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2022年“金融知識普及月金融知識進萬家爭做理性投資者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將于9月份拉開帷幕。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網信辦于8月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活動的相關情況。
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余文建在會上介紹,本次活動的主題是面向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宣傳基礎金融知識和金融風險防范技能,深入開展風險提示,防范非法金融活動。倡導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科學理財和合理借貸,推動金融健康的社會共建,促進共同富裕。引導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自覺抵制網絡金融謠言和金融負能量,共建清朗網絡空間,讓人民群眾更好地共享金融改革發展成果,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六個方面:一是注重提升金融素養,宣傳普及金融消費者生產生活所需金融知識。二是倡導科學理財和合理借貸,幫助金融消費者守住“錢袋子”。三是聚焦重點人群、金融常識、熱點問題、跨越數字鴻溝等,貼近社會公眾需求開展教育活動,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四是提供專業、便捷的投資者教育服務,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五是爭做金融好網民,共建網絡美好精神家園。六是強化金融風險提示,識別、遠離非法金融活動。
當前,金融消費者如何分辨金融產品的真偽,有沒有快捷的方式可查詢,以及遇到金融騙局應當如何維護權益?
對此,余文建表示,針對金融產品真偽的辨別,我們為金融消費者總結了一套防金融詐騙的小貼士,叫做“一看二問三查四不要”。
“一看”就是看理財收益率和存款利息是否合理。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二問”就是當遇到金融方面的疑惑時,要問正規的金融機構,或者問金融監管部門。
“三查”就是查金融機構是否有業務資格執照,查金融產品是否合規,查金融廣告是否違法違規。
“四不要”就是不要輕信不明信息,不要隨意透露個人信息,不要打開不明網絡鏈接,不要輕易匯款轉賬。
“關于金融產品的查詢方式,現在網絡非常發達,線上就有不少便利的金融產品查詢渠道。”余文建表示,例如通過中國理財網可以查詢銀行業理財產品信息。通過中國證監會資本市場電子化信息披露平臺、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信息公示頁面可以查詢各類基金管理機構及產品的基本信息。通過中國銀保監會官網或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可以查詢相關保險產品信息等等。
同時,余文建在會上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金融詐騙屬于違法犯罪行為,受害者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留存好報案憑證,并及時向相關金融機構尋求凍結賬戶等幫助。總之,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盲目相信高收益和一夜暴富的神話,牢記要選擇正規渠道和產品,堅決遠離非法金融活動。
(編輯 才山丹)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