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私募基金納入證監會監管以來,私募基金行業取得了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6月,在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4.86萬家,已備案的私募基金達26.76萬只,管理規模達39.63萬億元。在中證資本市場法律服務中心(下稱“法律服務中心”)歷年收到的投資者糾紛調解申請中,有近11%的案件是非法私募基金推介導致的投資者虧損。私募基金投資數額高,投資者一定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快速精準排雷,才能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非法私募基金推介”
有哪些典型“套路”?
經法律服務中心梳理,典型的“非法私募基金推介”套路有以下幾種:
1.“私”募“公”推。私募基金可公開“官宣”的內容僅有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產品的6項基本信息,部分機構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公開宣傳私募產品的核心詳細信息,就屬于非法私募基金推介。
2.以多人集合等方式規避合格投資者的要求。這是很典型的違法行為,因為私募基金投資門檻較高,凡是號稱任何金額都可以投資,幫助解決適當性問題的,都屬于非法推介。
3.虛假推介。(1)龐氏騙局—如私募基金公司以銷售私募基金產品為名,實際是利用資金池進行運作或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2)狐假虎威,用銀行、政府和國企等身份背書:如私募基金公司通過高檔豪華會所裝門面,打著政府項目的旗號推銷,吸引大量投資者購買其私募產品。
4.承諾收益:(1)固定收益:如“年收益18%為你實力理財”、“私募基金公司按月、季或年度向投資者支付8%至18%不等的約定收益”。(2)提供擔保:如“知名擔保公司向投資者提供《擔保函》,本息無憂”。(3)承諾回購:如“鄭重承諾一年內以回購形式還本付息”“簽訂回購協議承諾12%至15%的收益率”。
5.“三無”推介:(1)代銷機構無資質,代銷機構只有經證監會審核獲得基金銷售業務資質并成為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員,才可以代銷。(2)代銷機構或推介人員無授權,購買未經正式銷售授權的產品,一旦出現問題,投資者難以維權。
投資者該如何防范
“非法私募基金推介”?
遠離非法私募基金推介,投資者朋友們需要做到“三查”:一查產品,通過中國基金業協會官方網站查詢產品是否已在中國證監會備案,自覺抵制未經備案的產品,避免陷入非法集資圈套。二查“人”,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方網站查詢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高管人員信息,查詢代銷機構是否有銷售資質,不輕信熟人推薦、或“上面有關系”“有資源”等。三查合同,關注合同是否明確提示投資風險,核實封閉期、贖回條件等核心條款與宣傳推介內容是否一致。
投資者該如何管好“錢袋子”?
法律服務中心建議投資者要做到“三不”:一是量力而行“不貪利”,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不做不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適當性承諾。二是文件簽署“不走過場”,認真審閱合同條款、風險揭示書、合格投資者承諾書等。三是投資前后“不做甩手掌柜”,投資前充分了解所投產品,知道與誰簽約,資金劃到何處。投資后積極關注產品動態,如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現有與合同約定不相符的情況,可向法律服務中心申請糾紛調解;如存在違法犯罪情形,可直接向監管部門舉報或公安機關報案。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