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 者施露
近日,陸金所控股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二季度新增貸款達人民幣1295億元,其中86.1%流向小微企業主,該占比創歷史新高,已連續四個季度小微借款占比達八成。在全球經濟調整、經濟承壓等復雜環境下,陸金所控股上半年維持穩健經營趨勢。截至6月末,零售借款余額同比增長9.0%,達6,614億元;累計借款人數同比增長17.3%達1,820萬人。
近年來,陸金所控股通過其獨有的“AI+O2O”模式,一方面以科技賦能,主動壓降小微企業綜合借款成本,加大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針對小微差異化信貸需求推動業務創新,為小微提供“省心、省時、省錢”的融資體驗。
今年上海疫情特殊時期,陸金所控股累計幫助1.44萬名上海地區小微企業主累計獲得56.5億元融資;針對上海地區,推出助力小微專項方案,并實施總額40萬的小微復工復產專項支持政策,助燃人間煙火。
一直以來,小微信貸一直存在著“不可能三角”,即小微信貸業務很難在規模、質量與成本之間形成有效平衡。為幫助解決小微信貸難題,國家相關部門持續出臺多項扶持措施。在政策支持下,越來越多從業機構正積極擴大小微信貸規模與小微金融服務覆蓋面,助力更多小微企業成長。
科技加持,小微信貸不再“高冷”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令肇慶市五金制造小微企業主陳先生面臨新的經營壓力。
“疫情導致工廠停產一個多月,產品庫存積壓,員工工資發放已令企業現金流所剩無幾,如今隨著復工復產,我們還需采購生產設備與原材料,導致資金缺口一下子擴大不少。”他感慨說。
不少小微企業主對此感同身受。今年以來,原材料采購價格上漲、疫情沖擊、下游企業付款賬期拉長,令他們均遭遇不小的資金周轉壓力。
5月,央行發布《關于推動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的通知》指出,各金融機構要持續增加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制造業等領域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支持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要讓從業機構面向小微企業建立愿貸、敢貸、會貸、能貸的長效機制,首先要做好三件事:一是金融機構需深入了解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與業務運作模式,大幅簡化小微企業貸款申請流程,大幅解決小微企業急需用款難題;二是借助多維度數據挖掘,金融機構需在持續完善小微企業畫像同時,將更多小微企業個性化經營數據轉化成“信用資產”,助力小微企業獲得更低成本的信貸融資;三是金融機構需緊貼小微企業經營環境變化,及時優化風控策略,助力小微信貸規模與信貸質量雙雙良性增長。
憑借17年科技賦能與小微信貸服務經驗,陸金所控股早已走在行業前列。
針對小微企業信用資產“再造”,陸金所控股風險決策引擎升級項目——“雅努斯”采取以“人+企”為方向,通過多維數據挖掘持續提高小微用戶的畫像精準度,從而不斷釋放小微信用潛能,幫助小微企業解決因輕資產、無抵押所帶來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針對小微企業貸款申請流程簡化,陸金所控股于業內率先推出“行云”AI智能貸款解決方案。通過改造小微信貸業務流程,可實現最少零文字輸入、全程擬人AI面對面服務體驗,將小微客戶借款申請流程斷點減少47%,申請流程平均耗時降低了44%。
為更精準地把握小微企業信貸需求變化,陸金所控股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下團隊不斷通過實地考察各地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信貸需求最新變化,助力企業更有效地運用AI大數據風控技術,實現小微信貸規模與信貸質量雙雙良性增長。
在此背景下,陳先生很快獲得來自陸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的80萬無抵押貸款,不但解決了企業日常經營開支需求,還迅速采購原材料實現業務穩健增長。
一位江西省小微科技企業主周先生表示,因業務擴展需要,他急需一筆資金用于采購服務器與硬件設備,但受疫情影響,他此前的銷售款尚未收回,導致企業資金鏈驟然吃緊。
所幸的是,平安普惠很快發放了71.5萬元無抵押貸款,幫助他解決了燃眉之急。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平安普惠根據他的信用狀況還調低貸款利率,令他的還貸利息開支壓力驟降。
擴大小微信貸服務半徑“成效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小微信貸服務范疇與內涵正悄然擴張。
3月,銀保監會聯合央行印發《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指出,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優化信用狀況評估技術,降低“新市民”創業融資成本,促進創業就業;與此同時,金融機構應加大對吸納“新市民”就業較多的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提高“新市民”創業就業的保險保障水平。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積極出臺措施,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支持鄉村振興,助力當地小微企業穩健成長,帶動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如何進一步拓展小微信貸覆蓋面與服務半徑,儼然成為眾多金融機構面臨的新挑戰。
憑借多年的小微信貸深耕經驗,陸金所控股控股已構建全面的多行業小微信貸服務生態與風控體系,令信貸覆蓋面與服務半徑拓展到國內眾多區域、不同行業的小微企業。
其中,陸金所控股的“雅努斯”智能風控引擎“功不可沒”——憑借多維度的小微企業經營數據積累與智能化的大數據分析,陸金所控股可以迅速根據不同行業小微企業提供的經營數據,結合行業最新發展狀況,迅速精準地識別其還款能力與還款意愿,從而給予更精準的小微信貸風險定價,令自身業務穩健發展同時,幫助越來越多小微企業獲取高效、低成本、便捷的信貸資金。
聚焦小微企業主金融服務,陸金所控股還在探索為小微企業主提供多元化、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務。近期,陸金所控股積極邀請小微企業主加入其打造的數字化經營賦能工具——“陸慧融生意通”,為小微企業主提供借款、財富管理、保險等綜合金融服務,為他們拓展更廣泛的商業資源與人脈網絡,創造更大范疇的業務拓展空間。
陸金所控股董事長趙容奭表示,科技賦能讓我們與小微企業主走得越來越近,關系越來越密切,信任感越來越強烈,這就是陸金所控股構建小微信貸“敢貸會貸愿貸能貸”長效機制的最大基石。未來,我們將持續擴大小微信貸服務半徑與覆蓋面,繼續用專業為小微客戶提供省心、省時、省錢的高價值服務,助力更多小微企業穩健成長,為中國經濟轉型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編輯 張明富)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