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拼多多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日漸成熟的江湖里殺出一條血路,帶著“未滿3歲”與“擁有3億活躍用戶”的巨大反差在美國納斯達克敲了鐘,80后創始人黃崢一夜之間身價超過劉強東。
但突圍是需要代價的。市場質疑聲此起彼伏,拼多多正在遭遇著淘寶幾年前的“假貨”風波。正如黃崢自己所說,拼多多這個3歲小孩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眼前充斥著可見的危險與挑戰。
“假冒品”風波
拼多多平臺上存在售賣山寨、假貨產品的情況,諸如類似新聞此前屢見網端,但受關注程度或許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大。如今隨著公司上市,在更多雙眼睛的關注下,拼多多的產品和商業模式被放在了聚光燈下。
7月28日,創維數字(000810)大股東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針對拼多多購物平臺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的問題發布聲明稱,公司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其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及銷售活動。公司保留追究拼多多及相關侵權方責任的全部法律權利。
據了解,在拼多多平臺上售賣的假冒創維的品牌多樣,諸如創維先鋒、創維云視TV、創維嘉、創維美、創維酷酷、創維試聽、創維e家、創維等等。
7月29日晚間,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在拼多多小程序上搜索上述關鍵詞,仍然能夠看到創維云視TV產品,產品宣傳圖上打出“原裝正品質保三年 免費換新”、“假一賠十”等字樣,售賣的商家有兩家,產品詳情介紹內容幾無二異。其中一家商家名為“他她家”,另外一家名為“樣樣電器商行”,產品分為電視版和網絡版,尺寸從19寸到30寸不等,價格也有高低。
整個產品頁面除了產品標題里寫著“創維云視TV”字樣外,詳情介紹里沒再出現過該字樣,產品圖片上面也并無“創維”等標識。記者嘗試通過聊天界面聯系該商家進一步了解產品,卻顯示聊天功能已關閉。
記者隨后登錄創維官網,輸入“創維云視”關鍵詞,卻顯示“找到0條搜索結果”的字樣。也就是說,創維旗下并未生產出售這款電視產品,這款產品涉嫌“假冒”。
除創維電視外,商家在拼多多平臺上出售假冒產品的消息屢見不鮮。記者在拼多多平臺上搜索蘋果手機、茅臺酒等關鍵詞,發現搜索結果里,部分產品與市場熟知的iPhone、貴州茅臺酒官方售價相距甚遠。
另外,記者也發現,部分A股上市公司認同拼多多這個平臺。南極電商(002127)日前在互動易平回答投資者關于是否與拼多多有業務往來的提問時表示,拼多多是公司合作的電商平臺之一,公司授權經銷商在拼多多平臺上開設店鋪,銷售授權品牌、品類產品。智度股份(000676)在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和拼多多有業務合作關系。
律師:有審核不嚴之過
法律上如何鑒定電商賣的是假冒、偽劣產品?作為給這些商家提供平臺的拼多多是否有責任?對此,記者采訪了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律師麻策。
麻策告訴記者,假冒偽劣產品的第一責任人是生產者或銷售者,電子商務平臺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跟直接的售假制假者不同,“因為他的法律定位在于網絡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是提供技術的服務,是一個信息發布平臺。”而針對電子商務平臺的處罰,我國目前還沒有非常明確的法律規定,目前其最主要的責任在于前期審核,比如審核商家主體、銷售體制等等。如果平臺審核通過的商品信息有誤或者涉嫌假冒偽劣,平臺需要承擔責任。
麻策稱,就目前的法律規定來看,平臺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跟義務,“其實可能并不完全匹配”,但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技術實現針對海量商品的監控,《網絡交易管理辦法》里面也明確要求平臺需要建立對商品的監控制度。
對于創維打假事件中拼多多需承擔多少責任,麻策稱不針對具體平臺發表評論。
實際上,電商平臺的售假賣假事件一直屢見不鮮,被“打假”的不只是拼多多。之前淘寶、聚美優品等平臺都曾在上市之初經歷了“假貨”風波。
阿里當初為了解決淘寶的“假貨”問題,另設了一個針對商家收取更高比例保證金、內容審核更嚴、賠償比例更高的平臺——天貓。如今淘寶和天貓兩大平臺共存,分別針對不同的消費者定位。
拼多多會否效仿阿里的做法,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分析師:兩大明顯短板
恒大研究院周哲、沈明輝研究報告指出,拼多多有兩大明顯短板。需求端方面,假貨橫行、惡性營銷引消費者反感,“騙”成了拼多多的最大標簽;供給端方面,大額罰款引起商家反抗,商家抗議的主要內容包括判定是否違規時過分偏向買家及罰款金額大兩方面。拼多多能否延續之前的高速發展,取決于能否將明顯短板補齊。
資料顯示,2017年拼多多的營業收入為17.4億元,相比2016年的5.05億元,同比增長245%;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前三個月,拼多多的營收為13.8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7倍。
但拼多多目前尚未實現盈利,并且還有虧損擴大之勢:2016年虧損2.92億元,2017年虧損5.25億元,今年前三個月虧損了2.01億元。
怎么讓系統有效甄別商品真偽及質量,避免出現更大范圍的維權,在商家、消費者之間找到平衡點補齊上述兩個短板,成為拼多多未來一段時間內急需考慮及解決的問題。
在黃崢看來,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并不存在真正的平衡,因為商戶肯定也想取悅消費者,而拼多多作為一個平臺,最重要的是保證經營環境的公平,不能出現機制性的問題。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如果你真的想解決問題,就應該早一點吵架,早一點把問題暴露出來。你真的天天吵的,關系可能吵完更好了。”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