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宣布一年后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時的阿里,與5年前馬云卸任CEO時的阿里相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9月10日,馬云發出公開信,宣布將從一年后的2019年9月10日起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屆時由現任CEO張勇接任。在公開信中,馬云說:“除了繼續擔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和為合伙人組織機制做努力和貢獻外,我想回歸教育,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再說了,世界那么大,趁我還年輕,很多事想試試,萬一實現了呢?!”
5年來,阿里巴巴已從電商公司發展成為包括電子商務、線下零售、智慧物流、網絡支付、大數據和云計算、文化健康等在內的數字經濟體,正在為全球提供數字化商業基礎設施。處于上行區間的阿里,正是馬云可以放心進行交接的基礎。只要阿里巴巴既有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不變,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軌跡就完全可以預期。
5年當中,阿里巴巴始終保持“大象起舞”式的高增長。上市前的2014財年,阿里全年收入為525億元人民幣,到2018財年已超過2502億人民幣,公司市值也達到上市時的兩倍多,登頂亞洲上市公司,并進入全球互聯網公司第一陣營。最近的2019財年Q1財報顯示,阿里巴巴成為本季唯一增速超過60%的互聯網巨頭,全面領跑FANG(Facebook、亞馬遜、Netflix與谷歌)和BAT陣營。核心電商業務鞏固優勢的同時,新業務和國際業務板塊加速成長,增長前景被華爾街長期看好。在公開信中馬云也指出:自張勇擔任CEO以來,阿里巴巴實現了13個季度業績健康持續增長。
阿里巴巴始終有非常清晰的使命與愿景,到2036年,阿里巴巴要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1000萬盈利小企業、創造10億就業機會,并給世界帶來更多平等的機會。阿里巴巴的制度、人材和戰略,都在為這一目標服務。
阿里巴巴的戰略布局始終明確。2014年馬云提出全球化、農村戰略、云計算和大數據“三大戰略”,此后,阿里巴巴全球化步伐持續加快、農村業務從無到有、云計算增速領跑全球,在決勝未來的三大領域率先拿到晉級票。2016年,馬云又提出“五新”戰略,阿里巴巴成立“五新執行委員會”,由張勇任主席,以新零售為突破口,以強大技術和運營能力改造和賦能實體經濟,持續擴大整體目標市場。此外,阿里巴巴已經形成了“履帶式前進”的強大態勢。云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創新項目被明確為“新三大引擎”。
同時,螞蟻金服初長成,阿里經濟體進入了雙劍合璧時代。螞蟻金服的良好勢頭又為阿里巴巴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在新零售、電商拉新、全球化拓展等眾多領域方面,雙方的高度融合正在產生越來越多的化學反應,螞蟻金服正在給阿里巴巴帶來巨大的協同價值。
2018年6月,螞蟻金服完成140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估值達到1500億美元。評論家紛紛指出,未來中國互聯網江湖將會是“ATM”(阿里、騰訊、螞蟻)格局。這是阿里巴巴生態系統強勁活力的典型例證,阿里經濟體內的不同板塊正產生越來越強大的協同效應。
更關鍵的,也正是因為阿里巴巴準備十年得以完成企業制度升級,解決了企業傳承和組織文化傳承問題,確保阿里巴巴能夠堅持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以此延續創新和創造力,能夠健康持續發展。擁有清晰戰略指引和強大執行力的阿里巴巴,可預期將繼續保持穩健而強勁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