和優化。這些法律文件,實現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追責的多維打擊,進一步提高了對內幕交易、信息披露違規、‘偽市值管理’等證券違法行為的震懾力,讓股民可以在公平、公開的市場環境中進行投資。”
值得關注的是,不僅監管部門加強了對投資者保護的頂層制度建設,中介機構也不斷提升投資者教育水平。當前證券經營機構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渠道不斷拓展,主要渠道包括兩方面:一是現場方式,例如,組織參觀實體投教基地;舉辦投資者培訓、座談交流活動;走進學校、社區、企業開展宣傳活動等。二是非現場方式,例如,通過公司官方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平臺開展投資者教育專題活動。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在股市投資方面我是一名新手,但從開戶到投資,我切實感受到了相關規則在保護投資者方面的作用。”李茂(化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證券公司開戶過程中填寫的風險揭示書,對投資股市的風險進行必要提示。我開戶的券商客戶端、微信公眾號也經常發布投資者教育相關內容,讓我對各類業務的風險有了更深的認知,這些舉措對于我這類股市新手很有幫助。”
李茂還表示:“我在網上常常看到打著專家旗號進行非法薦股的人,通過閱讀相關投資者教育知識,讓我了解到‘黑嘴’‘殺豬盤’等證券違法行為,及時有效地提高了我識別和防范風險的能力,同時,我也會常常提醒身邊的投資者警惕這類非法證券活動。”
不久前,康美藥業證券虛假陳述案成為中國集體訴訟第一案,在投資者中反響強烈。一位接觸證券投資5年的投資者王先生就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證券代表人訴訟制度在制裁違法者、補償投資者、警示全行業方面功效顯著。可以看到,我國資本市場中投資者保護工作已經有事前、事后多方位舉措。“未來在保護投資者過程中,還需要加強以下兩點,一是監管部門需要引導投資者依法通過正當途徑維權;二是鼓勵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接受公眾投資者監督。”王先生說。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