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楠
近期部分可轉債大幅波動,價格走勢已嚴重背離正股,引起市場各方關注。統計數據顯示,3月以來深市128只可轉債平均上漲7.84%,其中10只漲幅超過50%,“新天轉債”“橫河轉債”“通光轉債”一度漲幅超過150%。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可轉債交易存在較為明顯的市場炒作特征,主要涉及疫情防控、特高壓、燃料電池、特斯拉、網紅經濟等熱門題材。對于漲幅較大的可轉債,深交所也提示投資者高度注意風險,不應再將其視為安全性較高的債券類品種。
綜合近期可轉債市場情況看,深市可轉債交易顯露以下特征:一是部分可轉債漲幅已嚴重偏離正股,轉股溢價率大幅上升,其中“橫河轉債”一度高達187.15%;二是從交易者結構上看,主要買入力量中個人投資者占比超過九成,其中七成為中小散戶,羊群效應明顯,機構投資者交易占比不足一成,其中基金、企業年金等專業機構投資者則逢高大量減持;三是交易行為超短線特征明顯,近八成交易為當日買入、當日賣出的“T+0”回轉交易;四是部分可轉債交易中存在個別投資者利用資金優勢,實施盤中拉抬打壓、虛假申報等異常交易行為,惡意影響市場價格,誤導其他投資者交易。總體來看,部分可轉債已經成為高度投機的標的,喪失了下可保本、上可獲得股價上漲收益的“可攻可守”屬性,波動風險已遠超正股。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可轉債過度炒作情況已經引起深交所高度重視,并采取多項監管措施,加強盤中實時監控,對漲跌異常可轉債交易開展專項核查,持續做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工作,充分揭示相關風險,降低市場熱度,定期向市場披露炒作較為嚴重的可轉債交易監管動態,督促會員向投資者充分揭示可轉債交易風險,提醒投資者理性交易,審慎參與,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此外,業內人士也提醒投資者保持理性,正視可轉債交易風險。一是可轉債存在強制贖回風險。可轉債《募集說明書》普遍約定,正股連續30個交易日中至少15個交易日收盤價不低于轉股價格的130%,公司有權以債券面值加應計利息的價格贖回全部或部分未轉股可轉債。3月份有5只可轉債實施強制贖回,另有24只可轉債已觸發價格贖回條件,一旦贖回,部分以高溢價買入可轉債的投資者可能面臨較大損失;二是炒作退潮后正股價格可能迅速回歸基本面。個別公司存在蹭熱點特征,一旦炒作熱度降低,正股出現較大回落,可轉債將同步下跌,部分轉股溢價較高個券的下跌幅度可能遠超正股。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