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進入低谷,這引起了整個世界的不安。
本周四,蘋果股價大跌10%,市值降到6747億美元,已經排在微軟、亞馬遜和Alphabet之后。就在三個月前,它還是第一家突破一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最高達到1.12億美元。從那時到現在,它跌去了39%,跌掉了一個騰訊還要多。
今天的下跌源自庫克給投資人的一封信。
在這封信里,庫克承認當下蘋果面臨的困境,并調低了蘋果新一季度的營收預期——從890億美元至930億美元下調至840億美元,毛利率也從38%至38.5%,下調至38%左右。
這是近20年來,蘋果首次調低營收預期,也是iPhone誕生后的第一次。
20年前,喬布斯已經回到蘋果,逐步調整產品策略,推出MacBook讓蘋果轉危為安,推出iPod讓蘋果不再是電腦公司,又推出iPhone讓蘋果成為世界最大的公司。
蘋果是一家硬件公司,在過去二十年里習慣了用單一產品引領公司增長,同時改變整個世界的商業模式。但如今,不論他們倚重的產品,還是所開拓的商業模式,都走入了盡頭。
對于其他公司而言,蘋果的衰退,可能意味著曾經能滋養出Uber、Airbnb、今日頭條的肥沃土壤,如今正變成一片荒漠。這比跌去4500億美元更加可怕。
1.
庫克提到了貿易戰和宏觀環境的影響,但宏觀環境不僅影響蘋果,而蘋果的問題也不僅僅因為宏觀環境。
蘋果做的始終是一門危險的生意。
我們習慣把蘋果和Alphabet、微軟、亞馬遜等公司并列,但他們的商業模式卻有著極大的區別。后面三家業務千差萬別,但出售的都是互聯網服務,邊際成本低,試錯成本也低。Google +的失敗,并不影響Google的巨頭地位,亞馬遜Fire Phone折戟,也沒動搖大家的信心。
但如今蘋果公司都綁定在九月的發布會上。每一年,蘋果都要拿出一款遠比友商都要好的手機,并說服大家掏出更多的錢來購買,以此獲得遠高于友商的營收和利潤。
從喬布斯到庫克,十年間里,蘋果幾乎從未失手,大家對蘋果的期望也理所當然的拔高,而當技術瓶頸到來,iPhone已經不再具備橫掃一切的優勢時,4500億美元就此消失。
庫克并非沒有預見到這一前景,也并非沒有早做準備。
2014年,蘋果推出了Apple Watch,想借此打入利潤更高的奢侈品市場,但第一年的嘗試便遭到挫折,蘋果不得不更改產品定位,Apple Watch成了一款主打健康的配件,而且是必須依賴iPhone才能運行的配件。
2018年,蘋果推出了HomePod,要與echo和Google Home一爭高下。只是,盡管蘋果很早便推出了Siri,但在人工智能方面反而被亞馬遜和谷歌趕超,HomePod只能成為一款音質不錯的音箱,而且同樣要依賴iPhone才能良好運行。
蘋果的造車項目早已經開始。他們買了地,挖了人,投入巨大,然而,在一次財報電話會上,有人問起蘋果汽車,庫克說:“你記得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么?圣誕節令人激動,因為你不知道樓下有什么在等你。嗯,圣誕節會持續一會兒。”
蘋果的技術儲備也出現問題。
過去十年里,蘋果每年都能有令人驚喜的圣誕節禮物,這需要他們對產品和技術都有洞察,并提前規劃推進——這不是一年能完成的事情,iPhone X早在四年前便已經立項。但在今年,沒有新的功能,甚至去年的新技術都沒能如約到來,這可能不是商業考慮,而的確是手機技術到了瓶頸。
最終,當在產品層面的努力都失效時,蘋果只能再回到iPhone上,開始通過各類配件堆高iPhone的門檻,同時,也把iPhone賣得更貴。
2.
漲價策略確實奏效,起碼在一段時間里。
2017年,iPhone X通過更高的定價給蘋果業績帶來了大幅提升,2018財年也是蘋果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年。
2018年的蘋果新機進一步提高了售價。iPhone XS Max起步價1099美元,比iPhone X提高了100美元,iPhone XR起步價749美元,比iPhone 8提高了50美元。
但這次,消費者不再買單。
蘋果的產品創新需要持續滿足消費者的期望,iPhone XS未能滿意的答案,Face ID和更快的芯片已經無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蘋果新機在產品端的評價并不高,總體上缺乏創新,劉海屏的沿用讓人失望,iPhone XR的設計也不佳,比iPhone X更厚的機身影響了握持的手感,邊框太寬也被頻頻吐槽。
而且,由于貿易戰的影響,美元走強,新興市場的提價幅度明顯更大。比如,國行版iPhone XS Max起步價9599元,提價幅度達到1211元,這明顯高出美版提價幅度。這會抑制新興市場的消費熱情,庫克的業績預警也說明了這一點。
蘋果新機需求不振的局面下,蘋果已經在美國、中國、日本等核心市場變相降價,通過更優惠的以舊換新策略來進行促銷。這說明消費者確實很難接受蘋果的高價了,同樣也說明,蘋果對銷售渠道也正失去一貫的控制力。
降價又進一步損害消費者和經銷商對蘋果的價格信任。因為期待之后的打折,消費者無需第一時間購入新機,這增加了經銷商的庫存壓力,而最終,這壓力會回到蘋果公司自己。
根據《好奇心日報》的統計,2012年的時候,蘋果造出一部設備,平均3.26天后就能賣給經銷商,經銷商承擔之后的庫存壓力。到2018年,這個時間延長三倍到9.82天。蘋果自身的經營效率正在降低。
3.
現在的蘋果是一家硬件公司,這意味著,它的衰退所牽連的范圍,遠比互聯網公司牽連的范圍要廣。
一部iPhone背后,有數百家供應商公司,原材料、配件、組裝、運輸、銷售……這幾乎是當下社會最復雜的經營活動之一,庫克正是因為在供應鏈管理上的表現,才成為喬布斯的接班人。
現在,如果iPhone不能維持增長,甚至開始衰退,那么合作伙伴必然會慢慢擺脫蘋果嚴苛的控制,另尋他路。因為蘋果的下跌,幾乎每家和蘋果相關的公司也隨之下跌,而在二級市場以外,他們還需要承擔因為高估iPhone銷量而帶來的損失。
對于正在衰退的制造業而言,失去了蘋果,崩塌的速度便又快了幾分。而對于科技業來說,蘋果的衰退,更像是一個標志,意味著過去十年扎根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商業創新走到了盡頭。
蘋果是毫無疑問的移動互聯網開創者,它的iPhone和App Store開創的模式讓互聯網真正變得觸手可及,原本只是工具的互聯網由此成了生活必需品,在這土壤上,誕生了Uber、Airbnb、微信、今日頭條等等新產品,誕生了一個嶄新的商業時代。
然而,我們有多久沒有看到一家全新的科技公司了?有多久沒看到新的超級獨角獸了?
科技行業的創新乏力,是蘋果衰退背后更大的隱憂。
我們已經習慣于講述“江山輪流做”的故事,講述谷歌如何挑戰微軟,Facebook如何挑戰谷歌的故事,講述蘋果打敗諾基亞的故事。這些故事背后,始終貫穿著一個邏輯:創新是科技行業最大的武器。
但現在,失去創新的不止是蘋果一家,移動互聯網已經不再滋養創新,而下一個平臺遲遲未能到來。AR?VR?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每一項新技術后面都有人重金投入,但也都有人報以深深的懷疑。
懷疑帶來恐懼,恐懼比利刃更傷人。
4.
我們不能武斷地認為,蘋果會就此一蹶不振。
蘋果目前的危機主要來自于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Cross Research分析師Shannon Cross表示,只要問題不擴散到其他地區,庫克就能安然度過這場風暴。蘋果也在竭力引導市場相信,當前的低迷是宏觀環境導致的階段性結果。
數據基于IDC,36氪制圖
蘋果也沒能遇到類似自己之于諾基亞一樣的挑戰者。華為盡管來勢洶洶,在高端機市場不斷向蘋果進擊,但蘋果依然獲得了手機行業的多數利潤,可見的未來里,即便華為銷量超過蘋果,地位也很難構成威脅。
我們也沒法老套地說,蘋果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如前所說,蘋果依然在積極擴展新業務,自2014年以來,蘋果的研發支出增加了一倍多。可穿戴設備和服務上也正在為蘋果帶來更多收益。
未來幾個季度,蘋果會通過各種辦法,來盡力維持業績。比如通過各種促銷來刺激iPhone銷量,并引導市場淡化對iPhone銷量的關注。但要真正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寄望于下一代產品。屆時蘋果需要重新考慮其定價策略,并給出更有力的產品。
不過,我們已經來到范式轉移的時代。大家共同遵循的商業觀念和行為方式將發生徹底的變化,iPhone不會消失,但或許會像MacBook一樣,不再值得一場隆重的發布會,而只是網頁上悄悄更新一樣。
Mac之后有iPod,之后有iPhone,而iPhone之后,蘋果還有什么?
這是比4500億美元更重要的問題。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19:27 | ?“景芝芝香·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 |
19:18 | 多賽道布局謀突破 永茂泰2024年營... |
19:18 | 高效兌現用戶承諾 問界M8正式開啟... |
19:17 | 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開閘 專項... |
19:16 | 滬市食品飲料公司經營業績向好 有... |
19:15 | 湘佳股份2024年扭虧為盈 成本下行... |
19:15 | 貴州茅臺亮相第五屆消博會 現場售... |
19:13 | 康泰生物2024年度擬分紅金額占凈利... |
19:07 | 谷雨:以奮斗之名 奏響春日尾聲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